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四三九章 邺城之危

第四三九章 邺城之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辽东战事还处于拉锯阶段的时候,刘和便开始针对气势汹汹的河东袁绍布局。 当时袁绍正以卷席之势接连攻下了上郡和河东两地,引得各路势力纷纷侧目,就连关中的李傕和郭汜都震动不已,纷纷派人来跟袁绍联络。

刘和的布局,一开始显得有些松散和杂乱无章,似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什么章法和要领,但等到袁绍三路兵马围攻河内的时候,威力却逐渐显现出来。现在回头再看,才会发现这样的布局更加高明,因为无法被人察觉,所以更显高深莫测。

先说冀州方面太史慈、鲜于辅和青州田楷一起发动的突然攻击。

冀州原本有四郡、五郡国,黄巾混乱结束之后,朝廷大范围地裁撤郡国,原来的这些郡国便改置为郡,因此冀州便有九个郡。冀州向北渡过易水便是幽州,向西翻越太行山脉则是并州,向南渡过黄河是兖州,向东南方向则与青州的平原郡接壤,向西南翻过黑山则与司隶地区的河内郡接壤,向东则是茫茫渤海。

酸枣会盟之前,冀州归于韩馥治理。酸枣会盟之后,袁绍被董卓安置在渤海郡,没过多久袁绍便与公孙瓒暗中勾连,一起对付势力根基不稳的韩馥,眼看韩馥就要将冀州让给袁绍的时候,刘和横插一杠子,阻止了这件事情。之后,冀州便被几路势力分而治之。再后来,刘和收拾了公孙瓒,将公孙瓒控制的冀州三郡夺了过来,冀州便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刘和实际控制着冀州北面的中山、河间、渤海、常山四郡,以及巨鹿郡和赵郡的北部。安平郡的大部分,而袁绍则控制着魏郡、清河郡,赵郡的大部分,巨鹿郡的南部。以及安平郡的小部分。

在这期间。不少人屡次建议刘和出兵南下,将袁绍所占的冀州之地全部夺过来。但刘和总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由而不采纳。实际上,以刘和当时的实力,如果全力攻打袁绍,提前拿下整个冀州也不是很难。但刘和却是将主要的兵力投放在了幽州的西北和辽东方向。

刘和之所以不急于将袁绍从冀州赶出去,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刘和觉得北方的胡人才是大汉的真正威胁,至于内部的各路军阀,就算暂时割据,但各家在治理自己的地盘时基本上还是会把普通百姓当人看,而不是当成两脚羊一样对待。也就是说,刘和是站在汉民族与外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个高度来思考和布局。所以他可以容忍袁绍占据着冀州南部这个局面。

二是刘和不愿意过早地与曹操这个猛人直接对上。冀州向南过了黄河就是兖州,刘和如果将袁绍从冀州赶走,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可能就要提前发生,只不过原本的主角会从袁绍换成刘和。

刘和在军事上的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机动力强的骑兵,二是利用坚固防御工事进行防守反击。但这两样优势在面对兖州曹操时,就要大打折扣。

首先,北方的骑兵一旦南渡黄河之后,因为兖州地区山地和水网的限制,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其次,如果刘和早早地拿下冀州,就会刺激曹操提前准备,在靠近黄河的沿岸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这样刘和在以后对上曹操的时候,就要面临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最后,刘和如果过早地将袁绍赶出冀州,就要大规模地征召士兵防守地盘,而一旦扩军就会影响到刘和在幽州推行的经济增长计划。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刘和一直忍耐着袁绍在冀州搞东搞西,顶多是在青州田楷危急的时候,让鲜于辅从侧面进行牵制,却未曾真正与袁绍的部队交手。

但是,不交手,不等于不想交手,更不等于不敢交手。太史慈和鲜于辅两人闷在冀州好几年,眼看着赵云、张郃、徐荣、鲜于银和徐晃在北方东征西讨,频频建功,虽然嘴上没有怨言,可心里也着急的很。

原本袁绍是以冀州防守为重点,光是邺城附近就布置了六万重兵,如果再加上清河和赵郡的兵力,差不多有十万之多。振威营和振武营加起来只有四万兵马,所以太史慈和鲜于辅一直隐忍不发,只在暗中默默关注着冀州南部袁军的一举一动。袁绍在冀州屡次努力,想要扩张地盘,都被刘和制止,无奈之下只得将突破口放在并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