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古墓危机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鬼摸身(8)

第一百六十七章 鬼摸身(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姬行义、彭子羽和罗紫已挤进了最里面,翘首而望,似乎在欣赏着什么,姬于嫣和她那一帮少女朋友被这热闹劲儿一冲击,忧色尽敛,又重新变得活泼了起来。

她们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表情显得非常诧异。

被她们的一闹,黑人也松弛了不少,有几个甚至也挤了过去,对着洞壁眉飞色舞交头接耳,似是非常感兴趣。

我知道他们虽是保护伞公司的保安或者普通员工,但大都涉及黑道,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还出身于海豹突击队,不仅身手非凡,而且还精通汉语,对很多中国文物暗怀觊觎之心。

想到这里,我不禁生出了一丝警惕,当即,便不动声色地挤进去了一点点。

这时恰好有一个白人回过头来,问旁边的彭子羽,“Boss,这儿怎么有一副画?”

我顿时也感叹了起来,“我记得上次好象到过这里,大家看一看,这土坡,这石梁,再加上这石缝,简直和我们半个小时之前所看到的一模一样。”

那黑人cao着蹩脚的汉语说,“是呀,上次这里好象没有这鬼画。”

“鬼画,呵呵!”

姬行义嘴唇微显翕动,刚想说一些什么,马上又把话吞了进去,面上的表情又惊又惧,煞是奇怪。

我瞅了他一眼,问,“老义,这画为啥这样奇怪,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姬行义笑了起来,“少爷,离奇的还不止这一点呢,如果你仔细瞧瞧这画,就能找到更多的疑点……”

“哦,难道这鬼画本身也有什么问题?”

说完这句,我便又想去再看一下这画,可惜我离那儿的距离比较远,光线幽暗,甬道里的灰尘又多,所以一时之间,我很难看清楚这上面的东西。

哪知我在诧异,旁边的刘二锤子也在质疑着,此时竟也在指指点点,叽歪不已。

“义爷,一幅鬼画而已,看你们说得这么神奇的。”

姬行义的表情滞了一滞,又笑了起来,“怎么,身为盗门子弟,你们却对名画古董毫无鉴赏能力?”

刘二“呵呵”傻笑着,我脸上也略觉发热,当即又挤了一下,凑到这鬼画的附近,仔细欣赏了起来。

只见这鬼画就出现在洞壁之上,副幅都用水墨勾勒而成,墨色显得浓淡枯湿,适到好处,行笔则潇洒轻捷,空灵隽永,似有一种“惭老惭熟,反归平淡”的意味。

正中央画着一个白须老者,只见他对空长啸,屈膝仰视,形神逼肖,意态高远,竟能带给人一种飘然如仙之感!

这鬼画似对老者的胡须和衣裳着墨甚多,特别是对他上身所穿的长冠服则极尽工笔曲笔之能事,褒衣博带,或聚或散。

看了几眼,我连忙就问,“老义,这是汉画还是唐画?”

姬行义摇了一摇头,说,“这很难讲,因为这画太诡异了,我算在古董行业浸染有年,接触过很多名画名贴,对历代名画的鉴欣能力也还有一点点,可是,瞧了这么久,居然也还是一头雾水。”

见他这么说,我连忙又朝这画上瞅了几眼,说,“哦,这鬼画难道这样古怪?”

“是呀,少爷你看——”姬行义拉着我朝前面又走了几步,并且提着矿灯朝洞壁上照去,只见这上面笔走龙蛇铁画银钩,越到近处就越让人觉得峥嵘,“这幅画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笔畅神融,潇洒自如,确实算得上千古名画,但它让人惊奇的重点却不在这里……”

我饶有兴趣地问,“那在哪儿?”

姬行义又捋了一下自己的胡须,说,“首先年代感上不对,少爷,正如你刚才所说的那样,它有时看起来象汉画,有时看起来却象唐画。”

我还是有一点不服气,就指着老者头上所戴的帽子问,“这帽子不是叫长冠么,之前你自己也特别指出过,它好象流行于两汉时期,是一种在祭祀的时候所佩戴的专用帽子,其他朝代几乎不可能出现。”

姬行义摇了一摇头,说,“帽子是没问题,但帽正却有问题……”

这时,旁边的刘二却插了一句,“帽正?什么叫帽正?”

姬行义指着老者所佩戴的帽子说,“帽正,简言之就是指帽子正上方的那一块玉,民间也可称之为帽嘴或者帽花,古人认为玉是德行的象征,所以常常会用玉来形容君子,这才有了‘君子如玉’、‘温良如玉’之类成语!”

我朝姬行义所谓的“帽正”上指了一下,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老义,我看这帽正的光泽和质地,似乎不象是用玉做成的。”

姬行义微微一笑,“帽正可不仅可用玉石来镶就,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古人也常常用蜜蜡、玛瑙、翡翟和珍珠来制作,具体形态上就有方有圆,有大有小。”

我乜斜着眼睛瞥了他一下,“就算这样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是吧……看这老者雍容华贵,气质不俗,应该不是什么普通人,帽子上镶一块帽正怎么了?”

姬行义伸出手来,在这鬼画上摩挲不断,“少爷,你不仅错了,而且还错得非常厉害。”

我很奇怪地瞪了他一眼,问,“怎么讲?”

姬行义见到这千古奇珍,顿时就神态放松了,“我们先说说这帽正的作用吧……俗话说照镜子正衣冠,而帽正却恰好镶在帽子前沿,而且还与鼻尖对齐,其用意无疑在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

我心里的疑惑更盛了,“是呀,这又有什么?”

姬行义伸出了一根手指,“但是,帽正起源于隋唐时期,真正盛行起来那还是满清入关之后的事了,康熙乾隆之后,由于人们人人一套黄袍马褂加瓜皮帽,帽正才惭惭被大家接受。”

我刚刚听完,便又觉得一阵毛骨悚然,本来一无所有的甬道里突然多出了一幅画,汉朝的长帽却镶上了唐宋以后才出现的帽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