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北洋 > 第八十六章 高下

第八十六章 高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中丞在得到孙家的意见之后。喜不自胜,不过当他到了翁同龢那里,却遭遇了一盆凉水:“若用张学醇者,吾必拂袖让之!”

张中丞听后不禁愕然。苦劝无果还挨了翁同龢白眼,让这个老翰林差点下不来台。无奈之下拂袖而去。恭王奕訢得知这个结果后,也不禁连连叹气。

不利地消息还不止这些,同样郁闷的还有李鸿章。在翁同龢返回京师之后,李鸿章前后接到了光绪皇帝三封电报,都是急召刘铭传进京陛见的。李鸿章从接到第一封电报开始,就犹如嘴中吃了大便一样难受——刘铭传盖世奇才,在中法之战中台湾孤悬海外得不到正常的补给,刘铭传照样打得法国人屁滚尿流,做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他当然希望刘铭传这样的人站出来辅佐他共同渡过这次难关,可惜李鸿章也深知这个得意部下地臭毛病——刘铭传是出了名的架子大,特别害怕别人轻视他,皇帝若是亲自下旨征召刘铭传,那自然是无话可说,偏偏由李鸿章这个直隶总督来代传圣旨,用他这个老上司压刘铭传一头,刘铭传肯么?当然不肯!

李鸿章死活想不明白,闻战而思良将,光绪皇帝这一次次急如星火的召见刘铭传,为什么就偏偏缺了这点礼数,要知道古时临危,帝王皆要亲自设坛授印拜将的!

“合肥当然想不明白!若不是常熟在皇帝哪里吹风,故意薄其礼数,刘铭传哪里会不愿意出山总前敌军事?!朝鲜的聂士成倒是肯用命,宋庆也拼命,可惜啊,这两个人老的指挥不动手下的兵,年轻的资历又太浅,至于前面那个叶志超更是狗屁一个,刘铭传枭雄也,无论资历名望朝鲜各军谁敢不服?!可惜!可叹!常熟怎么会变成这样?!”老头子频频叹气不止。

“恭王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孩儿也曾苦劝恭王说句公道话,可是恭王听后除了叹气之外,就是什么也不说……”谭延闿有些气愤地说道。

“他老了!更是害怕了!”老头子一句话就道出了恭王奕訢的地位的尴尬。

谭延闿听后也明白了恭王奕訢也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一言九鼎,正如老头子说地那样,他害怕了,醇王死得不明不白已经让他彻底寒心。想着醇王和李莲英曾经校阅北洋水师,他们两人加上李鸿章在此过程中都是中规中矩,就是怕触怒了慈禧太后的某根神经,现在地恭王也是如此。虽然甲申年的时候,恭王和翁同龢一起被赶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是翁同龢只是慈禧太后误中副车而已,借着帝师的身份依旧不倒,这十年来门生故吏左右声援之下,今天的实力已经在恭王之上,再加上恭王心底的那份顾忌,更是不敢说话了,除了主和之外他只是个架子而已。

“仗义每从屠

负心最是读书人!”谭延闿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忘个“读书人”,而且还是非常有名望的读书人。他手里面有《大观贴》和甲骨文两样珍贵无比的东西,其中《大观贴》就是为了打通翁同龢这条线,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的给耽误下来没有送出去,现在想来不送才是对地。

“古来多少中兴国族而振衰起敝地圣帝贤臣,他们在面对今天这个局面的时候的作为。大都能捐弃夙怨。为国求贤,不使公而忘私,也决不肯以私害公。与寿州相比。常熟不如远矣,位高权重尚且如此,诚然太使人惊异了……”

“父亲,到底刘坤一和刘铭传哪个更厉害一些?!”

老头子听后一愣,不假思索地说道:“刘坤一号称帅,不过以为父观来。还是刘铭传在孤立无援之下独立击败法国人不敢染指台湾更高些,发匪岂能和法人相比?!”

“父亲……”老头子看着谭延闿,一下子跪倒在自己的身前……

“文卿,你送的这个手炉虽然不合时令,但是今年冬天哀家可就不用面对烟熏火燎了……”慈禧太后坐在铺了锦垫的石凳上笑着说道,说着将手中的一个手掌大小的铁饼子递给身后地李莲英,李莲英连忙用袖子裹了放在锦盒当中,旁边谭钟麟躬身站立。

“前日老臣和小儿说起这京师盛京。谈到冬天大雪纷飞场景之时,就论起了手炉,结果小儿就做了这个手炉。也不见用火,只是插电等待片刻放入锦囊中两个时辰仍然温热有余。用来冬天暖手正是合适,想到老佛爷。老臣就拿来献给老佛爷了,反正老臣在两广不急着用到此物……”谭钟麟笑着说道。

“呵呵!你的三公子可真是心灵手巧的很呐!我听恭王说了,谭延闿入军机章京处理往来文书井井有条,还精通三国洋话,六爷对他倒是器重的很,带在身边周旋于洋人之中……”

“恭邸谬赞了,还是老佛爷慧眼识人,给了小儿这个机会……”

“国事日艰,哀家老了推荐几个人给皇上能堪大用也就心满意足了……只盼着这场仗早些打完,哀家也好称心如意的过个太平生日就好了……”慈禧太后叹了口气说道。

谭钟麟听后将身体弯的更深了,慈禧太后见状说道:“光顾着走神儿了,莲英给谭督铺个锦垫坐着……”。

“圣母皇太后恩泽天下,朝廷上下臣工前线将士都在为太后寿辰到来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奔走……”谭钟麟面对这个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控者侃侃说道。

慈禧太后笑呵呵的看着谭钟麟,而谭钟麟在这种目光下显得更加有些心虚,本来半个屁股坐着地锦垫,干脆悬空撑在那里保持一个“坐”的姿态。

“文卿,哀家第一次听说你的时候还是三十年前,那个时候你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翰林,时间过得可真是够快地,转眼间三十年挥手而过,你今年都七十有三,哀家也整整六十了……”慈禧太后似乎很伤感的说道。

谭钟麟年纪大了,与其悬空地保持一个“坐”的姿态,还不如站着省劲些,听到慈禧太后这么说,干脆就直立身体躬身说道:“臣能够有今天,也是太后多年提拔关心,太后六十万寿,臣不能为太后分忧,心中实感不安,辜负了太后的圣恩……”

慈禧太后说道:“你能有这个心思,哀家已经很知足啦!瞧瞧朝堂上有几个臣工能够像你这般理解哀家的心思?你今天该不是专门为哀家送这个手炉的?坐下说,哀家能够办到的就给你办,说起来朝廷上下疆臣当中也只有你和李鸿章是过七十岁,你离开翰林外放三十年,为朝廷兢兢业业的,官声能够像你这样的整个朝廷上下也找不出几个来……”

谭钟麟听后立刻跪下说道:“臣为官数十载,朝廷不曾亏欠过臣一分,现下臣已经位极人臣,赐带两眼花翎亦是破格,臣已经心满意足不敢再有何奢求……闻圣母皇太后日夜为国事操劳,但倭人狡诈不让太后过个舒心的六十万寿,臣夜不能寐,思来想去心生一策,希望能够为朝廷有所补益,稍解太后烦忧……”

慈禧太后听后眉头大为舒展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啊?哀家也是为了这中日战争烦心不已,无奈朝廷上下居然拿日本这个尔小邦毫无办法,朝廷养他们真是不知何用?!文卿既然有良策尽可说来,哀家说话还是有几个人肯听的!”戒念尽量保证一定的更新频率,真是对不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