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马教授:
认真的看了您在微播上对我的反驳,并看到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关注着文学领域,同时关注着网文领域,我深感欣慰,相比于那些对网文不了解便一锤子砸死的言论,我倒是很愿意与您做一番学术上的交流。
您说,我的认知错误,没有站在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上来看待网络文学发展这件事,而且您还说万物是机械运动的,对此,我并不能接受。
首先,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它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这就好比有很多您所谓的经典作品,在过去就是禁书,而在现代却依旧会永久流传一样。
对立统一的规律。
质量互变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才是世界发展过程中辩证存在的三大规律。
其次,您说认知。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认知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知的反复性是在于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知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知,再从认知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而认知具有无限性在于认知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知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知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知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的过程,它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而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人们在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知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知,又从理性认知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知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您因为十年前网文发展没有起色,所以就断定未来的几十年网络文学依旧没有发展。
这样的说法从根本上否定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事实证明,世界并非独立的,历史的发展也并非机械运动的,她是在变化中发展。
不仅是历史,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斗争与统一、质与量、肯定与否定,以及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
单纯的切割开某个方面,本身就是不全面。
至于网文的方面,我并不想过多的说些什么,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而我的目的,是让每个喜爱网文的作者能吃的起饭,不需要因为梦想而饿肚子。
以上。
就是我对您所有的回复!
……
敲完最后一个字,晨阳点击发送,末尾顺便还@了马清华,做完了,他回头看着晨曦,满脸讨饶道,“这样可以了吧。”
“可以,太可以了!”
晨曦激动的面红耳赤。
刚才晨阳在写东西的时候她是一字不落的看完了,原本她还以为自家老哥会用一种暴走的形式狠狠的反击马清华,但现在她发现自己错了。
原来老哥不暴走的时候更恐怖!
马清华从哲学的角度反驳,老哥就从哲学的角度逐一击破。
厉害!
太厉害了!
苦笑了下,晨阳问,“那现在没事儿了吧,是不是能放过我了?”
昨天熬了一夜,今天连续加班,下午还被袁博平怒怼,现在又把前世的辩证唯物主义拿出来,晨阳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太累了!
他需要休息!
他nee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