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天下 >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崔宁的理由很简单,官府从来就没有正式下文将岐王田庄全部分给农民,所谓分田都是农户自己的传言,岐王田庄将一分为二,其中两千三百顷作为分田,而另外三千顷作为官廨田,这次安置五千户河北移民用的就是官廨田,和当地农户无关。

但作为补偿,崔宁也承诺,若河北局势稳定后,必然会有不少河北移民返乡,届时返乡移民退出的土地官府便不再收回,将分给当地农户,如果当地农户不接受这个方案,官府将不再无偿划分岐王田庄,而是用赎买的方法,由原主人交出当初卖田的钱,将土地赎买回去。

就在崔宁这种软硬兼使的威逼利诱下,当地乡党最终接受了崔宁的分案,同意河北移民参与分田。

九月底,第一批两千户河北移民抵达了虢县,他们是来自河北相州的移民。

升原渠是渭河以北的一条灌溉水渠,几乎横穿整个虢县,长约百里,在升原渠两岸分布着数万顷良田,是虢县乃至岐州的重要产量区。

天还没有大亮,田野上笼罩着一层牛乳般的雾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升原渠是一条宽约五丈的河渠,从渭河引水,水量充沛,灌溉着两岸数万顷良田,此时的升原渠也弥漫在一片浓雾之中,雾气中,一队骑兵飞驰而来,约三百余人,为首之人正是李庆安,后面跟着他的三百名亲兵,李庆安虽然带了三千骑兵,但他怕扰民,将让骑兵驻扎在十几里外的一座军营中,他自己只带了三百骑兵,只要能替他传递消息便可。

他们一行人冲上了一座木桥,向升原渠对岸驰去,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一条沟渠前,这条沟渠非常重要,眼下正在挖掘,南面是一条小河,叫潘南河,这条沟渠挖通后,就将把潘南河与升原渠联接起来,不仅如此,这条沟渠还将是河北移民与当地农户的土地分界线,以东是当地人的土地,以西是河北移民的土地。

由于天刚亮,沟渠两边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沟渠由移民负责挖掘,现在还没有开工,两边的稻田都已经收割了,上面铺满了稻杆灰,这是很好的肥料。

“大将军,休息一下吧!”

一名亲兵将水葫芦递给了李庆安,李庆安接过葫芦喝了一口水,这时,他见不远处正冒着滚滚浓烟,便催马道:“走!看看去。”

一行人奔驰片刻,便来到了冒浓烟之处,只见升原渠边的便道上,几户农民正在烧稻杆,从他们的装束,一眼便可以看出是河北来的移民,这几名农民也听到了马蹄声,都回头呆呆地望着从雾气中出现的骑兵,眼中露出了害怕之色,其中三个女人更是害怕地躲在了丈夫的身后。

见几名农民要跑,一名亲兵便下马跑上去道:“你们不要害怕,不会伤害你们。”

或许是感觉自己再怎么跑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几名农民都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向路边走去,把道路让出来。

李庆安也翻身下马,走上前,打量了他们一眼,便笑道:“你们都是河北移民吗?”

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点了点头,“回禀将军,我们都是。”

“嗯!那你们中有甲长吗?”

这次河北移民约有四十余万户,规模浩大,由于井陉关出事后,朝廷便采用了李庆安的建议,对河北移民实行民团保甲法,也就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百户为一保,设一名保正;十户为一甲,设一名甲长,可以由他们自己选举,每户发放一把刀或者一副弓箭,男主人必须要定时进行军事训练,以加强自保的能力。

李庆安见这一伙烧稻杆的农民至少有五六户人家,他便估计其中可能有甲长,果然,刚才那个三十余岁的男子上前躬身道:“回禀将军,我就是甲长。”

李庆安又问道:“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甲长指着旁边的几户农民道:“我们都是相州安阳县高乔村人,在下叫高富贵。”

“嗯!这个名字起得不错。”

李庆安笑了笑道:“大家坐下说话吧!”

众人见李庆安和善,他的骑兵都在数十步外,惊惧之心便慢慢消失了,两名亲兵跑回去拿了十几个胡凳来,李庆安将胡凳递给他们,“大家随意坐,不用拘束。”

农民们接过胡凳,有人见胡凳做得精致,仔细看了半天才慢慢坐下,这时,李庆安笑着对众人道:“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是安西军的将军,刚从长安来,而且这次河北大移民就是我的建议,我一直想了解一下移民的情况,正好遇到你们,大家都说说吧!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众人听说河北大移民竟是他的建议,都不由肃然起敬,这说明此人的官职不低,高富贵更有点不安了,呐呐道:“将军要我们说点什么呢?”

李庆安见此人颇为老实,不由对他有几分好感,便笑道:“那我先问吧!你们对这次移民是否后悔?”

众人一起摇头,七嘴八舌道:“怎么会后悔呢!欢喜都还来不及....这是关中啊!”

“我来说吧!”

高富贵有点腼腆道:“我家三兄弟一起报名迁移,本来我们报名是关内道,但我们运气很好,快到达原州时官府忽然通知我们,我们改迁关中岐州,大伙儿都乐坏了,而且到了岐州,每户还给四十亩上田.....”

“等等!”

李庆安忽然觉得有些不对了,他奇怪地问道:“我记得是每户三十亩啊!怎么变成四十亩了?”

“这个....”

几个农民面面相觑,高富贵道:“公告中说每户还给一头牛,但关中的耕牛也不足,所以就每户多给了十亩土地,代替了耕牛。”

李庆安点点头,一头牛换十亩上田,这到很值啊!不过牛是有的,明年开春时,将从河西调三十万头牛至中原,到时移民人家基本上每户都会有一头,但李庆安没有说破,便又笑道:“那粮食呢?秋收刚刚结束,秋粮可有你们的份?”

“官府定的是每户每月五斗米,一斤盐,若人口多不够,要么就自己掏钱买,要么就分家立新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参加民团军训,或者冬天去参加修水利,那时米粮就由公家出,家里就可以省下一份口粮。”

总得来说,李庆安还算是比较认同崔宁的做法,从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感觉这个崔太守非常不错,他倒真的很想见一见这个人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五六个人骑马向这边而来,高富贵便站起身道:“那是崔太守,他来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