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散去,杨一清落于人后,却又三步一回头,欲言又止——他也是初来乍到,心底有话却又犹豫着到底当不当说。
“杨参将请留步”,王副总兵本就有留下他继续深谈的意思,这回自是更觉非得单独将他留下不可,“其余众人,可先行退去……”
王睿将杨一清放在了威远卫的参将位置上,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大同城同右卫之间,不但是大同与右卫相互往来的要道,更是大同镇以北地区“防守前线”的“军需物资集散中心”——大同以北六个卫的军械粮草尽皆囤积于此,地处右卫、云川卫、高山卫、玉林卫、阳和卫正中。
威远卫若有个神马失,大同以北尽会完蛋!
“我适才言及‘募兵’一法时,见杨参将脸现可惜神色,杨参将莫非是有话想说?”王副总兵面对鼎鼎大名的“杨参将”,不敢露出他那“小人得志”的本质,正襟危坐,俨然一“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的“好学生”。
杨一清见副总兵大人“终于来问”,也只得开门见山:“大人所说的‘募兵’一法,别具一格,确是大有可取之处,可眼下在大同一地,却并不见得能行通?”
王睿一愣:“可有甚不妥之处,杨参将尽管道来便是……”
“募兵”一法可是决定老子能不能于大明官场扶摇直上的基础与根本!
杨一清整了整思绪,便决定教会“王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头说起:“副总兵大人,对眼下咱大明的藩王宗室特权,可有多少了解?”
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为加强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他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便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这便是大明藩王的由来。
藩王一般配属一支编制三千人的护卫队,作为亲王的警卫,多的配备三支这样的护卫队,称为赐三护卫,人数达到九千以至一万人。
也有例外,如洪武年间封在太原的晋王和封在北京燕王,皆受命指挥边防大军,筑城屯田,大将军冯胜及傅友德,都曾受其节制,军中大事,二王可以直接奏闻。诸子中最有才能的宁王成人之后封在燕晋之间,更向北突出喜峰口附近的大宁,他的三护卫和配备的军官都是精锐之师,还可以指挥人数达八万之多的部队,和燕晋二王共同防御北边元朝残余势力。
这种藩王,都可以干预军务,被称为“塞王”。
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为了防止以后其他藩王效尤,不仅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还不断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
王副总兵对于“大明藩王特权”的了解,仅止于此——五百年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常识,仅只于此。
王睿虽然不知道杨一清怎的又扯到了“藩王”一事上来,但他也又行“谦虚”的摇了摇头:“我乃武人出身,这些事儿,自是了解不多,杨参将只管继续便是……”
杨一清点了点头:“藩王在国政军务上的特权,先且别过不提,关键处,来说一说他等王爵之位及对应享有的年俸待遇……”
大明藩王们除了有着优越的政治地位——王府设置以长史为首的官属,冠冕服饰,车旗仪仗,官邸府第仅比皇帝低一等。公侯大臣拜谒亲王要伏地拜谒,不能平起平坐。
他们在经济地位上也有着吓死人的“特权”:明朝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亲王的年俸最高,每年的俸禄为一万石,其他依次递减。
一万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则是五百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大大明的一个亲王,整日什么都不干,每年却可向政府领取五百万。
除了政府每年发给他们五百万的现金,他们在被封王封爵时,还会有“良田万倾”神马的封赐。
杨一清向王副总兵上了一堂“藩王宗室的年俸待遇课”:“……洪武年间,太祖封了二十三个亲王,那时的亲王侯爵还不算多,朝廷也能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