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带着农场当崇祯 > 31.撒网

31.撒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且,朝野上一直对放弃锦州龟缩练兵有些异议,舆论压力也一直存在。

比起风险,这次行动可能会有的收益确实惊人,值得去冒险一试。

可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保密,这个硬伤不解决,谈什么一战搞死黄台吉。

不过,只是两万人的话,还是可以试试。纠集那么多蒙古人,最多让后金知难而退,大败的可能倒是不大。赌赌运气的话,或许真能把黄台吉解决也说不定。

其余大臣也被阎鸣泰描述的美好前景吸引,那个袭杀黄台吉的大功实在太过诱人,相比之下一些财物和两万士卒和这个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看见皇帝明显对阎鸣泰的提议有了兴趣,内阁次辅李国普再次站了出来,“本兵之议,臣也以为可以一试。若成,辽事或可一战而定,不成损耗亦是不大。”

其余几人看内阁次辅都附议了,这个前景也确实诱人,纷纷跟着表示同意,内阁首辅黄立极却是最后一个表示同意。

朱伟迪点了点头,“北虏贪利,好说,只是,若是出兵,又当以何人为帅?”

兵部尚书阎鸣泰想了想,“多罗特部驻地离蓟辽两镇不远,当是抽调此两镇之兵马,蓟辽督师孙大人老于兵事,当可胜任。”

内阁首辅黄立极脸色动了动,开始飞快地计较得失。他一直迟迟不肯同意这个提案,心里也是顾及这孙承宗若是一战建功,他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还有不有得做。

内阁次辅李国普再次第一时间站了出来,“臣附议。”

黄立极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孙大人年事已高,出外统兵,恐怕并不合适。”

阎鸣泰看了黄立极一眼,“这事当是蓟辽督师的本职,蓟辽两镇抚臣多不知兵,如此重任,如何好托付给他们。孙大人虽说年事已高,身子还挺硬朗,应当可以胜任。”

黄立极偷偷瞧了瞧朱伟迪,发现他似乎微微点了点,知道再多说恐怕会惹恼皇帝,只好闭嘴。

朱伟迪看了黄立极一眼,再次看着阎鸣泰问道:“当以何人为将?”

“满桂已领兵五千出塞,满桂本为蒙古人,熟悉北虏情形,臣以为可用,当再派两员猛将,臣举荐参将何可纲,游击将军曹文诏。此事干系重大,还当由陛下与孙大人商讨之后,再由陛下乾坤独断。”

朱伟迪点了点头,这个曹文诏他听说过,好像是个猛将,何可纲他不清楚,自己也不清楚关宁军那边还有什么人可用,也只有听阎鸣泰的推荐。

其他大臣也对兵部的事不熟悉,没有做声。

初步的方案定下后,很快朝堂上就这一绝密的军事行动展开小范围的廷议。当然这个也是走过场,内阁和六部重臣已经达成一致,他们的门生爪牙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廷议当天,朱伟迪也派出大批锦衣卫,要求他们盯住各个有资格参与廷议的文官,看看又没人敢走漏消息。

孙承宗一向重视将领意见,对战时军权抓得不牢,朱伟迪也放心,他给孙的信中也没在这方面多废话,只是要求孙承宗重视这次军事行动的保密工作,对蒙古各部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要多少钱都可以谈。

接到朱伟迪的亲笔信后,孙承宗自然万分激动,柳河之败的耻辱他一直牢记在心,这次有了翻身的机会他怎么能不欢喜。

对于这份初步的将领调令,他倒是也没什么意见,曹文诏和何可纲都在他手下做过事,还算熟悉,那个马世龙现在都没赶到京城,军队班底都没组建起来,出战并不合适。

孙承宗的上书到了朱伟迪手里后,他再次召开了会议,下了密旨由孙承宗全权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和蒙古各部的联络,锦衣卫负责派出人手盯梢。

同时兵部也密令调动关宁军战兵五千,由何可纲和曹文诏分别统领,向蓟镇方向开拔,朱伟迪也派出大量锦衣卫负责沿途的保密收尾工作。

作了大量的安排后,一场针对黄台吉的大网也悄悄撒开。

当然,朱伟迪对这场军事行动能取得什么成效,并不是特别看好,只是不赌上一赌他不甘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