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极品少帅 > 第140章 君子临江

第140章 君子临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华殿的争论仍在继续,并且战局还有逐渐蔓延开来的趋势现在只是秋临江与顾恒两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驳斥,现在秋临江这边的方谦然和余众乐两人也加入了“论团”,而顾恒作为名门派的四大巨头之一,现在也取得了秦霆和杜凡的支持,只有沈城依旧老神在在地眯着眼,捻须不语

万昌天子林宥看得一阵心烦,竟然有一种把他们全给拉出去各打五十大板的冲动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林宥却皱起了眉头,为什么自己最近心态越发焦虑起来,连容人之量都小了许多呢?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把云岚的奏折放下,闭了闭眼,好像酝酿了一下,忽然睁开,低沉但有力地道:“够了!文华殿内,堂堂阁老,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正争得差点面红耳赤的几位阁老们立即闭上嘴,互相不屑地哼了一声,看也不看对方一眼,好像多看一眼都会让自己染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般然后却又十分“默契”地一起朝林宥请罪:“臣君前失仪,请陛下降罪”

林宥有些恼火地一挥手:“降罪降罪,降什么罪?君前失仪?哼,又‘罪该万死’了是?——都不知万死过多少回了,这会儿还不是在这活蹦乱跳,朕……朕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就不能换个词儿”

不出意外,林宥这话一出口,六人顿时又是一阵“臣罪该万死”噎得他越发不喜,当下一挥手:“都起来了,跪在那可怜巴巴的,你们跪得不烦,朕看着都烦了”等六人谢恩起身,才又道:“方才你们的话,朕都听了,也仔细想过了顾相和秦阁老、杜阁老的意思,自然是顺着祖宗成法而来,此乃老成持重之言,朕当然理会得秋阁老、方阁老和余阁老的意思,朕也听明白了,无非是为朝廷增加收入,以期使朝廷用度开销可以收支平衡而已,这也是当下朝廷症结所在,算是当务之急,无可厚非”

稀泥巴一和,林宥没等他们发表看法,继续往下说道:“朕最近这段日子一直在想,秋爱卿所提出的新法,究竟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坏在哪里?朕不知道诸位爱卿有没有去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依朕看来,首先秋爱卿提出变法的本意就是好的,是看到了朝廷现在存在的问题,并且殚精竭虑想要为朝廷解决这些问题的,对于这一点,朕以为首先便该给予肯定那么他这个新法是好还是不好呢,朕觉得大体是好的顾相,你先别急着说话,听朕来说说看朕以为秋爱卿的新法,在几个关于财货的问题上,都是从‘开源’上考虑的,因为这个‘开源’,所以使顾相想到了先汉(指西汉)桑弘羊之流的伎俩朕觉得这大可不必,譬如说……秋爱卿,你说的那个均输法,说来听听”

秋临江微微躬身,道:“是,陛下今天下财用窘急,各地官员拘泥于原先就不完善的办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各省上供,内年都有定额,丰收之年不敢多取,歉收之年又不敢不足三司、发运使按簿书征收,无所增损如果遇到军国郊祀的大开支,又要遣使去刬刷(搜括刬音产chan,第三声),几乎没有余藏各省藏匿财富而不照实报予朝廷、户部,同时又以‘支移’、‘折变’等名目加倍收税朝廷需用的物品,大多不按照产地和时令,结果是民间纳税加多,朝廷还是财用窘急,但富商大贾却得以从中取利臣所提出的均输法,其要点是:设发运使官,总管东南六省赋税,有权详细过问六省财赋情况凡籴买、税敛、上供物品,都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发运使同时有权了解京都库藏支存定数,需要供办的物品,可以‘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如此就可以减少那些人投机倒把的可能,做到国用可足,民财不匮”

顾恒忍不住道:“陛下,臣先前便已说过,此法原本便是从桑弘羊处而出,若有此一发运使,则天下财货皆被其垄断,如此发运使之处固然收入颇丰,然则天下商贾毫末之利亦被其夺,却该如何谋生?”

林宥不以为然,摆摆手:“此发运使若说可以使那些大商富贾少一份敛财之法,朕是相信的,但此发运使毕竟也不能纤毫必算,一般行商所做的那些小量生意,是受不到多少影响的再者,有此发运使,对于此前所言各地每年丰歉有别,该当有所上下,还是颇有好处,所以朕以为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

顾恒眉头一皱,皇帝这话可就是明显的要牺牲大商人的利益来“平均”到普通人身上去了有皇帝一锤定音说这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他顾恒虽然贵为相爷,却也不好再直接反对,只好闭口不语,保持沉默

林宥不可察觉地笑了笑,面色看来却仍然很平常,又道:“秋爱卿其他几项新法,大体上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拟定但是这几条新法,朕以为都只是开源……但是光开源是不够的,更重要,并且更紧迫的,是节流”

他扫了几位相爷阁老一眼,侃侃而谈:“开源节流,开源使朝廷收入增加,节流使朝廷支出减少这两条朕觉得都不能少,朝廷既然国用窘迫,那就只能大胆变法,这个法怎么变,无非开源节流罢了然而节流比开源更难,节流从何而节,朕想诸位爱卿也都清楚我大魏朝廷国库的银子都花在哪去了,‘军饷’、‘官俸’,两只大老虎啊”

秋临江有些激动,他哪里是不知道节流的重要,实在是觉得难度太大,哪怕他在上万言书的时候就已经是打算“豁出去了”,可仍然觉得节流成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所以才没有提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看军饷、官俸,这两笔钱是谁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