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满了十八岁。且当时祖母身亡,又要继续守着孝,亲家不愿意自己儿子再等了,便退了亲,另娶了别家的姑娘。当时陈落秋还因此大病了一场。等到孝期将满,陈落秋已经年逾二十岁了,饶是她再好,也极难再说到一门好亲事了。
不久之后,陈家大老爷带着家眷去了广西为官,而叔叔在冀州做了知府。陈落秋没跟着伯父家和叔父家离开京里,而是留在京中,日日在祖父膝下为孝,日子倒比和大伯三叔一家合住时还安逸些。
“爷爷,落秋如今都二十三岁了,孙女已经不做他想的,只愿跟着爷爷,在您跟前尽孝。”
陈英年叹了口气,知道孙女的顾虑,也不多说这个,问起了在京中侍奉自己的两个孙子来:“好了,你大哥大嫂可忙好了?你三嫂有了身子,他们就不跟我们上路了,好好养着才是正经。”
陈落秋一笑,扶着陈英年出了书房,边走边道:“爷爷您就放心吧,大哥和大嫂他们俩最是能干的,事儿都打点好了。要说,大哥还想去国子监祭酒李大人致休一段时日,送我们回杭州呢!”
陈英年摇头道:“他啊,崩想因私置正事不理。眼见秋闱在即,他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监丞,却也该替君尽忠。再说我身子好着呢,一会我就说说他,还想着陪我这个老头子回老家啊,真是!”
陈落秋一笑,脆声笑道:“大哥正沮丧着呢。还是爷爷您去和大哥说好啦!”
……
十一月初,扬州城第场小雪落下时,林如海在码头迎来了恩师陈英年。
“如海拜见老师。”
陈英年在下人的搀扶下,出了船舱,看着林如海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迎接,微笑道:“若是公务太忙了,不必亲自来迎我的。”
林如海上前亲自扶着陈英年,朝路边的马车行去:“再忙也有时间来迎老师。”
陈英年看了看林如海身上的素服,摇摇头道:“哼!看着你今日的境况,可是后悔当日没听我这个老头子的话了?”他看林如海神色尴尬,也不多说什么,指着一边披着斗篷扶着丫鬟下了船的女子道:“这是我家老二留下来的四孙女,秋娘,过来拜见林大人!”
陈落秋并没有太多女子的矜持,大方的对林如海行了一理:“小女子拜见林大人。”
林如海受了半礼道:“陈姑娘不必多礼。”转身对着陈英年道:“外边冷,老师和陈姑娘还是先随我回府去才是。”得到了陈英年的同意,这才亲扶了陈英年上了马车。后退两步,陈落秋扶着丫鬟的手,也上了马车。
待马车动了,陈落秋看了看陈英年,欲言又止。
半响陈英年才看向陈落秋:“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爷爷为何要在扬州停留呢?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了,天寒地冻的,到杭州至少还要二十来日,林大人虽然是爷爷您的学生,但并不是非见不可的。”
陈英年看着孙女,叹道:“爷爷在扬州停留,还不是为了你?你大伯和三叔虽然对你好,但是这亲事上,我看好的还是比他们强些。总不能真的让你不嫁吧!来时路上,我就说了,这林海妻子刚丧了大半年,只留下一女。他于女色上并不看重,为人也方正。这门亲事若成,倒是不错的。”
陈落秋听到这里,随感慨祖父为自己考虑之心,却也羞红了脸。
而另一辆马车上,林如海也在思索陈英年在扬州逗留数日的用意。这个时候,他还没想到,陈英年有意将孙女嫁给自己为继室。
林如海自从离开了翰林院后,虽然一直钦佩陈英年的为人和学问,但是京中的情形复杂,且陈家和贾家、王家等这些以武出身的世家相当疏远,自己和贾家又是姻亲,所以和陈英年疏远起来。且自己当年娶亲前,陈英年就颇不看好这桩亲事,当年自己并不以为然,现在想来,陈英年确实有远见的。
林如海摇摇头,收回思绪,只为当年自己的少年意气感叹不已。
进了林府后,林如海本想请李木然和殷景年等人的夫人过来作陪,却被陈英年拦住了。
“她一路也十分劳累,让她先去客院休息吧。这样的天色,不必请人特意招待她。你家的情况我们都清楚,何必多事?”陈英年很不客气,直接说道。
林如海看陈落秋神色,不见为无人作陪而有什么不满,暗叹此女不愧是陈英年的孙女。随即让林忠家的亲自送了陈落秋去了客院。而陈英年,则是林如海自己亲送去的。
晚间,林如海和陈英年在书房说话。
两人先是说起了京中的形势,陈英年对于林如海如今的行事颇为赞赏,“站在圣上的一边,自然是最妥当的,义忠亲王虽然势大,但是这么多年,都不能让圣上封他为太子,可见他并不是完全让圣上满意的。可惜他尚不自知!还处处以太子自居!”似是想起了什么,陈英年摇了摇头,又看着林如海道:“你那岳家贾家,和义忠王府走得极近呢!就算没有这些事儿,只说贾氏已亡且你脚下仅有一女,你可有什么打算?千万别说你不再娶的话!”
林如海苦笑道:“我自是打算续弦的,只是并无合适的人选。已经和同僚们说好,请他们的夫人代为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