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大战后,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逆转,唐军一万六,吐蕃军一万三,加上沙洲城内的五千唐军,此时唐军已占了绝对优势。 石城镇伏击战后,唐军派出了一万五千名士兵把播仙镇团团围住,并不攻城,而是修建阵地,准备和尚结息打起持久战。吐蕃军也不迎战,虽然石城镇伏击战中,吐蕃军丢掉了大量的物资,但播仙镇剩余的物资还能维持半个月,双方似乎都达成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在等待援军的到来。 清晨的薄雾,象一片轻纱覆盖在陇西的大地上,蔡明德率领着一千名骑兵和两千匹战马,踏破了清晨的宁静,向嘉峪关方向飞奔而去。他在石城镇的优异表现,使他被提升成为郎将,这次李月交给他的秘密任务,虽然让他非常困惑,但他对李月的忠心却让他去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命令:拖住大唐援军。 在三天前,李月接到朝廷的快报,有消息吐蕃又派出三万军支援播仙镇,鉴于目前的形势,朝廷决定派左骁卫大将军杜乾运率三万军支援李月,李月见报心中顿时明白,杨国忠要来抢夺胜利果实了。 杨国忠的心腹贾颧率三万军攻打南诏,却屡被偷袭,最后全军覆没,目前他还封锁消息没有告诉李隆基,但真实的战况已经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传开,唐军又吃败仗,使得刚沉浸在阿布思大捷中的大唐百姓被一棒敲醒,大家已经不再指望南诏会有奇迹出现,纷纷把最后一线希望投向了西北的唐土之战。 正当杨国忠焦头烂额之时,突然接到沙洲刺使杨休明的奏章,说李月在沙洲城下大捷,杀敌近万,这时幕僚苏瑜向他献计,派高阶武将去支援沙洲,夺取指挥权,杨国忠大喜,他连夜进宫禀报李隆基,三万吐蕃军增援沙洲,希望朝廷也能增兵,李隆基欣然同意了他的奏请,命他去安排援军一事,杨国忠安排心腹杜乾运率本部三万人去支援李月,并密令他在阵前夺取领导权,杜乾运是三品大将军,而李月是四品将军,虽然不属一军,但两军配合时,按大唐军制,应是军阶高者为主。 蔡明德终于在嘉峪关以西一百里处,发现了杜乾运的部队,他命令属下骑兵除去大唐盔甲,换上吐蕃骑兵的服装,有意暴露在大唐斥候的面前,杜乾运听说有吐蕃骑兵出现,不敢怠慢,命大军扎营防备,一连一周时间,蔡明德率军在唐军的营寨附近左出右伏,令杜乾运疑惑不定,始终不敢出发。二周后,杜乾运终于意识到这一定是吐蕃的疑军,目的是干扰支援的唐军,他便不再理会,命大军起拔。蔡明德又命手下换成便服,头扎红巾,冒充这一带经常出没的马匪红巾军,去sao扰唐军的后援。 唐军一连被疑军sao扰数周,却始终找不到敌军,心中便慢慢放松了警惕。这一天,蔡明德正坐在一棵树下咬一棵草根,他此时已明白了李月的意图,对朝廷企图抢功的做法深感厌恶,他自己也曾经无数次被上司抢功,非常痛恨这种卑劣的伎俩。 “报!”一名斥候骑马飞奔而来。 “说!” “禀将军,我们发现对方今天把粮草和水车放置在大营的东南角,从外边rou眼就可以看到。” “可曾看清楚?” “确实非常清楚。” “好!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开始行动,章三,你带九百弟兄一更时分去军营大门处呐喊,注意要在弩箭的射程之外,若对方出击,你们就立刻逃遁。” “我知道了!立刻就走。” 杜乾运一直被sao扰得又气又恼,先是吐蕃游骑,现在又是马匪,他不禁连声咒骂哥舒翰治理无方,居然任由马匪坐大。突然,亲兵跑进来报告,“大帅,那群马匪又来了,在营门处叫骂。” “随他们去,不用理会。” “可他们在骂大帅,骂得十分难听。” “他们在骂什么?” “属下不敢说。” “说!” “他们在骂大帅是个没卵子的乌龟,这是这一带最恶毒的骂人话。” 杜乾运大怒,取过大刀,率领三千亲卫,直杀出去。那群马匪见营内有了动静,立刻逃得远远的,停住再骂,杜乾运铁青着脸,率军追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群马匪千刀万剐。 就在杜乾运出击的同一时候,唐军大营的东南角外,埋伏着一排黑影,约一百人,都是李月从军中专门挑给蔡明德的神箭手。 “将军,对方出击了,还是主将杜乾运。” “好!各位准备,听我的命令。” 几名唐军搬出十几个盛满火油的铁桶,里面各放有数十支箭尖处绑有棉布的箭。 一百多名唐军纷纷取箭上弓,点燃了棉布。 “瞄准了,预备!放!” 刹时,数百支火箭划过黑夜,射向唐军的粮草车,除了几支箭落空,大部分都射中了目标,瞬间各粮草车上火焰腾空而起,西北夜里的风特别大,火借风势很快便逐渐吞没了整个东南角,还有无数火箭腾空射来。 蔡明德见目的已达到,低低命令一声:“撤!”一百多名士兵趁着夜色迅速撤退。 杜乾运刚追出一里多路,突然有士兵指着大营大声叫喊,杜乾运回头一看,见大营火光冲天,顿时大惊失色,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上当了!大营被吐蕃军偷袭。” 虽然有唐军奋力扑救,但风势太大,根本无法阻挡大火,三万唐军纷纷从梦中惊醒,赤身逃出大营,站在旷野里看着大营逐渐被大火吞没。 大火烧了一夜,天快亮时终于慢慢熄灭,所有的粮草、辎重、营帐、盔甲、兵器都被大火烧毁,所幸人伤亡不大,只有数十人逃跑时被践踏致死,还有数百人受轻伤。 “大帅,我们还去沙洲吗?” “什么都没了,去个屁啊!”杜乾运望着赤手空拳、光着上身的三万士兵,不禁长叹一声:“先回嘉峪关,等兵部给了补给再说吧!” 消息传到长安,杨国忠气得破口大骂,为什么他就这样倒霉呢?难道他真的和军功无缘吗? “郯王殿下,你说我们要不要把补给给杜乾运送去?” 李琮阴阴地笑道:“为什么要去支援那个李月,让他丧命在吐蕃人手里不是挺好的吗?况且他若一败,李亨拿什么去参你南诏之事。” “那好吧!就如你所言。但这个杜乾运太让我失望,就让他在嘉峪关多喝几天西北风吧!对了,有一件喜事我还没对殿下说呢!” “什么喜事?” “我听说皇上对太子擅自查户部帐本一事极为不满,有人还听见皇上在自言自语说要废太子。” “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连贵妃娘娘都听见皇上在梦里怒骂太子。”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相国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什么都别做,要暗中多多培养一些地方势力。” “说起此事,我推荐的李希烈,不知相国准备怎样安排?” “你说的那个李希烈野心太大,一旦重用,将来殿下不担心他会尾大不掉吗?” “可现在是用人之际,不妨先用之,等得大位后再图之。” “好吧!山南道节度副使一职空缺,我先把他安排进去。” “不是说好是淮南道节度使吗?” “殿下可能还不知道,皇上已决定任命永王李璘任江南道节度使了。” “李璘!那陈少游怎么办?” “放心,我早就替殿下想好了,陈少游调任淮南节度使,扬州之地产盐更胜于江南,殿下以为如何?” “那就多谢相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预祝李月大将军旗开得胜吧!” 言罢,两人一起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