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凤穿残汉 > 第四十四节 公与私

第四十四节 公与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郭嘉似乎早已料到蔡吉会如此回答,但见他手扶栏杆凝视着底下招摇过市的牛车说道,“主公或许无心谈婚论嫁。()可青、徐二州的名门望族却对主公的婚事早已期盼多时。”

这是郭嘉入幕以来第一次在蔡吉面前谈论她的婚姻问题。事实上不仅是郭嘉,蔡吉麾下的诸多谋臣部将都对她的婚姻讳莫如深。这也难怪,毕竟身为女子的蔡吉不可能像寻常男诸侯那般通过广纳妻妾的手段来制衡各方势力。无论蔡吉是出嫁也好,招婿也罢,都意味着蔡吉的身边将多出一个地位超然的男子。而这样一个男子的出现势必会给蔡吉目前的统治带来难以预测的变数。因为谁都不敢第四十四节公与私保证蔡吉不会为心仪的男子而放弃的事业。而一但蔡吉选择将权力转交,那便意味着其麾下僚属们得奉另一个男子为主。那男子才智如何?胆识如何?是否堪当明主?都是未知之数。

就算蔡吉招了一个地位不高的寒门子弟入赘,并在婚后继续主持大局,也难保其夫日后不会心生夺权之心。须知,男人的野心同他的身份、地位、财富并没有直接关联。出身豪门的哥并不见得会有多大野心。而出身低微的寒士在一朝得志之后,也不见得会安于现状。在汉末乱世混迹的贾诩、郭嘉、王修、太史慈等人,见多了那种为出头不惜一切代价的寒门子弟。权衡利弊之下也就一直都对蔡吉的婚姻问题闭口不谈。

然而随着蔡吉年龄的增长,婚嫁之事总得被提上日程。哪怕蔡吉本人没这个心思,周遭的世家大族也不可能无视一个十八妙龄尚未婚嫁的女诸侯的存在。这不,蔡吉开科取士的榜文一经发出就立即引来了青、徐二州的一大票狂蜂浪蝶。于是便有了郭嘉刚才的那番试探。

蔡吉又第四十四节公与私何尝不知郭嘉等人所忧之事。不过从踏上诸侯之路的第一步起,她便已经有了将的婚姻作为砝码的觉悟。因此面对郭嘉的探问,蔡吉不由半开玩笑着侧头反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本府是否应该接受这些世家子弟的求爱?”

郭嘉没有想到蔡吉会突然反将一军,苦笑之余只得拱手作答道,“不瞒主公,属下等还真不希望主公与青、徐二州的世家子弟扯上干系。”

蔡吉见郭嘉回答得如此坦白,便也不再多买关子,旋即向其正色道,“放心,本府不会因一己私欲而贸然成婚。”

“主公就没想过要寻一良人相配?”郭嘉蹙眉追问道。

“如何不想。”蔡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只是本府既然受诸君信任成了一方诸侯,那本府的婚事就不再是私事,而是成了公事。既是公事,自然也就不能依本府个人的喜好来妄加决断了。”

眼见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如此冷静地剖析的婚姻,饶是本想劝蔡吉对婚姻三思而行的郭嘉,这会儿也忍不住为的自私,为蔡吉的坚韧而唏嘘不已。甚至尴尬得一不知该如何接口才好。

相比之下蔡吉倒是显得异常的坦然。郭嘉等人是她蔡吉的幕僚,而不是她的父辈或兄长,理应站在公事的立场上来考虑她的婚姻问题。试问若是郭嘉等人一味地迎合的喜好而考虑婚姻问题,那的团队又如何能在乱世立足。所以蔡吉并不介意僚属们干预的婚姻,反倒是向郭嘉规劝道,“莫要多想。眼下还是先考虑如何借此契机选拔出一些有用之才再说。”

本想劝蔡吉的郭嘉,眼见反过头来被蔡吉劝慰,不禁自嘲地笑了笑道,“主公言之有理。是嘉想得太多也。”

建安四年(199年),截止到八月十五日,黄县共迎来了三百多名应考士子。如此规模虽不能同后世百万人争考公务员的架势相提并论。但考虑到汉末的通讯、交通设施,以及教育的普及程度,能在短短两个多月的里吸引如此众多的士子前来应考,已经是件极其了不得的事情。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蔡吉不得不让出讲武堂的一部分校舍作为临时考场,来保证这三百多名士子能在同一参加考试。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蔡吉的讲武堂就此在士林之中打出了名号。

由于蔡吉此番仅开明经和明算两科,因此众士子花了一天的就完成了初试。不过士子们初试下来的感觉可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士子觉得考题过于偏重实务而忽视了典籍,有的则认为实务的试题对寒门子弟更有利,更有甚者还有人在考完之后大肆喷击试题过于冷门。但不论士子们的感受如何,至少他们可以暂时先歇息个三天。在这三天之内,黄县方面将根据众考生的成绩选拔出参加第二轮对策的人选。

相比第一轮纯粹的笔试,第二轮的对策考生既要规定里完成试题,又要根据所写的策论回答考官的问题。好在蔡吉初试的试题可算是发挥了威力,最终通过初试的士子仅九十三人,加上那些个拥有推荐名额可以绕过初试的世家子弟也不过一百二十四人。可饶是如此,仅凭蔡吉几人要在短里完成面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郭嘉、王修等人。于是蔡吉便请来了一些颇有清名的青、徐两州名士来帮忙面试,这其中就有琅琊太守萧建以及琅琊名士王融与樊承。

其实萧建此番来黄县,并非冲着开科取士而来,而是专程来向蔡吉上贡的。原来萧建那日在劝服张颌与袁绍撇清干系之后,原本是打算向许都方面表忠诚的。却不曾想曹操在不久之后就与袁绍在官渡陷入了苦战之中,并且处境还颇为窘困。见此情形,心思活络的萧建立马就打消了投靠许都的念头,转而协同王融等人带着十多车绵绢作为贡品急匆匆地来找蔡吉表忠心也。恰逢此时蔡吉正在黄县开科取士,于是乎萧建三人便被拉来做了临时考官。

相比靠蔡吉提拔坐上仓曹掾位置的琅琊富商樊承,官僚出身的萧建与来自世家的王融显然对科举更加感兴趣一些。于是在参观了初试并亲身参与了第一天策论面试之后,萧建与王融便找到蔡吉商讨开科取士之事。

“哦?萧府君想在琅琊开科取士?”蔡吉饶有兴致地望着面前的两位“临时考官”问道。

“使君定出如此公允的取士之策,吾等又怎能不效仿。”萧建顺势向蔡吉奉承道。

不过蔡吉并没有立即搭理萧建,而是回头向王融问道,“王郎君也同意此事?须知一旦开科取士,寒门子弟便多了一条门路来与世家子弟争夺仕途。”

哪知王融却一改往日的谨慎,以充满自信的口吻向蔡吉拱手道,“若有世家子因开科取士而心存畏惧,那这等人使君不要也罢。”

王融身为世家子弟的傲气令蔡吉颇为赞赏。遥想历史上琅琊王氏之所以能成为两晋的顶级世家,也是因为其家族人才辈出,而不是一味地仰仗祖上的地位。却听蔡吉当场向王融夸赞道,“王郎君好豪气有郎君这番话,本府可放心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