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重生传说 > 后记—论业余写手的自我吹捧

后记—论业余写手的自我吹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纪念王小波先生逝世八周年。

__________________

我记得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过,一旦我们希望开口说话就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那么我一旦考虑在网络上连载东西,也就不用假装沉默寡言搞低调。想说什么就说,不想说的时候就不吱声。言论既然是相对自由的,那么是否说话也应该是自由的才对。

在写《重生传说》的过程中做了无数可笑的事,包括听八九十年流行歌曲甚至去找当时明星照片之类的无聊举动,尽管这些事可能对写东西帮助不大,也算有趣。当然其中包括为了写某段剧情重新花三个小时看《泰坦尼克》这样的壮举,如果一一列举,也算是稍微在不用心写东西的同时认真充实了一下自己吧?倘若搞宣传什么的,这些业余功课可以算得上是自吹的资本之一了,不过个人以为在更多写手心中这些小事宛如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乃是应该应分的分内之事,实在没什么可吹的,所以我打算换个角度考虑自己的意义。

无疑,《重生传说》没法算得上是一部小说,它最多算是一种尝试,包括把评论写成故事,或者把故事化成评论。当初听有人说在起点玩这些花巧没用,只要大实话一马平川压过去(可蕊姐姐杀了我吧……)就完全没问题。我有点不信,跟人争论到最后干脆来以身试网,倒也惊讶居然有人肯支持,原本可以缩成20万字或者扩写成300万字的故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几十万字糊弄完了。说实话这些日子也觉得挺辛苦的,很久没写过这么多字儿了。跟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他说起来,据说此人从2000年初到现在折腾了5年一直在当编辑,写的字加起来还没我这几个月写多。我哼哼哈兮了一下,心说这比我能写的人不多了去了?你看那xx和xxxx……

就个人我而言,对重生的故事啊文字啊这些都非常不满意。当然我也想过了,如果我能再多几岁经历,也许文字能更洗练一些,但绝没现在这么喜庆,也许思考的方式能更公允一些,但绝没现在这么坦诚,也许想表达的东西会更多一些,但绝没现在这么相信感情,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写手,我最先学会的本事就是自我安慰,毕竟如果脸皮不够厚心理不够皮实的话,我也不会考虑在网络上放自己不入流的字儿了。能挺过这几个月,甚至开始有点习惯了每天考虑一下写点什么东西,跟咱这粗糙的爷们儿之心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当然如果有mm肯把它变细腻,我也无尚欢迎。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重生传说》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充实自己,这也是大多数写东西的朋友所提倡的好处。人的记忆和知识都非常有限,除了少数脑子能当硬盘用的怪物级强者外,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知识的了解都不算充分。我曾经多次幻想过让自己在某个时间段里变得忙碌而充实,补充一些之前忘记或根本不精通的东西,《重生传说》的写作过程给了我这个机会,我非常满足。这些充实包括为了回忆深圳街头的细节去了两次深圳,在广州第一家麦当劳吃饭,甚至在写到移民情节的时候抓了四五个假洋鬼子问细节……当然,这些东西在文字里是没法体现的,可我自己知道,我得到了,这就是莫大的好处。

《重生传说》走的是假深沉的路子,其实轻佻得很,相信很多人也能看出来,所以可以很容易得出作者其实就是一小屁的结论,如中国某几位前辈作家所言,人生之大书,我们刚翻看几页便迫不及待地在旁边留白处各抒己见。我于是应当庆幸有许多人同我一样流俗于轻浮的人生和感悟当中。或者这些不知对错的想法中能有一样半样能沉淀下来,成为暂时性的正确。但我确实也喜欢这种浮华,金字塔没有底盘也就没有塔尖,有些东西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就好,更高的追求……俺没有。

在文中我肯定了流行文化的力量,其实除了是因着很多言情女作家改变了一代又一代女性观念而发的感慨之外,也的确是觉得我们现今处在传媒的时代,由浅入深地传达某些观念和意识的做法才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没有姚明,中国爱好篮球的孩子肯定没这么多,这就是引导的力量。

如果说一个作者总是急于告诉别人自己想表达什么什么,那这个作者无疑是比较失败的,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作者之列。因为这个后记动笔开始,我已经否定了自己作品的表达能力可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明白我想说什么的程度。在这个故事里,我试图挑起很多话题,并不给它们太多确定的答案,也试图提出一些问题,却不解决,这也是我一贯的恶习了。白话说得太多的下场往往是不能给人留白的感觉,重生在语言上尽量做到直白,后果就是很不容易三两句话把一点事留一个淡淡的痕迹在读者的脑海里,这让我很痛恨自己的本事不济,同时也稍涨动力,毕竟人是可以成长的,那么我就还有努力的余地了。

关于文字、电影、音乐和游戏,在故事里我已经提到太多,这里就不多说,那些看法连最粗浅的粗浅都算不上,只能说是皮毛中的皮毛。我觉得文化这方面已经有太多人说过太多的话,基本上用不到我重复什么。或者我们在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各种文化交汇的时代能有点点小迷惘,这一点上我依然信奉先生的拿来主义,当然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拿来主义》这篇杂文的真实面貌了,只能记得这个词。这是挺可怕的事,我们在传播讯息的时候经常只留下表面现象,而忘记其中的涵义,古代的寓言故事到了今天都能被曲解成恶毒的讽刺,这又是谁的问题呢?

当然,在重生写作的过程中,我正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评论的力量。老实说我自己也算是个能写一点评论的人,但我现在已经很少写了,除非给钱,否则免谈。评论是个轻松的东西,只要说到点子上不管说出来几点都是好评论,不似写东西,一百个点写漏了几个也可以被批评道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互重关系。譬如我小时候很奢望能当一个电影评论家之类的,因为我觉得这简直是太轻松的工作了。但评论就是评论,张艺谋管你网上评论狗屁我能卖到票房过亿,海岩一部又一部用警察煽情看都不看那些棍子手,张纪中现在是大制片人,他拍的东西居然也赚钱还让人红了——我不是说评论在这其中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我只是觉得,既然在网络涂鸦这个领域里我们都能有能力实践一下,那么我愿意看作品是多于评论的。对于重生的评论也看到过几个,有夸的有损的,我也只能笑一笑,如果说以前只是私下里说拒绝一且表扬和批评,那么现在我明确表态,我确实如此。写东西跟*差不多,我自己还没舒服呢,就暂不考虑别人了吧……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更喜欢私下里跟人交流一些得失,而不是看评论,我希望自己最少能做到一点,那就是绝不求评。

海明威老大爷总是唠叨说写作是一个孤寂的生涯,我倒不知道这个除了在酒馆里跟人争风吃醋开了一枪之外战争中一点伤没受的文豪是以怎样的心情说出这一番话。我佩服他,他说的话是好的,虽然这人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我不太赞成。

我总觉得吧,我们写东西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兴趣和知识、性格和精神,这些东西都应该是因为写着想着悟着更变得越来越好或是越来越积极,如果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这些,能得到钱也不错,如果都得不到——大哥,你为什么要写东西?没错写作它是一个孤寂的生涯,但这孤寂应是为了换取更多更丰富的生涯,而不是更多的郁闷和不爽。我知道自己还没什么资格说这番话,但我相信能有个把人跟俺心有戚戚,这也就足够了。

故事最后,我让周行文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怎样的人生都将有无限遗憾,伟大不能掩盖遗憾,成就不能掩盖遗憾,生活的意义不是在于你是否有过遗憾,而是你能坦然面对美好的和遗憾的。即使人生不能重来,现在的我们和重来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无论怎样,坦然面对生活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在这其中才有悲和喜,爱与哀。

也许这么说略显浮白,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方式,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你不表达旁人未必有心思去揣摩,表达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喜欢表达,我才开始写东西,因为喜欢表达,我才有这么强烈的诉说欲。

在这篇后记中,我要感谢一些人,譬如想数个读者群里支持我的读者们,在各个方面给我提供了大量资料的sunny_god兄,还有诸如马伯庸师兄和游戏编辑付晓飞,感谢你们慷慨地用自己的名字让我恶搞,感谢周围一些朋友的鼓励和讽刺,感谢曾经陪我赶稿的人,感谢上的朋友们,感谢所有曾经夸奖或批评过在下的朋友。这个故事能让一些人稍微开始考虑一些问题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尽管我知道我自己也是一个思维混乱的人,我还是希望能提出一些问题。有没有答案不重要,我们能想起人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已经很足够了。

最后附上重生传说资料表,算是一个总结。

以下资料仅是在《重生传说》涂鸦过程中所查询的一部分资料,当中不包括我已经确定所以不用查询的和忘记查询过的,仅是个参考。在此对于所有巨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是踩着你们肩膀往前走的,尽管也没走好,但毕竟是踩在你们的肩膀上……

格式:文章或书名/出处/作者

1.《我们的八十年代》/广西人民出版社/旷晨、潘良

2.《中国营销十年风云》/中国营销网/谈伟峰、陈双权

3.《童年十大经典零食》/网络/众网友

4.《童年十大经典游戏》/网络/众网友

5.《25年中国流行全纪录》/mop网络社区/无幽公主

6.《1996-1998世界经济大事记》/网络/不详

7.《1999-2000国际政治与安全大事记》/网络/不详

8.《美国经济的新动向》/中国经济时报/翟景升

9.《道-琼斯指数一百年来波动历程》/网络/不详

10.《新中国科技50年大事记》/网络/不详

11.《dagou专栏》/tgfc电玩网络社区/dagou

12.《默多克的新世纪》/中信出版社/温迪-古德曼-罗姆

13.《中国游戏10年发展史》/网络/不详

14.《中国建国55年大事记》/人民网/不详

15.《王小波作品集》/无声听雨专题网站/王小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