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臣权 > 147 洪武十年上半年些许国事

147 洪武十年上半年些许国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徐达今年四十五岁,打仗打了二十多年,也算是见识广阔,但是依旧没有明白皇帝所说的,建造场地接驸马进宫的意思。

但是不久的他见到了从北平来的相关技术人员之后,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朱元璋也没有让庞煌从北平回归南京的意思,至少暂时不会有这个想法,北方乃是边陲重地,行政上如果没有自己能信得过的人,的确让皇帝不能放心,但是什么人能让皇帝放心呢?

除了自己的亲戚,朱元璋还能相信谁呢?

所以徐达揣测朱元璋的心思,猜的很准,在燕王没有就藩,甚至没有完全掌控北平之前,估计不是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让庞煌会南京的。

但是具体会给庞煌一个什么样子的待遇,就要看他的表现了,可能是出于对于北方不能完全掌控的原因,朱元璋隐隐约约觉得,好像给自己这个女婿的权柄稍微小了一点。

密折不走中书省,而直接到达御前,在庞煌的密折,无一不对伪钞的出现产生了担忧,具体源头虽然庞煌没有说,但是却是直指北平布政司的高层人员,这让朱元璋在恼火之余,有了提升庞煌官职的想法,但是无一例外的遭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就算是徐达,也只是建议暂时给一些权柄,稍后情况好一些,再收回。这是所有人都反对的事情,不能不让朱元璋重视,而作为皇帝,他也读史书,知道关于汉唐外戚作乱的种种弊端,宋朝把控这么严,所以才没有出现过外戚之乱,但是蒙元不重视,也被外戚搞的乱七八糟。

以史为鉴,不会错的,朱元璋默默的想着。但是也相透了很多问题,也决定了很多事情。

洪武十年五月二十九,朱元璋告谕群臣说:“自古圣明之君,凡有事必与公卿大夫商议,然后决断,从未听说宦官得以参与说东道西的。宦官之辈,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于耳目,其小善小信足以固结君心,而便嬖专忍其本态。若偶然为其所惑而不省,他们必假威福、窃权势以干预政事。若时间长久,遂至于不可抑。由此而致乱的事例颇多。所以我常引为鉴戒,特予立法: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预政事。今此宦者虽事我日久,不可姑息;决然去之,以惩将来。”

第一个受到皇帝惩罚的,竟然是皇帝最为亲近的随侍太监邓顺公公,当初在徐达府上,看见皇帝棋局危机,想要提醒徐达注意尊卑的举止,早已经被朱元璋看见并感到怀疑,当徐达棋局摆成了“万岁”二字的时候,皇帝又稍作试探了一下,果然邓顺没有经得住考验,当场说出了“万岁”两字,暴露了自己本来就识字的面目。

深为皇帝所恶,五月底,朱元璋想群臣发出了告谕之后的当天,邓顺公公就被杖责三十,立即逐出宫,遣还乡里,永不叙用。这还是朱元璋看在近十年侍候的情分,没有做出杀人的举止。

六月,徐达在玄武湖东岸圈了近千亩的土地,开始建造所谓停机场称呼的地方,徐达为了表示重视,以谢皇帝对自己的恩典,几乎是亲自督工。

场地倒是很好建设,平整了土地,清除四周高耸的树木,都很容易,但是要建设十三个高塔,让徐达有些不明白,幸亏有北平送来的图纸,他按图索骥就可以了。

六月十一,皇帝为了解下情,命令臣民奏言实封直达御前。

七月初八,正式创立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

即命徐达兼任通政司通政使,曾秉正为左通政、刘仁为右通政。以一品大员兼任三品通政使,显示出皇帝对于通政司的重视,但是徐达一般不理事,通政司所有诸事皆由左右通政做主。

皇帝告谕:政犹水,欲其常通。所以以‘通政’名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