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大唐之理工天下 > 一九四 吐谷浑之变

一九四 吐谷浑之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枢密院的李道顺,也是枢密院七参将之首,常年负责西北军区,事实上也是最敏感的军区的事物已经好几年。他先介绍了冲突的由来,在解析了两国开战的势力对比,然后分析了两国对唐的威胁,最后总结道:“此战如果我国不予干涉,吐谷浑必败。因为吐谷浑的上层势力长期在我国为质,根基不稳。而吐谷浑治下已经几十年,按照草原上的规律,这些年的欺压,也足以让剩下被奴役的部族产生反叛之心。相反吐蕃国内松赞干布的势头刚起,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对周边地区有浓厚的兴趣。吐蕃绝对不会只满足一个吐谷浑,他们的仇并不是一两次冲突,而是利益的实际不相容。征服了吐谷浑,吐蕃接下来就会把手伸向西域,直接威胁我国的商路。我国应该扶助吐谷浑,遏制真正的威胁吐蕃。或者干脆将吐谷浑纳入大唐治下,让西北军直接和吐蕃作战。这一次冲突,并非是要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但应当作为一个长期的局部战争。因此,增加军费,扩编军队是必要的。”

他越说,狄首相的脸色就越发的难看。这个朝廷的经济形势一直在吃紧,低税收让经济的增长难以直接惠及政府的税收。相反,教育和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花钱的速度远远大于铸钱坊造钱的速度。朝廷的财政年年赤字,如果不是皇家机构一直把朝廷财政作为自家的,拆借大量资金的话,他们早就穷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简单的说,那就是要么爆兵,要么继续发展经济。中间路线就是两头都讨不了好。

李治点了点头:“李道顺将军分析的很对。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狄相认为没钱的话,我们也只能用眼下的力量来打这场战争了。扩军暂时不用了,就用现在的军队打。”

现在炮兵已经扩充到三千人,有四百门炮。此外常规的步兵有两万人,骑兵有五万人。

“什么?全部拉出去打仗|?”李道顺将军的脸色都变了。

位列在席,八十多岁的李靖点点头,忽然蹦起来大声道:“全攻全守,出其不意才是正理。老夫赞同圣人的观点。”

“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是一场不可能输的战争,朕对你们的要求就是,取得最大的胜利。顺便透露给你们一个好消息,移动电台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告诉那些上前线的军官,你们要是这样都打不赢,就不用再回来了。”

“你问朕这两个使者咋办?赶回去,告诉他们的大王,洗干净屁股等着。我们的大军马上就会踏平柴达木和青海湖!”

李治绝对不是没事群嘲。西域大开发,是他志在必得的。历史上,大约十年后,薛仁贵媳妇熬成婆做主将,结果在大非川遭遇大败。从此西域就成了战场。大约一百年后的怛罗斯,唐军需要面对的,将是当时最厉害的20万阿拉伯伊斯兰骑兵。大唐治下,只有西域产马。历史上,唐朝和吐蕃打了几百年,长安也一度陷落与吐蕃人的铁蹄之下。最后靠联合西域各国,才干死了吐蕃。只是自己也元气大衰,没几年也跟着仙去了。因此,唐朝的毕生之敌,并不是北方的突厥蒙古之流,而是高山上的吐蕃。往远了说,自从汉民族丢了西域,没了马,就注定了后世八百年被游牧民族蹂躏来蹂躏去的悲惨命运。说吐蕃是汉王朝宿敌,绝对是不在蒙金之下。(这可是在有马的年代正面击败过唐名将的势力!)

比如历史上大非川之战,吐蕃长期在外打仗的骑兵高达40万。而唐朝的全部动员兵力也就60万。当时薛仁贵手下只有2万唐军,收服安西四镇时没办法,找了3万西域的雇佣军才能勉强作战。

枢密院和内阁还从来没有见过李治如此怒发冲冠的样子。这位大唐帝国的皇帝,虽然不理政事多年,但老虎就是老虎,一发威,就是山河震动!突厥,高丽最大也就是个几万人大战的土豪,但是吐蕃才是真正能和大唐一战的对手。不过,经过李治多年的经营,打赢肯定没问题,问题是,打赢需要多大的代价?他需要征发多少军队,付出多少伤亡,才能抵抗獠牙尽露的吐蕃骑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