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北洋 > 第四百零一章 终章

第四百零一章 终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是苏维埃政府对托洛茨基的期待过高,而是谭延闿的态度过于强势——欧洲不会放任革命的继续发展,遏制苏维埃俄国甚至进而发动干涉战争势在必行,对于中国不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战争行动,只需要等待便足以让俄国屈服。不过如果苏俄坚持到底在这三个月内不做出任何让谭延闿满意的让步,谭延闿也会毫不犹豫的继续发动战争——正如苏俄趁着德国内乱之时撕毁布列斯特条约一样,为了国家利益他不介意将中俄的边境向西推进二十度,以卡拉干达所在的东经七十度为界。

在谭延闿看来这是属于国家利益的范畴,与个人的品行无关,更与正义无关——威尔逊主张美国出兵欧洲,除了试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力量新秩序的世界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美国手中的巨额协约国债券不会变成一堆废纸,无论中国是否加入同盟国,当债券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威尔逊会不惜一切代价让美国卷入战争。

四月十五日,谭延闿乘坐火车前往天津小站,这里是北洋军的发源地,今天他将会检阅当初他所训练的第一支军队直隶督标所演化而来的中华近卫军,这是国内陆军界中无论在荣耀、资历、战功都无可挑剔的军队,甚至“北洋八镇”都是从它分化出去的一部分——做为直隶总督所掌握的军事力量,直隶督标曾经是谭延闿争夺晚清新军创建者手中最强大的筹码,北洋新军的大多数指挥官都是从这支军队走出去的。在中俄战争之后谭延闿抽调全国最精锐的陆军组成大中华师的时候,为了区别对待将这支直接由谭延闿指挥的军队命名为中华近卫师,随后两支军队同时提升成军。

谭延闿在天津小站检阅这支一直以来都是总统直接指挥的军队非常高调,几乎全国报社的驻京办事处记者都派出人员跟踪访问,而在检阅前的记者发布会上谭延闿非常明确的回答记者中华近卫军在检阅后将会直接登上北上火车前往中西伯利亚。这样直截了当的回答令所有中外记者不禁愕然,这几乎就是等于中国政府的宣战书一般,而后便是各路记者蜂拥而至的提问,对于这些记者所持的立场谭延闿不可置否——俄国人可以随意撕毁条约,那中国唯有用武力来保护自己应得到的利益,西伯利亚寒冷的土地上留着中国士兵的鲜血,中国没有道理将之让给其他人,如果俄国强大到可以自认为收回西伯利亚的程度,中国也不介意再和俄国打上一场战争。

小站阅兵让谭延闿下定决心还要准备跟日后的苏联在西伯利亚大战一场,这要承担巨大的历史责任,不过他更坚信手中所掌握的武力和中国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是要做为未来世界中的一极存在的,如果没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迟早都会受制于人,只有中国才有开发西伯利亚的实力,而西伯利亚的开发也会给中国的后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为了这些今天的冒险是值得的,况且以苏俄现今的实力而言中国军事行动根本谈不上什么风险。

谭延闿小站阅兵立时将世界的目光从法国巴黎拉到中国北京,对于中国如此张扬的行为世界主要强国几乎集体失声——欧洲正受到革命的威胁,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讨论中国的行为正义与否,而中国现今强大的实力也令欧洲坐卧不安,中国能够陷到广袤的西伯利亚泥潭中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从内务部截获的托洛茨基加急电报和莫斯科的回电内容来看,苏俄对中国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是极为恐惧的,当初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内部还有严重分歧的话,这一次中国摆出一口气吞下西伯利亚打到乌拉尔山脉的架势更让苏俄内部感到集体的不安。根据内务部在中西伯利亚的电台监听,苏俄中央政府已经命令西伯利亚所有能够掌握的军队除了做好打仗的准备之外,便是拆毁西伯利亚大铁路,炸毁沿途所有的桥梁、隧道的命令。

托洛茨基在接到乌拉扬诺夫的电报后立刻向中国外交部门提出面见中国总统的要求——苏俄代表团的成员夜间曾经到过北京火车站,不过北京火车站从晚间七时开始便戒严,从天津开赴西伯利亚的军列将会路过北京站,同时谭延闿也会随车回到北京,北京火车站内外都被大中华军死死的保护起来。托洛茨基身在中国比国内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军事机器全力运转所产生的独特味道,北京主干道上来往的挂黑色军牌的轿车明显的多了起来,尤其是前往北京西山的方向尤为明显——中国国防部就坐落在北京西山,中国的要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背景都有不同的标志,而国防部发言席的背景就是一个“山”形标志以代表国防部。

当外交部将托洛茨基的要求传递到谭延闿这里的时候,温基岩也将乌拉扬诺夫发给托洛茨基的电报破译内容文件交给谭延闿——在北京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电报都处于内务部的监视范围之内,像托洛茨基的电报所享受的待遇是和英、美、法、德是同样的,它们的电报不用送往房山破译中心,都是在北京西山一处私人庄园中破译的。

二十天后中俄达成《北京条约》,俄国苏维埃政府承认中国以东经九十度线为两国在西伯利亚的国界,以西域集团军归还科克切塔夫和巴甫洛达尔,以上次军事行动西域集团军实际控制军事线为国界。除了没有要求赔款之外,《北京条约》几乎就是另外一个布列斯特条约的翻版,不过与失去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相比俄国几乎永远的失去了半个西伯利亚。

谭延闿看到的电报内容是乌拉扬诺夫指示托洛茨基尽快的在中国发动战争之前签订条约,并且要求中国将尼古拉二世一家送还俄国。这二十天的时间就是围绕尼古拉二世一家去留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坚持为尼古拉二世一家提供外交避难。随着中国军队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阿钦斯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苏俄最终放弃了要求遣返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要求,匆忙中签订了《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华近卫军回撤到东云省省会海参崴与中国北方海军进行联合演习后乘船返回驻地天津小站。由此中国放弃了对苏俄的正面军事行动,转而扶植地方叛乱势力。不过这些叛乱势力根本不可靠,它们对中国政府心存疑虑,而中国也只是“适当”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这些反叛势力最终被苏俄所剿灭,由此中国和后来的苏联开始了漫长的军事、政治对峙,不过慑于中国强大的实力俄国再也没有机会收复西伯利亚和中亚被占领土。

由于巴黎和会比想象中还要“热闹”,威尔逊总统和谭延闿在八月间才在夏威夷会晤,对巴黎和会彻底失望的威尔逊总统在夏威夷和谭延闿进行了为期二十五天的会谈。可以说威尔逊和谭延闿俩人都有着相似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诸如在国联、避免战争、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俩人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两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阵营,所谓各为其主而已。

相似的政治理念使得威尔逊总统在夏威夷中美首脑会谈当中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最终达成的《中美夏威夷和解备忘录》加强了中美太平洋海军安全委员会的权力和沟通渠道,两国决定共同推进世界海军强国达成海军限制性条约,两国海军信息透明化,两国军事互访、互信等方面的事宜,并且相约在威尔逊总统的任期内访问中国。

中美两国夏威夷会晤似乎一夜之间让太平洋两岸虎视眈眈的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尽管这样形容并不恰当,只是谭延闿和威尔逊都认为两国在太平洋上的对峙对两国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中国彻底放弃湖南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美国则放弃三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建造,做为补偿中国可以再建造两艘东云级战列舰,这样中美两国海军主力战舰实力对比相互平衡。双方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相互让步,这并不是因为俩人的理想主义在作祟,而是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可以让美国海军缩短一万公里的航程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虽然运河并没有正式通航,但是若遇到紧急情况美国人将会毫不犹豫的启用这条运河用于军事行动。

在下一代海军主力舰建造问题上中美两国总统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是暂时性质的,谭延闿认为全球海军强国尚未达成统一协定之前,中国的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也许会受到英法的责难,在必要时刻中国要有维护海洋利益的力量;而威尔逊除了有同样的顾虑之外,也是出于美国巨额海军支出让国家财政吃紧的考量。在双方的顾虑下才会诞生这样一个谅解备忘录,不过中美太平洋海军安全委员会的权力大大加强,使得双方可以通过委员会渠道有权对对方的大型舰船建造进行监督,这也暴露了中国“皇帝级”舰艇的用途——两国在达成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国提出对江南造船厂内正在建造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只要是个海军内行就可以轻易的判断它不是战列舰,因为从已经建造的船体就可以判断出它不具备战列舰那样强悍的防御能力。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威尔逊总统无法实现他访问中国的诺言,在结束完夏威夷中美首脑会谈之后,他便进行全国巡回演讲,希望得到民众的支持促使美国加入国联——在国联的问题上谭延闿和威尔逊所持的意见相同,但是不同的是谭延闿很清楚的认识到国联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过俩人都认为本国参与国联将会让自己的祖国走在时代的潮头引领世界发展。此时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威尔逊在国内的权威远不能和“独裁者”谭延闿相提并论,中国很快的便批准加入国联,而美国加入国联却受到参议院强悍的阻击,短视的美国议员让美国在国联入盟一事上犯了致命的错误,降低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使得美国在随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不如未参战的中国。不过威尔逊总统为此做了最大的努力,他在十月份的巡回演讲中中风,随后十二月份又一次严重中风,这几乎让他丧失了工作能力,同时也就无法实现前往中国访问的诺言。

做为巴黎和会的结果,《凡尔赛条约》除了种下仇恨之外什么也没有做,谭延闿对此不屑一顾。协约国严厉的惩罚了德国,光是赔款就足够让德国赔到1988年,诸如军事方面的限制更多,不过很快协约国就选择有限度的扶植德国——俄国革命已经在欧洲呈泛滥的趋势,欧洲列强开始干涉苏俄革命。

中国与苏俄和美国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协定签订,让所有不怀好意的人的愿望都全部落空,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变得更坏,当然这样的环境要看欧洲列强干涉苏俄革命有多大的力度。在外交上中国继续给予德国支持,尤其是从德国招募了大量的中低级军官到中国陆军系统中或是进入军校执教或是在军队中直接帮助训练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搏得了德国人的好感。

威尔逊总统因为中风已经失去了工作能力,但是在谭延闿的推动下,中、美、英、法、意五国在经过多轮谈判之后最终在1921年十月达成了《五国关于海军装备限制性条约》也就是《华盛顿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中国4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

美国是《华盛顿条约》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外交在一战战后最大的胜利——英国承认了美国与其在海军上的对等地位。而中国在会议上受到了联手压制,但是中国以退出条约为要挟最终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不过中国也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配额上做出了“让步”最终通过了条约。

在随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正如谭延闿所预料的那样,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大为恶劣,不过在远东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依旧保持着绝对的权威。国际生存环境虽然比较恶劣,但是对于谭延闿而言这没有丝毫的影响,因为在一战过后英法这对传统的霸主已经被“阉割”,口头上的威胁与讹诈换来的只有谭延闿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中国始终保持着强大的陆军实力无论对西方的苏俄还是对南方的英法殖民地都有着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一旦谭延闿认为受到威胁便是扩军在边境挑起冲突,徒有其表的英法在撞墙后只有选择退却。

不过中国始终对德国采取扶植策略,德国的小胡子在啤酒罐暴动之后坐牢时,隔着半个地球的一位中国强力人物亲自出手干预,让他在监狱中的生活变得不那么难过,并且在其出狱后的政治生涯中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二十年之后的1938年,战争的阴云再一次笼罩欧洲,德国的小胡子和东方的强力人物都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由此世界也被再次放在了沸水锅里面烹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