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葬清 > 第四十三章 崇祯二年的崇祯(上)

第四十三章 崇祯二年的崇祯(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bei jing城四周勤王军也不在少数,可是,全都不敢进,基本是战斗力不足五的渣渣,又没有总指挥,满桂一个人又挑不起大梁,反而被后金大破数阵,损伤数万。朱由检大惊,细节这时出来了,他派人到监狱,让袁崇焕写信,召回祖大寿。

首先,说明一点,袁崇焕写这一封信,崇祯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小龙断定,这封信还是崇祯要袁崇焕写的。不然身在锦衣卫诏狱内的袁崇焕怎么可能拿到笔墨纸砚写信,又怎么可能让这封信传递出去,而且是经由兵部传讯通道给祖大寿传讯?

要知道一些重犯写个信都要被层层检查,确定没有隐患后才可发出,更别提身在锦衣卫诏狱中的袁崇焕了,那封信,定然是出自袁崇焕之手,而且定然是经过崇祯亲自审阅的,不然若督师在心里隐晦要求祖大寿来个“兵谏”什么的,那崇祯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甚至在这里小龙可以很邪恶地想象下,为了让袁崇焕写这封信,崇祯是否动了点手腕?比如,用刑,比如用袁崇焕xing命做胁迫。崇祯,可不是纯洁的小龙,他首先是个政治家。但是,小龙还是坚持认为在崇祯派人通传袁崇焕后,袁崇焕心甘情愿地给祖大寿写信,劝他们回来保卫京师。这是小龙的坚持,也是小龙的看法,我们的目光不能总那么势力,小龙还是希望在那个时代有真正的英雄,有真正的为这个民族愿意牺牲一切的英烈!

这个细节我看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因为面临危险,就屈膝求一个通敌卖国的疑犯,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应该做的事吗?这是一个有骨气的君主应该为的事吗?

十五年后,李自成率军打入bei jing,朱由检煤山自缢。“君王死社稷”,朱由检的担当,确实令小龙佩服。比之满清时期那些个皇帝在洋人打来时逃来逃去,朱由检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但小龙觉得读历史时,我们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举个例子,就是你读了一个人的记载,那件事是他自五岁时偷拿了邻居的黄瓜,然后这个人很可能就被我们这些读历史的人给定xing了。他是一个贪小便宜的小偷啊,这种人难成大器。可是这个人却在长大后参加军队,为民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历史人物也是人,他是会成长的,会变化的。我们历史读者,却往往只能记得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个生命片段,然后就先入为主的将这个片段中该人物的xing格强行贯穿他的整个生命过程。

再拿韩信举例,如果韩信ri后没有追随刘邦开创一片基业,那么他当初承受的胯下之辱也不会那么令人津津乐道。我们读史书时看胯下之辱这个故事时,脑子里已经自己给自己定xing了,要知道韩信ri后可是功成名就的,那他承受胯下之辱也是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啊。可是,有可能韩信当时是真的怕了,他真的没办法,只能钻胯下了。这事儿,谁知道呢,但是我们这些读史的后人就是习惯xing这么人为了。就像如今“病态”的语文阅读理解题,请写出这段文字中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很有可能一篇很正常的游记,仅因为作者之后当上了将军去抗击外敌,我们后人就认为其内思想感情是:对家国的喜爱,决心保卫国家,抗击鞑虏的不变信念。其实,那作者很可能当时只是玩了玩,纯粹的赏景罢了。

就比如朱由检,当他在煤山自缢时,他确实很有骨气,很有担当,他不逃,他要死社稷。可是十五年前呢?难道说十五年前的朱由检和十五年后的朱由检一样吗?十五年啊,足够改变一个人的xing格了,经过十五年皇位历练,朱由检才学会做一名敢担当的帝王吧。

因此,小龙认为,在崇祯二年,朱由检抓袁崇焕时,他这个皇帝骨子里还是自私没担当,且相当懦弱怕死的。

那时朱由检的为人,此时昭然若揭,在他貌似勤政为民的背后,其实不过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既许袁崇焕五年平辽东之军令状,而不过一年半,因为后金绕路突袭,就分寸大失,临阵抓捕大将,信义何在?原本已经很脆弱的君臣关系,就在他这一道手令间,变成君臣交相贼的恶果。

或曰:若袁崇焕通敌是真,那可关系到国之存亡,如何能不当机立断,抓捕归案。这里,或曰的人想的很周到,却如何解释,

第一,让一个通敌卖国的人写信召回惊怒而走的袁之军队?

第二,若袁崇焕通敌卖国是真,有凭有据,那就应该立刻罗列罪状,斩首示众,再传首各营,以震军心,并威慑后金军马;如何却在大敌当前之时,把通敌重犯,关在牢中数月,不明不白,如此作为,该如何安定军心,而等到后金人马退走了,才大张旗鼓的押赴刑场,凌迟处死?若你的理由真的堂堂正正,你直接抓人痛痛快快地杀了不就了解了么。朱由检为什么不敢杀?而是关了袁崇焕半年多?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满蒙联军还没撤回去,在前线,辽东军还在和八旗军浴血·拼杀着。朱由检不敢在这时候杀袁崇焕。

他怕!是的,他很怕!

他很怕自己杀了袁崇焕之后辽东军再次撂挑子,他怕八旗军再次打过来。

然后,等到战事结束,八旗军回去了,崇祯就大张旗鼓地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朱由检,这样的大明,还有救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