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隋炀帝叫去吃了一顿美味佳肴和佳人相伴的庆功宴,随他而来的侍卫和尉迟恭,则是被李元霸请了去,代他二哥在侍卫营内设宴好生款待了他们一番。 待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当颇为好奇的李元霸,问询侍卫们那一根长达半丈拳头粗细的铜铁浇筑的柱子,在**之间是从那儿弄来时,喝的有些微醺的侍卫们,自然纷纷都是伸手指向了坐在颇不显眼角落里的尉迟恭。当时,饿坏了的尉迟恭吃的已是肚子饱饱的,在伸了一个懒腰后,正准备起身向李元霸请辞告退。话刚到嘴边,就见到在座的侍卫们,伸出手来纷纷地指向自己,一头雾水。 在酒兴正浓的李元霸的问询下,尉迟恭这才恍然大悟,借着酒劲儿,拍着胸脯应承道。李元霸见到这个打铁匠既然有如此的一个好手艺,不如就先把他留下来,待他二哥李世民归来后,定是会把他留在身边,唯才是举的。 等到黄昏时分,李世民赶来时,听到李元霸禀明了情况后,二话没说就答应把尉迟恭留了下来。这在李世民看来,即便是他四弟李元霸不举荐尉迟恭,他定然也是不会放走尉迟恭的。对于早就了解唐初名将的李世民来说,这尉迟恭可是辅佐他四处征战并最终夺取皇位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日后的将帅之才岂能放过。 先不说看起来日后有点儿遥远的事情,就拿当下眼前的事情来说,李世民也是需要这个打铁的能手相助他一臂之力的。因为他在两日之后,跟宇文成都比试射箭,若是张弓搭箭的话,肯定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在五十步开外,别说是射中靶心,就是能够射中靶子,对于他这个根本就不懂射箭的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过还好,他在五年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吃饭睡觉和打豆豆之外,学习之余,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同宿舍的几个哥们一起联网玩CS了,完了五年CS的他,对于游戏中使用大举,那可是一秒一个准,百发百中。 于是,他便就想出了一个初步的法子,那就是在弓的前端,安装一个望远镜,这样的话,岂不是一射一个准了。别说是五十步开外,就是一千步开外,虽不能保证百发百中靶心,十发八九中的概率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而在他走进侍卫营的大门,赶往李元霸所宴请众侍卫和尉迟恭的屋子的路上,已经开启了内置在他脑袋里面的搜索引擎,搜索了好一番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让他大失所望的是,在中国的古代,就算是在目前的隋唐时代,根本就没有玻璃,没有玻璃也就没法制作镜片,更别说加工成凹凸镜了。没有镜片,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望远镜。 还好,让李世民存有一丝希望的是,在中国的古代,自打东周开始,就出现了玻璃的鼻祖——琉璃。起初,它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提炼而获得的,在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琉璃。由于最初制成的琉璃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便把它叫作“五色石”。 到了汉代以后,古人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由于琉璃的冶炼技术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在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很难弄到。 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当作宝石。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而现在确实隋唐时代,琉璃的制作工艺在民间还未出现。 因此,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只能用这个脱蜡琉璃的制作方法,先把琉璃给制作出来,然后提纯成玻璃。好在他很快也搜索到了玻璃的原始制作工艺:主要包括:①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②配合料制备。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④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便就大功告成了。 虽然原料和工艺,李世民都已经搜素到了比较详尽的资料,而缺乏的就是来cao作的人了。在他有限认识的人中间,李世民首先想到的便是尉迟恭。毕竟,他是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打铁匠,而且,打铁的手艺在长安城的业内也是小有名气。 此来看的话,尉迟恭便是最佳人选。让李世民暗喜不已的是,他还未挽留尉迟恭,他的这个平日里虎力虎气的四弟李元霸先是开了这个口,而本就不想在哪个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打铁铺做工的尉迟恭,在听到日后能够跟着李世民做事,便就觉得他日后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的,当下来不及多想就答应了。 距离比试的第二句仅有两日的准备时间,事不宜迟,待尉迟恭同意留在身边做事后,李世民便赶紧为制作望远镜所需的玻璃张罗起来。在天黑之前,他赶紧吩咐几个侍卫去长安城中还未打烊的杂货铺购买一些制作玻璃所需的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然后又让他们挑灯夜战,把这些购买来的各种石子个给磨成粉。当李世民见到石子儿变成了粉末时,已经是翌日的清晨了。 见到原材料已完成,李世民便又马上派几个得力的侍卫出宫,去长安城中打听有没有烧制瓷器和陶器的坩埚窑。经过多方打探,花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终于打听到在长安城东门外五里地的地方,有一个烧制白瓷的坩埚窑。而且,还是一个专供皇宫的官窑。 于是,李世民叫上尉迟恭和几个侍卫,携带着磨成粉的各种石料,马不停蹄地赶往了那个官窑。待李世民拍马赶到后,看管官窑的小吏,听闻前来让他帮忙烧制物什的人是如今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御书房行走, 而且,还是文武兼备的唐国公家的二公子,当下这个对李世民心生了好长时间仰慕之情的小吏,二话没说,毫无犹豫地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这个请求。 虽然尉迟恭只是一个技艺还不错的打铁匠,对于烧制琉璃和玻璃,还是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起初,听到李世民是让他在这个官窑内烧制透明无瑕的琉璃时,便就立马傻了眼。因为,琉璃识得他,他却不认得琉璃。对于他这个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打铁匠来说,还从未见过琉璃长成什么样的。连琉璃根本都一无所知,那更就别说好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玻璃了。 不过,在李世民把玻璃的制作流程和工艺,都颇为详尽地按照他搜索来的资料,原封不动、一五一十地告知给尉迟恭后,起初对于制作透明无瑕的琉璃(也就是玻璃)面露难色的他,此时便就变得信心满满起来。 按照李世民告知的方法,用了大抵一个下午的时间,尉迟恭终于制作出了玻璃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按照李世民的吩咐,要做成两片圆形的一个凹面和一个凸面的玻璃。并且,要在制作而成的凹面和凸面圆形玻璃上,要用打成十字的线条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尉迟恭屡败屡战,在用了将近一个晚上的功夫,终于完成了李世民交代的任务。当**未合眼的尉迟恭,把制作好的一个分别凹凸两面并且打着十字线条的圆形玻璃,摆在**难眠的李世民面前时。 当时,激动不已的李世民就握在手里,爱不释手的把玩了好一番,才想起睁着一双熊猫眼的尉迟恭一宿未眠。李世民便就赶紧命侍奉在左右的侍卫,去给尉迟恭备一些可口的饭菜来,让他吃饱肚子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走到院子里的李世民,把凹凸两面的玻璃放在一起,朝着远处看的话,果然是看的极为清晰可见。于是,他便找来了两个铁条,做成了一个圆柱状的铁架子,绑缚在了搭弓射箭的远端,并把凸面的玻璃放置在近端,成为了目镜,再把凹面的玻璃放置在远端,成为了物镜。如此一来的话,一个简陋的望远镜便就大功告成了。而且,它还是一个带有瞄字的望远镜了。 把绑缚在弓箭上的望远镜放置在手中把玩了一番后的李世民,得意忘形之下,暗自喜道:这要是追溯起望远镜的历史,老子这下可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了望远镜的人了,也要远远地大于欧洲人发明望远镜的时间,如此算来的话,那老子可就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了望远镜的人了。而现在我穿越而来的人物是李世民,一千多年后,后世的人们在学习历史教课书时,在学习到唐朝这一个朝代里,对于李世民的定位可就不仅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应该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再加上先前在武南庄发明的治疗风热病的药物,还是一个大医学家。再加上,前些时日,自己抄袭李白献给隋炀帝的那三首诗歌,自己还可以称得上是个大诗人。 想到这里,李世民便对李白抱歉道:我刚进入皇宫,为了能够赢得隋炀帝的信任,把李白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写的三首诗歌给你抄袭了过去,献给了隋炀帝,让他以此讨得了张丽华张贵妃的欢心。自此,我虽然是成全了这一对狗男女,却伤害了一位大诗人。若是几百年后,李白见到了他自己写的诗歌被我给冒名顶替的话,是不是会因此气的吐血呢。若真是这样的话,自己岂不是非常对不起这位诗仙了么。看来,日后尽量要改掉抄袭后世诗词歌赋的坏毛病。当然,自己在万不得已的情况,自己又现编不出来,便就只好是得罪一下他们了。 得罪一下这些后世的诗人、作家、发明家们,对于生逢隋唐乱世需要争求立锥之地的李世民来说,自然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反正,他在当世拿了后世的人们的东西,他们又不会找上门来,正应了法国路易十六的一句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生性多疑的隋炀帝面前,混上了一个“御书房行走”的苦差事,对于隋炀帝自然要是有求必应才对,十万分之陪着小心。自然是不敢得罪隋炀帝,那边就只好得罪一下这些后世人了。 再者,若不是在这七日之内,由于李世民需要备战给宇文成都的三局比试的话,那隋炀帝为了继续讨好张贵妃,指不定会让他创作更多浓情蜜意的诗词歌赋呢。这对于一个医科男来说,自己很难写出什么原创的诗词歌赋来。 而且,即便是写出来了,平淡无奇的话,自然是提不起胃口很刁的张贵妃的口味,便就只好继续抄袭古代后世的名家名篇了。在这七日之内,隋炀帝让李世民好生地准备笔试事宜,不用每日去御书房办差了。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无异于是身心上的一次解放。想到这里,李世民看着手中的望远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