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富春山居 > 圈地

圈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恒看看李知远,再看看文才,咬咬牙,把半勺红豆糕送到嘴里。这甜,带着红豆的清香,从舌尖一直甜到心底,甜的让人失去了再试一口的勇气。赵恒慢慢吃了一口茶,因为方才的甜,又觉得这茶苦到了极致,他放下茶盏,怔怔的看着英华。

除了爹爹和李知远,大家都不怎么给面子啊,英华低下头出去,过得一会,重捧了一大盘点心过来,涨红着脸道:“吃这个罢。”就要把红豆糕端下去。

王翰林笑眯眯看着女儿,放下汤匙,重取了一块米花糖让王氏。

英华嘟嘴撒娇,“爹爹,不好吃就不要吃嘛。”

“好吃呀,爹爹就爱这个甜味。”王翰林摸胡须,“人老了,就爱吃个甜的。那个别倒了,下午我吃茶时再端来。”

英华恨恨的跺脚,转身去收李知远的碟子。李知远笑着压低声音,道:“下回少放一半糖,就更好吃了。”

英华没忍住,在他脚上轻轻踩了一下,飞快的逃走了。

杏仁跟在后头把文才和赵恒的碟子都收走,重换了点心。出来看见英华靠在一根柱子上,仰头看天空,笑容满面。

杏仁把碟子交给等候在一边的小丫头,小声笑道:“看上去,姑爷和咱们老爷倒像是亲父子。”

英华飞快的朝书房那边看了一眼,啐道:“胡说,哪有。”走了几步,依依不舍又回头,到底舍不得,就站在廊上不肯动。

不过盏茶功夫,张姑父积够了力气,又开始咆哮。还夹着姑母呜呜的哭声。英华站的略远,听不见父亲讲话,只见二哥拉着文才出来,后头爹爹的三个学生也跟着出来了。英华便迎上去,问:“哥哥,里面?”她怕文才表哥难为情,指了指里头,没再讲话。

“姑父说张家村的事。告示上写的明白,张家村也要拆。”耀宗不悦道:“天子脚下,城厢军几时这样嚣张过?怎么一离了官家的眼睛,就这样无法无天了?”

赵恒低下头,小声道:“我写信回去问父亲去。”

杨小八笑道:“不如咱们先四处走走瞧瞧?就城厢军那些小兔崽子,胆子还没那么大,只怕是别人……”

李知远在张文才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安慰他道:“没事的。便是梅里镇拆光了,咱们去府城住就是,等新京城建好了,咱们说不定还能搬到京城去呢。”

文才蔫蔫的点点头,跟着大家到后院。王耀宗他们几个骑马出去,把梅里镇、富春县都转了一个遍,顺带连梅里镇上下游的几个村庄都看过了,发现加了拆字标记的,俱是沿河两边的村镇,富春县城离着河还有三四里地,便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倒是离河六七里地的几个景致颇好的山头上的人家,墙上都写了拆字。富春书院和离河二里多远的枫叶村,都在“拆”字之列。这一大圈跑马看下来,大家都看出不对来,回到梅里镇,在镇口重把告示读了一遍,王耀宗和杨小八俱都对着落款署名潘某某的大印冷笑。

赵恒蓦然掉头,直奔回家写信。李知远走到大门口和他们分手,回家直奔书房。李知府坐在书桌前皱眉思索,桌上摊着一张抄来的告示。

看到儿子回来,李大人便把写大字的小儿子打发到后头去他母亲,问儿子:“你怎么回来了?”

“我和王二哥沿着河走了一遭,发现要拆的,就是沿河的村镇,还有富春书院那样的好地方。”李知远倒了一大碗茶一口喝干。虽然过了中秋,天气炎热,他解开衣扣,冷笑道:“把沿河两岸的地都圈下来了。一个城厢军,吃得下这么大一块地方么?”

“你岳父怎么说?”

“先生说这天下是官家的天下,官家说拆,才搬。”李知远想了一想,道:“咱们跟先生一样?”

“不怕拆,就怕乱。”李大人道:“恰好你才定亲,只说你要备聘礼,速去订只船,咱们到府城去买个小宅,把家当偷偷运过去。你去和你岳父说一声儿,就说我们要送亲戚回府城,问他们可有箱笼悄悄儿送到府城去收藏。”

李知远答应一声,打后门到王家来,因前头张文才一家都在,他便站在梧桐院门口,央个使女进去喊英华出来。

英华不肯出来见他,使了个小丫头把他带到二哥屋里。李知远进来时还有些期待,想看看英华的闺房是什么样子。

打卧房里钻出一个光膀子的大舅哥,李知远吓了一大跳,笑道:“这是二哥的屋子?”

王耀宗方才在外头跑了大半天,才洗了个澡,还不曾换衣裳,看李知远汗透衣裳,不禁笑道:“是我的住处,你要不要在我这里洗个澡?我叫梨蕊去后头要水去。”

“原是有事,一会我回家去洗去。”李知远笑道:“我爹怕会有乱子,打算把箱笼寄存到府城去,叫我来问问你们,有没有箱笼要藏。”

“母亲已是打听消息去了。”王耀宗笑道:“你们打算怎么运走?”

“表妹们过几日要家去,只要晚上上船,捎几十只箱笼不显眼的。”李知远苦笑道:“方才我到前头去,看见张家姑爹在,所以我不敢过去讲。”

张家姑爹太能说了,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车一车倒出来。这些事,原是不能让他晓得的。王耀宗会心一笑,道:“一只船,只怕府上都不大够用罢。我家么,实是没有多少箱笼,过几日我要去北方贩牛,家里就托你多照应了。”

“贩牛?”李知远惊奇的看着大舅哥。

“赚点钱娶老婆啊。”王耀宗捏拳头,道:“花我爹的钱,要娶哪个我都不得做主。这钱哪,还是自己挣的,花的舒心。”

“二哥,小弟略有私蓄,不晓得能不能……”李知远笑道:“赚了的钱,我和二哥五五分帐,如何?”

“这是给我送钱啊。”王耀宗笑道:“有多少银子,都拿来。”停了一会,又道:“你们先搬箱笼罢,过几日我到府城去,再找你,你再与我银子。”

“那好,我去喊船了。”李知远也干脆,说定了事情掉头就走,赶着骑了马去府城买了一个小院,第二日写了两只船回来把表妹们和箱笼都搬了走。陈夫人也只说回娘家居住,连芳歌和小青阳都带走了,只在小院居住。

王家也悄悄把贵重之物并王翰林心爱的书本字画都收拾起,下半夜悄悄儿走水路运到不晓得那里去了。耀宗带着自家的几千两银,大哥东拼西凑的一千两,黄九姑的五百两银,还有李知远的私房三千两,悄悄儿走了。

过不得两日,王翰林要亲自送两个孙女去金陵上学,黄九姑母女一道陪着,耀祖两口子带几个孩子一同到金陵去了。

王李两宅,李家只得李大人父子和沈姐在家,王家只英华母女和赵恒杨小八四个在家。每日早晨李知远都要过来王家瞧瞧,傍晚又要过来瞧一回,夜深睡前,还要带着管家绕着两家的围墙转一圈。

中秋之后,下了几场雨,门上场上的红“拆”字都褪了颜色,圈地的东都之狼却没了动静。沿河两岸的百姓在提心吊胆中脱下单衫换上夹衣,大家每日议论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拆不拆?搬不搬?

枫叶村王家到王翰林家来过一回,才晓得王翰林送孙女到金陵读书未回。这一日下午,李知远和杨小八赵恒三个在镇口踢球,突然有一队红衣银甲的骑兵跑来,就在镇口的大树上贴了告示。告示上写着好几条,第一条是核查人口土地,第二条是征发徭役,富春县上户按田出丁钱,中户和下户是三丁抽一,第三条就是沿河两岸三里全部由城厢军接管,田地房家由城厢军出银买下。底下还用小字写明赎买办法。李知远把条条款款俱都看过,叹一口气,和赵恒杨小八回家。

恰好晋王回信,一封与儿子,一封与王翰林。翰林不在家,柳氏拆了信,大概意思就是城厢军要如何,都照做。柳氏看罢了信,也只得叹一口气,把当初买房的契纸翻出来。

果然,第二日,潘将军亲自带人到王家来,丈量之后,给银八百两。

王家这宅子,买来花了一千多两,这大半年还有修葺,到了人家手里,就缩水了一小半。柳氏也不争论,写了合同把银子收下。潘将军限三日搬家,她也应了。柳氏这般,李家也不曾做难,潘将军给李家的银子只有一千两,李知远也没话说,写了合同收银子。带着儿子过来和亲家母商量搬家的事。

柳氏笑道:“还有三日呢,不急,咱们且慢慢收拾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