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公元1586年走上了一条分叉之路。 这年的四月,大明皇朝内阁首辅大臣的大学士朱士仁,依仗其十多年的政治铺垫和准备,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将封建君主制政体的大明皇朝直接变革成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后人称此次变革为甲申变革,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政治变革,之前朱士仁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在大明国培养出了一批新兴的贵族工商阶层。 而在变革前一年,主事者内阁首辅大学士朱士仁,通过当时已经在全国发行的报纸发起了一场大辩论,讨论三皇五帝说,天命天子说等等诸多维护皇帝天命地位的学说。 之后,借着这场大辩论,朱士仁又在暗中发起了地方道、州、府、县的学子、士子和一些官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公车上书运动,向中央朝廷上书,明确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口号是,“尊天子,求民权!” 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天下乃百姓之天下,原本就该是百姓自治,由百姓推举贤人,组成一个为百姓服务的朝廷,从而为百姓的利益做事。 而天子得天神之命,代天神督察天下,但这不是要天子直接治理天下,所以天子只是上天神明在人间的代表,他可以代表上天,接受天下百姓的尊重,代表百姓将天下发生的事情回禀给神明,并在必要时候请求神明护佑天下百姓!” 随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运动的展开,蓟辽总督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等诸多掌控兵权的军方大将,和一些重要州府的总督、巡抚也纷纷上书声援这次变革。 朱士仁便借机向当时二十三岁的大明朝当代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逼宫,要求他顺应民意,改革政体,将大明皇朝改成了大明民主共和帝国。 作为交换代价,朱士仁也给了朱明皇室极高的待遇,承认朱明皇室的地位永远不可动摇,依旧让朱明皇室居住在北京紫禁城,同时在当时一些国有的矿场、工场、钱庄保留三成股份,作为朱明皇室的永久资产,每年再给皇室二十万两白银的用度,至于紫禁城的所有宫女、公公的薪资也全部由国家供养。 至于地方上的朱明封王同样给予极高的待遇,保留原有田产、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当时大明朝已经推行国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制度,天下国土都是国有的,倒是符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口号,只是使用权没有什么七十年、四十年之类的时间限制,除十恶不赦等犯罪没收外,永久享受权利,私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由地方道、州、府每年给多少限度的用度。 于是在1586年六月六日,大明民主共和帝国正式成立,朱士仁担任了第一任大明帝国执政总理,并颁布了系列的政令和大明第一部宪法,又用铁血手段镇压了朱明皇室中的一些复辟叛乱,终于将经历数千年的封建君主制政体,逐步的变更成为一个完善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甲申变革也是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完美的和平政变,从而开启了大明国的全新局面,也让大明国延续至今四百多年,没有像另一个时空的历史那样,被一些野人覆灭。 当然,这其中也出现过一些波折,大明国也从最初的大明民主共和帝国更名为大明民主共和王国,但总体来说朱明皇室,作为大明国最高的精神领袖,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也一直没怎么改变,是亚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大明民主共和帝国时期,大明帝国几乎占据了亚洲东区、东南区九成九的领土,历史上疆域最大时达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当时的疆域范围东起日本诸岛,西到珠穆朗玛峰,南包东南亚诸岛,北到西伯利亚平原,东西近一万两千余里,南北约一万一千余里。 如果不是当时的高原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明帝国的军事后勤补给,大明帝国的势力还将向东欧、印度半岛蔓延过去。 其实当时大明帝国停止对外殖民扩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607年,大明国第一任执政总理朱士仁在六十岁寿辰的时候,被刺客刺杀。 这件事情引发了大明帝国一场极大的政治风波,因为朱士仁并没有做好后继的人选安排,而当时天下局势全靠他个人的威信压制,虽然当时的政体已经变成了民主议会制度,但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封建体制,还是对当年的大明帝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许多人都以为朱士仁会篡位,以他当时的权威,确实可以篡位,然后重新将民主议会制度改回封建帝皇制度。 但因为朱士仁被刺杀而死,所以他内心的想法究竟是如何,历史已经无法告诉后来者。 朱士仁,生于1547年,也就是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三月,据说本是大明梁山县的匠户之子,后因故成了流民南逃,在半路上被赴苏州府嘉定县上任的县令张居显收养,从此改变了命运。 1560年,也就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在朱士仁十三岁的时候,他通过了苏州府的府试、院试获得了秀才身份,传出了神童名号。 1563年,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在朱士仁十六岁的时候,他通过了大明癸亥乙科京城秋闱乡试,获得了举人身份。 1564年,大明嘉靖四十三年,朱士仁参加了科举的甲子科春闱会试获得贡士身份,同年三月参加科举的最高级别考试殿试,因其一篇策论,得到了当时的嘉靖帝赏识,却又因其年轻,故意安排他成了甲子科候补进士,直接发到了地方上做了一任县令,此后他便正是迈入了政途。 随后这朱士仁又主动交好当时在还未进入内阁的张居正,和他结下了友谊,之后经过一番政坛风云,一步步的在政坛提升到了内阁高位,并协助张居正在大明庆隆年和万历年初,对大明国做出了一系列的变革举动。 1582年,张居正逝世,当时三十五岁的朱士仁,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段,当上了大明内阁首辅大臣。 然后在四年后,朱士仁发动了甲申变革,改变了大明皇朝的未来,引导着大明帝国走向了继大唐以来,华人第二次在世界上最强盛的年代。 1607年,朱士仁在六十岁寿辰大宴上被人刺杀,他的一生便此画上句号,虽然在他死后,他曾经制定的诸多国策都被后人消极废止,但他的身份地位依旧是无人可以抹灭,他为世界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根据后期大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这位历史著名人物的似乎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和见识,也许这就是天生的圣人吧。 如果不是他的意外被刺,由他继续主导大明帝国的国家政策,很难说大明帝国的疆域会蔓延到什么地方。 可惜继任朱士仁的第二任执政总理王东宝,却是一位思想保守者,虽然他是朱士仁曾经最忠诚的支持者,但他保守的思想却懈怠了朱士仁留下的激进国策。 后世一些激进的历史学家曾为朱士仁的被刺,痛心疾首,正是因为当时保守派执政的错误政策,导致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帝国,再次步入了沉睡期,从而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轨迹产生了脱离。 当然这也是大明帝国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习惯导致的,虽然朱士仁当政时期,也曾做过一番教导和宣传,可在当时的大明人眼中,他们的国土已经够大了,在往外就是那些红发碧眼、白皮肤的蛮夷之地,大明帝国没必要为开发那些落后的蛮夷之地,消耗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 所以大明民主共和帝国,虽然比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早了近一百年步入初级资本主义社会,却还是因为东方人所谓的谦恭、礼仪,失去了狼一般的攻击性和扩张性。 大明帝国的历任执政改变了国家对外用兵政策,将国家的国策重心转向了国内的建设。 结果在之后的三百年时间里,大明帝国保持着天朝大国的荣誉,故步自封,几乎没有取得太大的发展。 同时也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大明帝国内部的腐败导致地方上发生了多次内部叛乱,大明帝国的国力从强而弱,到达了历史的最黑暗时期。 而在同一时期,西方欧洲英国、法国等国家却通过殖民手段,掠夺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后,渐渐强大起来,他们也把目光看向了亚洲。 在之后的百多年中,西方国家通过暗中扶持的手段,令原本臣服于大明国,东南亚安南、暹罗,东亚的日本、朝鲜以及大明帝国西北的蒙古等大明番属外省,纷纷叛乱。 同时大明帝国也因为边境问题,和当时渐渐强大起来的俄国在西北、东北连番大战,虽然最终大明国战胜了当时还是封建制的俄国,但大明帝国的国力消耗也极大,不得不承认原本几个番属外省成为独立的附属国,拥有自治权。 公元1906年,西方饿狼般的几个殖民强国,甚至主动的发起了对大明帝国的入侵,谁让这个国家当权者盲目自大,却完全没有对外的进取心呢,甚至连当年朱士仁要求重视的火药武器,都放弃了研究。 一个失去了狼性的国家,只会被其他的饿狼当作绵羊扑食,结果出现了西方几个国联军的入侵,他们像是饿狼般想在大明帝国内撕咬走几块鲜美的嫩rou。 幸好大明帝国也不是如此轻易就被征服的,在这些饿狼的撕咬下,昏睡的大明帝国百姓醒了过来,民众力量的爆发,令那些入侵的饿狼们惧怕了,于是他们再次用手段,开始在大明帝国内部扶持军阀,帮助他们分割这个庞大的帝国。 公元1931年九月十八日,大明帝国曾经的附庸国日本倭奴,经过百多年的沉寂,也露出了他们一贯隐藏在奴性下的凶残面貌,展开了对大明帝国的侵略,因为他们距离大明国的距离最近,所以他们的军队甚至打入了北京紫禁城,控制了当代大明帝国的最高领袖,大明皇帝。 这也许是大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幸好这位大明皇帝还是有皇室尊严的,虽然陷入了倭奴的软禁,却还是通过一些试图营救他的民间人士传出消息,号召天下百姓反击侵略者,不要顾及他的存在。 结果这位大明皇帝被倭奴毒杀,重新扶持了一个年轻的朱明皇室幼童作为傀儡,试图以他的名义,帮助倭奴在名义上获得他们在大明帝国侵略地的合法地位。 幸好在这个时期,再次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打出了扶持明皇,消除分裂,统一天下,恢复强盛大明的旗号。 这些历史人物从朱明皇室成员中选择了一位作为新的皇帝,在南京建立了新的政权,然后便展开了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反侵略和国内统一战,1949年十月一日,一个新的大明民主共和王国建立了,朱明皇室依旧保持着他们的最高领袖地位,对外代表着大明王国。 不过现在是大明民主共和王国了,而不是大明民主共和帝国,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也代表了文明和进步。 步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后,大明民主共和王国再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局面,重新获得了亚洲最强国家地位。 (这段历史,就当是对天堂那一本暂时没时间完成的《执政大明》缅怀吧!) [bookid=1181272,bookname=《执政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