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5月,进入陕西的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直逼西安。
蓝朝柱起义军也已由四川进入汉中,全陕震动。陕西巡抚瑛棨和团练大臣张芾慌忙调集各地团练往南山堵御太平军。
太平军入陕,当年5月,训导赵权中所属团练中的数百名回勇,不愿和太平军作战,杀死带队官避居城外秦家村,将秦家村及附近回民村庄抢劫一空,又四处散发“陕西不留回民,天意灭回”的传帖。
华州回民首先起义,渭河两岸的回民争相响应,未经旬日,各处回民俱行激变。从此,声势浩大的陕西回民起义迅速发展起来。
面对迅速发展的回民起义,以巡抚瑛棨为首的陕西文武官员“筹剿无兵”,“不能不暂行抚慰”,派遣官绅分赴各地安抚。张芾等在临潼油坊街和回民谈判时,回民甚为气愤,将他押往仓头镇处死。
回民起义的烽火迅速遍及八百里秦川,起义队伍扩大至二十余万。当时陕西回军主要首领除任武、洪兴、赫明堂外,还有马正和、马四元、白彦虎、马生彦、禹得彦、余彦禄、孙玉宝、二河州等。其中有的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商人和阿訇等上层分子,起义军的领导权掌握在他们手中。
陕西回民起义的迅速发展,严重威胁到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清廷急令荆州将军多隆阿率军入陕,6年月中,多隆阿率部由河南入陕,连同胜保诸部,共有兵二万余人。
9月初,多隆阿到达西安,施展招抚伎俩,派人到回民起义军中诱降仙壶农庄。利用西安城中的回绅频繁的在回民军首领中进行招抚活动,孙玉宝等向清军投降。
白彦虎、马生彦、禹得彦、余彦禄率部向西北经醴泉、乾州退至邠州。其后,回民起义军大部退至陇东的董志原。其他回民军也在赫明堂等率领下,经武功、郿县、凤翔、陇州进入甘肃东部地区。从此,陕甘回民起义的中心由陕西转到甘肃。
大清统治者惊呼:“现在甘肃之平凉、静宁、隆德、安定,省南之巩昌、秦州、伏羌、清水,省北之宁夏、平罗、灵州、固原,莫不揭竿而起,蜂屯蚁聚,滋蔓难图,绵延地方数千里”。
多隆阿准备由秦度陇,镇压甘肃回民起义。他为了解除西征时的后顾之忧,企图迅速攻下由蓝朝柱起义军固守的陕西盩厔。月0日,多隆阿在亲自指挥攻城时为起义军击伤头部,不久死去。清军丧失了主帅,不能锐意西进。
64年5月、6月间,清王朝调福建水师提督杨岳斌充任陕甘总督“专讨”甘肃回民军。
同年7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后,大清把镇压太平军的清军抽调到西北来镇压回民起义军,以致“甘省一隅之地,而统兵大员专折言事者,已至八员之多”,兵勇则达七八万人。
但这些统兵将领派系不一,各自为政,意见分歧,且他们深恐与回民军硬拚,胜败难保,“不如击之使走,捷报频闻,可为幸功邀赏之地”。
所以清军虽曾攻陷回民军占领的固原、盐茶厅、平凉等地,而起义军的实力却未受到大的损失。陕西、甘肃回民军互相配合,采用避实趋虚、飘忽靡常的游动战法,仍打了不少胜仗。
回民起义军不断向清军进攻,使其文报梗塞,粮饷奇绌,省城兰州处于孤立地位。清王朝在甘肃的统治力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以致陕甘总督杨岳斌在奏折中哀叹:“现在河狄之贼扰于南,平固之贼扰于东,宁灵之贼扰于北,凉肃之贼扰于西,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臣若株守省垣,则饥军终虞坐困;若出省剿办,则根本时虞动摇。外察赋势,内度兵力,实属不敷分拨。”
同年月,捻军首领张宗禹按照“前进甘陕,连结回众”,以成犄角之势的战略思想,率西捻军三万余众自河南进入陕西华阴、渭南境内。清廷害怕回民军与西捻军联合,急令湘军援陕。
提督刘松山统老湘军十八营由河南前往,一面奏调防守中卫的穆图善部移驻甘陕交界的泾州,防止回捻合势,一面率三十营清军从陕西西部的陇州、邠州一带东下,专力攻捻。
回民军与西捻军虽然各自为战,但仍时离时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作用。
甘肃回民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个反清斗争中心:
一个是马化龙领导的以金积堡为中心,包括宁夏府和陇东在内的起义地区。
一个是马占鳌领导的以河州为中心的回、撒拉、东乡族起义地区。
一个是先后由马文义、马桂源和马本源领导的以西宁为中心的起义地区。
一个是马文禄领导的以肃州为中心的起义地区。
陇东的董志原,则是陕西回民军的根据地。
由于陕甘总督杨岳斌对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束手无策,大清调派闽浙总督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
67年月,左宗棠从福州取道江西到达汉口,随即进行各项准备工作。2月,清廷又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催其迅速北上,督办陕甘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