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暴君的伟大 > 第四十七章 洛阳新城

第四十七章 洛阳新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广首巡江都在南方度过一个冬天,在大业二年(606)三月十六日离开江都,乘龙舟沿运河而上北返。四月三十一日,杨广带着南巡的大队人马缓缓进人刚竣工的洛阳新城。

虽然杨广在营建洛阳新城的诏书中强调了要从俭,但是负责营建新城的宇文恺“揣帝心在于宏侈,于是东京之制,穷极壮丽”。洛阳新城是从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始正式营建的,到大业二年(606)正月,这座新城已经基本完工,总共才用了十个月。这么大的工程量,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就能完成呢?按照史书记载,修建东都洛阳,每个月投入的人工就是二百万,意思就是投入的人力太过庞大。其实不尽然,首先投入的人口两百万是有点夸张,因为说实在的洛阳城就那么大要同时让两百万的人同时在哪地面上劳作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太现实,当然投入的人员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次,当时营建好的洛阳新城其实只是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还有一些地方是没有建好的,根据某些史书记载直到大业九年(613)都还在建造新城的其他建筑,如元《河南志·隋城阙古迹》记载道“东城,大业九年筑”。再者,洛阳新城的建造完全是有计划有样板目的性非常强的一次工程,这使得在营建的过程中人力物力得到了绝对的应用,这使得进展的速度比较快。

这从洛阳新城真正的设计与建造者宇文恺前面接受命令营建的大兴城就能看出。宇文恺,小字安乐,是隋朝建筑艺术大师,他最为自豪的事应该是他一生竟然直接规划建造了两座世界闻名的城市,他出身于关陇勋贵之家,是隋开国功臣杞国公宇文忻之弟。宇文恺家族世代为武将,诸兄并以弓马发达,唯独他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曾任太子杨勇的左庶子,任营宗庙副监。开皇二年(582)七月,杨坚在长安城东南方向营建大兴城,特任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宰相高颍虽任总监,但大兴城营造的规划、工程设计等实际全出于宇文恺之手。后宇文恺又总领疏通渭河通漕运,因兄宇文忻被诛坐除名于家。开皇十三年(593)修建仁寿宫时,宰相杨素推荐宇文恺规划设计,于是任检校将作大匠,不久充仁寿宫监,迁将作少监。独孤皇后病逝后,其山陵营建又是宇文恺协助杨素完成,因得赐爵安平郡公。故而在营建东都时字文恺又被杨素推荐充作副手,迁官将作大匠,成为新城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规划洛阳新城基本上是依据了长安大兴城是由罗郭城、皇城、宫城三大部分组成的主体结构。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大兴城“东西十八里一百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步。”大兴城营建时是先筑宫城,次筑皇城,后筑郭城,布局严谨,宫殿街坊功能区分明确,集中地表现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蓝图,体现了作为皇帝杨广的追求。

洛阳新城的规划布局就是由宁文恺在总结大兴城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也是一座精心设计,规模宏大的城市,但是由于地形不一样,洛阳新城的平向布局与大兴城有一定的不同。据记载:

罗郭城周长五十二里九十六步,大约27516米。总共有八座城门,南西三门:正南曰建国门,东曰长夏门,西曰白虎门;东面三门:北曰上春门,中曰建阳门,南曰永通门;北面二门:东曰喜宁门,西曰徽安门。罗郭城内纵横各十街。“端门街,一名天津街,阔一召步,道旁植櫻桃、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间”。上春、建阳二横街七十五步,长夏、白虎、永通、徽安、安喜门及当左掖门等街,各广六十二步,余小街各广三十一步。有里一百三、市三。每里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开十字街,四出趋门。而洛南诸里,“各周四里,开四门临大街,门上为重楼,饰以丹粉”。三市中,大同市周四里;通远市周六里,有二十门,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