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排阵(上)

第二百九十四章 排阵(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敬听。”

“我朝政策是以和为贵,比如我朝南方的大理,是蛋丸之地,可我朝一直不收复它。这个政策与唐朝不同的。包括你们国家的国政,就算我不顾后果,向我们陛下进谏,陛下也不会听。陛下听,大臣也不同意。”

“你们陛下……”

“我们陛下是陛下,与你叔父xìng质不同,那是集思广益,对大臣的尊重,不得多想。听我说,但这件事也有办法解决。先从你们内部开始。”

说着跑出去,找了几十块石子过来,放在桌子继续道:“你们国家是岛国,要么向高丽扩张,高丽有契丹人护罩,若动高丽,你们国家又会象唐朝那样,大败而回,那么你叔父地位更危险了。只能从国内着手,国内是那几个岛,是那么多百姓,这是一杯水,盛满了还是一杯水。要么你多喝一口,要么他多喝一口。可你们国内是什么动态呢?你们国内的武士集团……”

放下几十块小石头,道:“他们势力很弱,可一旦集合起来,却比任何势力更强,是不是。”

这个小郡主点了一下头。

“还有三大家族,藤原,平氏,丰臣,”郑朗看着手中的石头,最大的一块摆成了藤原,其次的一块摆成了平氏,剩下两块小一点的,择了一块摆成了丰臣,问:“是不是?”

“是。”

“然后是你们皇族。”最后一块石头摆上,很可怜,居然没有藤原家三分之一大。

但这个小郡主还是点头。

“你们国家一杯水,喝的人正是这些人。若没有意外,武士集团会继续茁壮成长,三大家族拥有更多的资源,也会缓慢成长,他们要喝更多的水,那么你们皇族会成了什么,”一挪石头,将最小的一块石子取代了现在皇族的位置。

“故小女子央求郑君相助。”

“你不急,我不是在帮助你吗?你们皇族想强大,就必须从他们手中抢水喝。怎么抢水,让他们势力削弱,可以授意让三大家族与武士集团开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两方力量削弱,你们皇族君权才能收回。还有,让我看一看,要么我用保护财产的借口,派一支军队过去,伺机相助。”

“谢过郑君。”

“不用谢,即便派军队,也不会多,一两千而己,多了大臣又会反对,”郑朗摇头,心中暗笑,真要派出几万大军过去,恐怕这个天皇又要胡思乱想。但这个小姑娘却不懂的。

“一两千人哪,”果然,这个郡主万分失望。

“没有办法。不过我还送给你叔父一份厚礼,本来我朝缺少木材,你也进了城,看到杭州有多大,但仅是杭州,京城是杭州的数倍规模,需要大量木材,因此我授意下,派了使节到贵国看一看,买一些山地,自己伐木。可是贵国招待很隆重,让我惭愧万分。你父皇提出需要五分之一的礼单,无妨,礼单归礼单,这五分之一的财物,另外筹备,当作第二份送给贵国的礼物。”

“谢过郑君,”这个郡主再次伏下,二十万贯的货物,是以宋朝物价计算的,运到倭国,价值会涨两三倍,这次出手,十分大方。但从感情上来说,此时的倭国对中国十分眷恋,不但王昭明以使节身份前去,普通的海商过去,倭人同样抱以热烈欢迎。

至于郑朗的想法,只有他一人知道了。

延子又说道:“小女子临行前,叔父也给了小女子礼物,带给贵国陛下,以及郑君。”

说着对通译吩咐一声。

通译离开,延子又盯着郑朗看,从长相上看,一开始也未必很满意,但坐下来细看,忽然脸红起来。

有人身上的魅力,同样让人感到心动。

论气度,天下间有几人及郑朗?

一会儿通译带着两名shì女过来,手中拿着几个盒子,延子将盒子打开,是海珠,给赵祯的是一对一大一小玫瑰sè海珠,大者近一斤重,小者也有近半斤重。

但不算最大的,市舶司曾遇到一只奶白sè海珠,重约五斤,价值可谓连城。不过这对珍珠sè泽明亮,颜sè光洁,又这么大,算是很珍贵的礼物。

还有一对约三四两重的大宝蓝sè海珠,送给郑朗的。

郑朗想了想,笑纳了。不是纳,自己不会留下,会贻人口实,但会有用场。

道:“谢过贵国天皇陛下,此外我还有一件事与郡主知会则个。与你同行的有近千女子,我朝礼教严谨,我又是读儒家书籍的儒生,作风更严谨。因此请郡主代为管教一下,以免伤了风化。我再派人安排客栈,赐诸位小娘子用度饮食,可否?”

延子的脸一红,轻声道:“就依郑君。”

也不是王昭明所想的那么不堪,人家**是天xìng,羞耻心多少还是有一些。

送走这个郡主,郑朗与富弼相视一笑,这简直是想睡觉,便有人送来枕头。

两人击了一下掌,东风已到,诸事俱备,大治杭州开始。

……

赵祯看到信后,大喜,立即将重臣召进皇宫。

将两封信传递下去。

章得象很mí茫,问:“陛下,这是几千里,一万里的海外,他如何知道的?”

若是灾害,还能连méng带猜,若说元昊必反,可以从种种迹象作为判断,但矿藏的事太过神奇了。

赵祯呵呵一乐,道:“王昭明,你说。”

“遵旨,”王昭明将郑朗那个地学解释转达。

“地学?”

“是啊,儒家格物致知,郑知府想到了地学。”

章得象很méng,夫子的学问与地学有什么联系?看大宋,看李若谷,全部茫然。

王昭明又道:“难怪范蠡在吴身为名臣,在齐却成了陶朱公,原来这是学问啊。”

章得象无言。

看了一圈,信又转到赵祯手中,赵祯盯着上面的铜矿,问道:“王内shì,他可说铜矿在何处?”

“回陛下,臣也不知,好象在南海一个小岛上。但郑知府又说,我朝也有许多金银铜,”王昭明再次复述了郑朗的话。

“知足,朕的大臣很知足,可这个赵元昊知足吗?”

诸位大臣又不敢插言。

赵祯继续盯着信道:“设一监吧,名曰平安监。”

“为何……”王昭明不解地问,平安二字与海贸无半点关系。

“海上风bō凶险,又在异国他乡,朕希望他们人人平安无事,那怕朝廷得的钱少一些。”

章得象与诸臣伏下说道:“陛下圣明。”

“那敢称圣明,若是圣明,就不需要百姓冒这个风险,”赵祯摇头。这是思想观念落后造成的,他仁爱之心有了,可不知道尽管有许多风险,却暗藏着更多的生机,这一举,会死一些人,但会生十倍几十倍的百姓。

又说道:“着郑朗兼平安监使,王昭明,你勾任平安监的判官吧。”

“谢过陛下。”

“还有,此次你也冒着风险,勇气可嘉,可判副都知,以后做得好,朕还会给你封赏。”

“谢过陛下,”王昭明大喜过望,他冒这个危险,不正是为了富贵?自己不是郑家子,是俗人,是阉人,清高不起来。还是来实际的。

“宋卿。”

“臣在,”宋庠走了出来,答道。

“替朕草诏,着郑朗为平安监使,有权征召天下所有船只,朕再拨给他五千人马,任他调动,勿必速速替朕找到更多的矿藏。”

章得象摇头苦头。

但赵祯迫不得己,元昊反意已明,不开战则己,一开战钱会用得象流水一般,一万年太久,朕只争一朝一夕,那怕一年之内变出十亿贯钱,朕也不嫌多。

“再赐郑卿开国候。”

王昭明道:“陛下,恐怕不好。”

“什么不好?”

“他不会受……”王昭明嚅嚅道,不但不受,有可能又要数落陛下。

赵祯也挠耳朵一笑,道:“那么授他龙图阁直学士,诏不得拒旨。”

不受也得受。

凭借坐在家里就知道天下矿藏所在的学问,担任直学士也足矣。

“关于海外事务,着他便宜行事,一切是草创,朕也看不清,等到一切安定下来,再制为诏令,成为制度。”赵祯说完,看了看诏书,其实这些年郑朗提过许多建议,可自己没有听进去,这时候想一想,很是后悔,有的还是不能作主,有的也到给予信任的时候,又说道:“再颁发另外一道诏书,说范仲淹在江东做得很好,其他人等勿得进言反对,以免坏了江东几万顷圩田大业。再给朕草拟第三道诏书,着石介为御史监察,替朕巡察处执两浙江准盐务,纠察大亭户的隐田,以及高利贷,官民勾结的不法行径。”

这一条实施下去,有很多好处,可过程会让人很头痛。

然而郑朗提了出来,是给予郑朗信任,给予回报。

不然一次次碰壁,任何臣子也会心冷,所以在第一封信中郑朗说有可能以后不再过问边事,甚至退出官场,别人做不到,但赵祯知道以郑朗心xìng绝对能做到的。

“章得象,张士逊,王鬷,张观,陈执中,李若谷,程琳,你们东西两府聚集商议一下,兵器与火药,只要不过份逾越制度,尽量满足杭州那边的要求。”

很含蓄的一句话。

什么叫不过份,再让郑朗便宜行事,有权调动天下所有船舶,几乎是无条件向郑朗提供帮助。

但诸臣没有一个敢反对,换自己同样也会无条件的支持。

郑家子是为朝廷谋利,为什么不支持?

赵祯眼睛又看到信的结尾处,喃喃道:“这个郭劝,你们看朕当如何处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