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大禹治水奇遇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诸侯大会结束之后,各国诸侯陆续回国,会稽山一时寂静了下来。

这时有长辛、竖亥手下的巡察官来报。说是三苗国内出现了种种异象:“日妖宵出,雨血三潮。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大地颤动,地心湧水,五谷变异。人心惶惶,民怨沸腾,国内大乱。”

伯益进言道:“此乃天赐良机,天子正可代天行道,出兵征讨三苗”。

原来三苗国是由十几个苗民的部落结成的联盟。其中有三支最大的部落,称为黄苗、青苗、和白苗。

苗民们世代居住生活在江淮一带。“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北有大别山,南有衡岳”。

苗民们用野蔴与头发编在一起。再合编成结,盘在头上。就是人们所说的“三苗髢(di)首,中原冠笈(ji)”。髢就是假发,笄就是簪子。

三苗王不敬天地神灵。制作了叫做“五虐”的刑罚,专门用来惩罚百姓。背信弃义,道德沦丧,杀戮无辜,境内一片血腥。

中原朝廷曾经几次征讨三苗,三苗又几次反叛。

帝尧时代就曾经征服过三苗。可是三苗先归后叛。

帝舜时代又曾经征服过三苗。三苗又是先归后叛。

这次帝舜南巡苍梧升仙,早已向上天举荐了大禹为天子。可是大禹为了避嫌,致使华夏群龙无首之际,三苗乘此时机又一次反叛朝廷。

大禹早就想要南征三苗,只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这次三苗国内异象百出,人心惶惶,发生内乱,正是上天将要惩罚三苗的征兆。也是大禹想要等待的最好时机。

伯益说道:“这真是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三苗的未日到了。我们乘机出征,代天行道,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平定百年的动乱在此一役。”

玄弓说道:“咱们这次南巡,为了展示朝廷的威严。带出了三千精锐之师。又有战车和长戈利箭,装备精良。率领这三千精锐去平定三苗叛乱足够用的了。兵在精而不在多。”

黄戈说道:“咱们这次平定三苗叛乱,是在返朝的路上出奇兵。从三苗的侧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他一个冷不防,稳cao胜券。”

大禹听完了众大臣的意见,按案道:“好,就这么办,在返程的路上,代天行道,平定三苗。”

大禹本来想让涂娇带着启儿暂住涂山国,待平定三苗之后,再派人来接他们回帝都。

可是启儿听说大军要在返程平定三苗,这正是自己杀敌立功,得到锻炼的大好机会,真是一生难逢。如何肯轻易放过。

于是启儿跑到大禹的面前央求道:“父亲,就叫我也随大军一同出征吧。父亲象我这样大的时候,不是早已外出历练,遍游天下,走万里路了吗?

可是现在我都这么大了,父亲都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待,怕这怕那。

父亲要是真的爱护我,就应该放开手脚,放我到风口浪尖上经受锻炼,接受考验。这次平定三苗,正是我杀敌立功的好机会,不容错过。不然,将来我怎能继承好父亲的事业,接好父亲的班呢?”

帝禹知道,启儿自小读书练武。文采不在自己之下,武功虽不如自己,但是也很看得过去。不在玄弓、黄戈之下。

虽然才十六岁,但是却身高过丈,身手矫健,不亚于成年人。应该放开手让他到两军阵前,摸爬滚打,杀敌立功,在血与火中锻炼成长了。

于是说道:“好,有种!象我的儿子。我答应了,你就跟在玄弓、黄戈二位叔叔的身边吧。”

启儿高兴的答应一声:“遵命”。便跑到了玄弓、黄戈二位的跟前。说道:“启儿向二位叔叔报道。”

玄弓、黄戈二将道:“从启儿身上又看见了当年大禹的影子。真是老子英雄好汉,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帝禹率领朝廷的三千精兵,从涂山国出发,一路向西,奔袭三苗国。

派出了侦察“侯骑”,不断探听三苗国的动静。

这时的三苗王名叫欢渎。欢渎害怕朝廷趁着三苗国内大乱,乘机前来征讨。因此早已向北派出侦探,探听朝廷的动静。侦探回来报告说,朝廷并没有出兵的动静,三苗王欢渎这才放心。

可是三苗王万万没有想到。帝禹率领的朝廷军队,偏偏没有从北方来,而是从他没防备的东方杀来。可是他却偏偏将军队向北防御,侧翼却是毫无防备。

朝廷的军队神兵天降。玄弓、黄戈带着夏启,争先杀向了三苗军。三千精兵呐喊着,随后搅杀,声势浩大,杀声遍野。

三苗国内动乱,人心涣散,军无斗志,就象一盘散沙一样。忽然看见朝廷的军队神兵天降,杀声动地,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马。

所以刚与朝廷交兵,便溃败了下来。一个个丢盔弃甲,四散逃命。三苗王欢渎喝止不住,眼见大势已去,便也随着败军,落荒而逃。

夏启并不理会三苗的士兵,只盯住将军模样的厮杀。远远地看见有一个身高体壮,身披锦袍的将军模样的人,正在一群侍卫的护拥下,混在败军之中逃跑。

心想,这个人即使不是三苗王欢渎,也一定是一个大人物。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能生擒三苗王欢渎,胜过斩杀一万士兵,不愁三苗不破。

于是纵马抖枪便追了下去。追到了近前,杀散了卫兵。三苗王欢渎见追来者是一个少年,并不放在眼里,抡起大刀,回头来战启儿。

谁知启儿力大枪快,招法神奇。斗不过十个回合,三苗王见不能取胜,便急于逃跑。于是虚晃一刀,扭头便走。

不料早被启儿看穿。抡起长枪兜腿便将欢渎扫倒。欢渎还想往起爬,可是还没等爬起来,启儿便赶上。用脚踏在了欢渎的后背上。抽出了欢渎的腰带,将欢渎像捆粽子一样,捆了一个结结实实。然后搭在了马背上,押送回本队。

玄弓、黄戈率军一路追杀三苗兵将。三苗兵将被杀死、踩死的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青苗王、白苗王总算逃脱了性命,渡过了瘴江,逃回了三苗的老巢,四水绕三山的连环洞。

朝廷的兵马一直追杀到了瘴江岸边。方才收兵,扎下营寨。众将都陆续回来报功请赏。夏启也押着三苗王欢渎回帐报功。

大禹听说活捉了三苗王欢渎。大喜,传令将三苗王押进帐来。

伯益与大禹计议说:“三苗远离中原,本是一片荒蛮之地,历来不服王化。况且三苗生性野蛮强悍,且反复无常。

曾经几次归顺朝廷,又几次反叛。要想要长治久安,必须改变策略。不然咱们今天虽然征服了三苗,可是等朝廷的大军一撤,他们又依旧反叛。

依我看,朝廷要采取怀柔政策。以攻心为上,让他们从心底宾服朝廷,从内心归顺朝廷。

然后再让他们选派一批青年后生到中原,学习中原的礼仪文化,接受中原的道德伦理教育。回去传播到百姓之中去。这样才是长远之计,才可长治久安,望天子明察。”

大禹点头称是。说道:“伯益说的有道理,三苗虽然野蛮强悍,但是总不能把他们斩尽杀绝。攻心之策可行。”于是传下命令:“把三苗王欢渎押进帐来。”

几个身高体壮的侍卫把三苗王欢渎推进了大帐。三苗王欢渎见了大禹,并不惧怕,而是挺直了腰杆,怒目而视。

侍卫见状,照他的腿弯处踢了一脚,欢渎才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大禹坐在帐上,威严的问道:“下面跪着的就是三苗王欢渎吗?”

三苗王欢渎反问道:“你就是朝廷的大禹吗”

大禹又问道:“欢渎,我问你,你为什么反叛朝廷?”

欢渎说道:“三苗自古便居住在此。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自给自足,自有王法,我自己就是天子。与你中原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要臣服你中原朝廷?”

大禹道:“中原与三苗原本同根同源,同属华夏,自古一家。现在九州一统,天下归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你想要分茅裂土,闹独立王国,另搞一套,绝对行不通。

听我劝,悬崖勒马,浪子回头。回到华夏大家庭中来,接受朝廷的教化,服从朝廷的王法,朝廷定会以礼相待。不然将招来杀身之祸。”

三苗王欢渎说道:“大禹,你用偷袭的手段打胜了我,我死也不服气。你要是有胆量,放我回山,我去重整人马。咱们两军对垒,明刀明枪地大战一场。到那时,你要是败了,你回你的中原,今后永远不许再犯我疆界。

我要是败了,我心服口服,归顺你的朝廷,今后永不再反叛。你敢吗?”

大禹道:“欢渎,我要是答应了你,你说话算数吗?”

三苗王欢渎道:“我三苗王欢渎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说话算数,决不反悔。只怕你不敢放我,怕我整军重来,打败了你。”

大禹说道:“欢渎,我就再相信你这一次,放你回去。你可重整人马,再来决战,看你再被打败还有何话说。”

欢渎道:“你要是放了我,我决不食言,如若再败,一定归顺朝廷。”

大禹吩咐道:“好。这次我就先放了你,如若食言,二罪归一。来人,给三苗王欢渎松绑,放他回山。”

侍卫答应一声:“遵命”。上前为三苗王欢渎松开了绑绳。

欢渎揉了揉被绑得麻木了的手腕。也不称谢,只说道:“大禹,你等着我,来日与你决一雌雄。”说罢,也不行礼,扭头便走。

噔、噔、噔、噔迈大步走出了大禹的大帐。走到瘴江边上,扑通一声跳进江里,泅渡到对岸。上了岸直奔老巢——四水绕三山的别云洞跑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