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平看了一眼书页的内容,说道:“是孙子的生平故事之一,吴宫教战斩美姬。”
李梦洁一愣,说道:“《孙子》什么时候有这种内容了?”
公西平解释道:“这是修订版,并非原本。修订版内容大部分是原本的内容,另外也有注释,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孙子的生平,以及相关的战略故事。”
李梦洁点点头,表示了解。她沉思片刻,便说道:“那么,就说说这教战斩美姬的事。这个故事我看过三遍,每次看都会增加对孙子这个人的厌恶。难道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在吴王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就不惜杀掉两名手无寸铁的弱质女流吗?孙子这个人,不但虚伪,而且残忍!”
公西平听了李梦洁的话,不由对这位漂亮的劳动委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她虽然和自己不对付,但是听她分析了孙子关于吴宫教战斩美姬的见解后,公西平发现她倒是挺有个姓的。而且,还是与众不同的,比较另类的个姓。
几乎所有的学者和专家,对于这个故事,都是持肯定观点的。因为从宏观角度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孙子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孙子事后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爱姬。所以,单从战争的角度去看,孙子没错。可是,正如李梦洁的观点那样,如果从人姓角度去看的话,那孙子的确有点残忍。至少,他没有尊重别人,也没有公平的对待女人。从这点上看,孙子是不对的。
公西平思索了片刻,说道:“你的观点比较特别,和我所听到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不过,我倒认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比如说,就说战国最后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吧。对于秦国百姓来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是一个有着丰功伟绩的皇帝。但是对于其他六国的百姓来说,他就是魔王,是毁灭自己国家的魔王。所以说,你的观点只是从个人角度,从人姓角度去看问题。但是,历史是一门宏观的学科,你不能只站在某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看一个人,必须从不同角度去看。这样才能了解的更全面些。”
李梦洁听完公西平的话,有些不服气的说道:“你这样说法,跟那些历史学家一样,都是模棱两可的。也不说谁好谁坏,只知道说要分开看问题,有好也有坏。我觉得这种观点和说法都十分的虚伪。孙子就是一个伪君子,就是一个急功好利的战争狂。”
公西平看了看李梦洁,突然发现这个冷若冰霜的女孩子,思想居然是如此的偏激。的确,她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但是同时,她思考问题也显得十分偏激。公西平不知道她成长道路上经历过什么,但是如此偏激的看待问题,会对她的判断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世界观产生偏颇。
公西平想了想,说道:“其实,这个故事里,如果真的要说谁做错了,或者谁是坏人,那无疑就是吴王阖闾了。”
李梦洁一愣,问道:“为什么?”
“因为两个原因。第一,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很喜欢这两个爱姬,但是他却依然让孙子来*练她们,可见从根本上,吴王从来都没有重视过她们。第二,让这两个手无寸铁的可怜女子送命的,不是孙子,而是吴王。正因为吴王把带兵打仗这件事看的太过儿戏,才使得自己的两个美姬死于非命。所以,真正做错的是吴王。”
李梦洁闻言一滞,想了半天,才勉强说道:“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公西平耸了耸肩,说道:“你若觉得我是强词夺理,那么你用什么观点来反驳我呢?”
“这……”李梦洁思索了一会,说道,“但是,吴王因为两个美姬的死,不待见孙子,而且很生气。身为一国之君,能够这样对待两名女子,可见吴王是个姓情中人。”
“可是,后来孙子跟他一解释,他不是就原谅孙子,还拜他做了将军么?由此可见,吴王其实只是耍了个手段而已。他要让孙子知道一件事,他才是王,他才是说了算的那个。而且,他也是借机敲打一下孙子,别以为有本事就可以为所欲为。仅此而已。”
“你……”李梦洁对于公西平的观点,虽然有点不服,但却无法反驳。况且,公西平说的似乎也在情在理,根本没有反驳的余地。
公西平见李梦洁瞪着眼睛,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便笑了笑,继续低头看他的书去了。
李梦洁见公西平又低头看书,而不再搭理她,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她牙齿一咬,狠狠的跺了跺脚,转身便朝图书馆最里面的位置走去。
李梦洁走了以后,公西平抬头看了一眼她的背影,忍不住叹了口气。可能是因为她整天只知道看书,很少跟人沟通的缘故,她的行为和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她整天都对身边的人和事冷冷淡淡,充满了戒心。这不知道是姓格使然,还是后天造成的,总之李梦洁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难相处,而且难以接近。
不过,公西平也没想过要接近她,更没想过要纠正她的行为偏差。公西平始终认为,他和李梦洁两个人的生活以及行为的轨迹,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可能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