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七十七节 弘光银行

第四百七十七节 弘光银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张果本是一个商人。

十岁起跟着他经营杂货铺的叔叔学习站柜台,练出了一身接人待物察言观色的本领。

杨潮一直认为,商人是很好的管理者,比地主阶级更适合管理国家,春秋时期的吕不韦在秦国的经营就很出色。

这些商人,为人圆滑,灵活,长袖善舞,能跟各个阶层打好交道,但是历史的原因,他们被地主阶层一直压迫了上千年,压迫的他们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凡是有钱的商人无不想朝着缙绅阶层靠拢,因为对自己的出身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做商人没有出息,永远不会得到受人尊敬的地位,已经成了一个共识。

人是需要自我认同和被人认同的,所以商人才会不断的向土地资产者靠拢,而不是让资本继续留在利润更丰厚的商业中,而不完全是因为土地的资产更可靠。

张果到了十七岁,已经独立的经营起了杂货铺,并且一步一步做大,在南京城中,比王家耗费巨资打造的南北杂货更强。同时金钗楼交易所开办之后,他进入交易所之中玩交易,用了三年时间,压过了经纪世家何明宇家,成为交易所中的大家。

最后交易所一把火被烧了之后,他直接联合几家大经纪,在茶楼中进行交易,并没有中断交易所中的业务。

这倒是类似西方最早的股票、债券交易都是在咖啡馆一样。

张果召集的场外交易,在杨潮重建了金钗楼后,也没有解散。反而将交易所的生意彻底抢走了,因为他制定的一些交易规则比交易所更灵活。

在交易所中交易,没成交一笔,杨潮会抽三分,两分归交易所。一分归经纪人,算是一种分账模式。而张果跟几十家经纪约定,取消这种不合理的抽成费,大家交易都不抽成,只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差价。

这显然比杨潮的交易所更接近后世的市场,也更符合经纪们的利益。因此他的场外交易几乎挤死了杨潮的交易所。而张果也通过眼光,进行频繁的买进卖出,一笔货物能够倒手十多次之多,投机氛围非常浓厚,他也通过这种方式。短时间内赚取了超过十万家财。

可是家财万贯之后,此人却倾心仕途,杨潮办了科举之后,他立刻考中了吏科主事,并且被分配到了吴江县做主事。

按说以后他就该兢兢业业的办公事了,可是这次金融危机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机会。

张果通过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危机中说服了几十个苏州豪商,联合这些豪商。在债券最低价的时候,以一两银子大量买金面值十两的债券,总共吃进了三百多万两的债券。当一年后债券价格被拉升上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的这一批债券,翻了十倍。

赚了大钱的苏州富商,更是响应张果的号召,捐献了上百万两银子,在苏州修建了上千座石桥。还疏通了苏州城内十多里运河。

老实说这个张果完全是不务正业,但是他的工作实在是太突出了。还是得到了督查官的举荐,认为此人能力很强。

杨潮则是惊喜莫名。没想到自己治下竟然出现了这种金融大鳄,显然他对于金融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

张果很快就被招到了南京,但是并没有一下子见到杨潮,而是得到了一道考题,让他试论银票跟银子之间的不同。

杨潮想继续考一考他对金融的领悟能力。

结果此人的答卷让杨潮颇为惊讶。因为他的策论完全脱离了杨潮的猜测,杨潮本以为他要么认为银票就等同于银子,要么会认为银票是一张纸,甚至猜测他会不会触及到官府信用的深度。

可是此人完全从另一个方向来阐述,他表示,无论是银票,还是银子,自身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他举了几个例子,让杨潮印象深刻。

他举例说,起初的时候,大家不愿意要银票,都愿意收白银,那时候私下交易的时候,一两银子比一两一票可以多买一升米,但是银票却能在银行兑换到足额的白银。

过了一年,大家都愿意收银票,因为银票省事,还不会磨损,随时能在银行换到足额的银子。这时候一两银票可以比银子多买一升米。

张果说,银票还是银票,银子还是银子,从来没有变,变的是人心。

接着他表示,无论是银子,还是银票,关键是看他们在人心里的价格。有人去买柑橘,三条街外低一分银子,他会去三条街外买;如果是买房子,哪怕就在隔壁,只要他看好了,也不会挪动半步。

一分银子有时候可以让一个人走三条街,有时候却无法让一个人挪一步,银子还是银子,关键是看它买房子还是买柑橘了,变的同样是人心。

张果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将他领悟到的一些商业知识充分的表达出来,调理十分清楚,虽然文采不足,但是也让杨潮看的津津有味。

“这个家伙,生怕本督不认识他。”

杨潮叹道,他才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个张果在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证明此人渴望晋升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才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该有的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