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对待异族的态度和政策与曹魏和东吴都是大相径庭,相比吴魏,蜀汉的政策无疑要温和得多,说白了就和当年的幽州牧刘虞相差不大。
曹魏由于地理原因,其境内或是接壤的异族几乎都是北方的胡人,由于胡人强大的侵略性和几百年来汉胡之间连绵不绝的战争,直接导致了曹魏的外族政策就是打杀,将敌对的异族势力打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再令其臣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乌桓,当年被曹操打得四分五裂,当时除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内迁外,其它诸郡乌桓大多留居原,势力大减无奈之下只能是臣服曹魏。曹操将将幽州、并州各郡乌桓共万余落徙居中原,精壮随军作战,由是三郡乌桓号为天下名骑,由于主要的战力都被曹操抽调成了魏国的骑兵,乌桓也掀不起什么大乱子。但即使如此建安二十三年,乌桓还是联合鲜卑反叛,但为曹彰、田豫所败,实力再次被严重削,至此乌桓再也掀不起什么打得乱子,而且还被迫被强征去攻打鲜卑。
至于鲜卑和匈奴,曹魏的政策就是削弱,曹魏不停的分化瓦解这两个部族,匈奴被一分为五,在设有汉官都护的情况下难以发展。而鲜卑实力较为强大,曹魏的做法就是挑拨内斗。鲜卑本来自檀石槐死后就有四分五裂的趋向,再被曹魏一挑拨简直等同于分裂了,只不过现在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又有了雄心。
而吴国的也由于其地理环境,治内的异族就是山越人,但是山越人说是异族并不恰当。山越是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民众的通称,是以古越族等土著后裔为核心,逐步融入汉族移民而形成的族群混合体。其汉化程度不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并非是一个种族,而更像还是部群。而且其危险程度非常低,对汉族政权的归属感只需要看政策的好坏而已,故而东吴对治内异族采取的是同化政策,就在用农耕、政策引其下山,将山越人变为农耕的百姓。
而蜀汉帝国四面皆有异族,南方有南中蛮人、北有羌人、西有氐人、东还有巴人,用强没那个实力。同化又没那么多土地,所以蜀汉对异族的政策就是羁縻和怀柔并存。所谓怀柔政策就是和战争手段相对应的,使用政治和平手段、施以小恩小惠对于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和亲等手段使其对已归附。而羁縻政策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蜀汉、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典型案例就是不久前,诸葛亮对付南蛮所使用的手段,承认孟获的蛮王地位南中还是规他统治,蜀汉还向南中敞开经济援助。只需要孟获称臣、向蜀汉派遣族人参军这么简单。西羌、氐人和巴人的政策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只有羌王一人获封而已
显然刘豹不是笨蛋,相比魏国的强势和‘迫害’,蜀汉的政策无异更好。当徐庶派遣的心腹廖立一找他的时候,刘豹就有了几分心动。以廖立的口才岂是刘豹能够企及的,三言两语就说得刘豹眼花缭乱,廖立再一抖包袱将册封刘豹为匈奴单于并赐姓的诏令一拿出来,刘豹当场就拍着胸脯答应反魏的要求。
刘豹是西汉匈奴首领单于冒顿之后,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子,其叔呼厨泉在於夫罗死后继位单于,刘豹则成为左贤王,之后曹操分化匈奴,将南匈奴分成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所以说,刘豹这个所谓左贤王其实手底下也没有多少权利和部族,也就名字好听一点而已。他十分清楚如果继续依附于魏国,他迟早沦落为一个个小小的部落首领而已。而若要使重返草原,如今的草原霸主早已不是匈奴逐日帝国了,而是鲜卑,回去只是找死而已。
如此一来,蜀汉就成了刘豹最好的选择,尤其是蜀汉开出的价码的确不低,匈奴单于不说。南匈奴的单于么每一个好下场的,再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部自内附以来,南匈奴就一直被汉化,再加上南匈奴内部纷争不断,如今又被一分为五,他这个蜀汉册封的匈奴单于没人会听他的命令。
但是重要的是蜀汉承认他的刘姓,作为汉室和匈奴单于的后人,刘豹可以名正言顺的用蜀汉为后盾,召集那些汉化了的匈奴贵族,不断蚕食其他四部,只要蜀汉够强大,他自己就能统一南匈奴,但时候什么单于就不用蜀汉来封了。所以刘豹推辞掉了匈奴单于的称号,像蜀汉要了一个匈奴王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