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扬名 > 第十九章 家

第十九章 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皇宫出来,杨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于城中酒肆约见了别部一众将领。

约见目的,除说明别部得以保留、徐晃任司马外,还有就是要询问众人去向。

既已留下别部,自然是要借机壮大充实。

此次火烧王庭出奇制胜,但所谓奇招自然不可常用。

他所知道的历史,黄巾之乱也不过还有五载。

届时他如果直接拉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那必定能再建功立业。

而黄巾之乱后,地方不再受朝廷约束,他自然也就可以拥有个人地盘。

这就是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扩充军队,收拢人才,打造基本盘。

“司马,我需回家与父商议。”吴匡开口道。

杨明点头,吴匡此言,应当是不会继续留在别部。

这能理解,陈留吴氏为望族,此番已有军功,家族定会为其往雒阳谋划官职。

除吴匡外,郑浑也是相同态度,郑氏也是河南望族。

“我愿随公明一起。”任骏选择留下。

王柔自然是会留下的,那么别部四个屯长,二去二留。

杨明接着便把目光望向一直未开口的吕布。

“布欲回九原,成就一番功业。”吕布应是有犹豫,不过最后仍是选择离开。

杨明也未说什么,只是敬酒一碗。

若吕布留下,他会让徐晃任他为假司马独领一军。

如此安排,也算是不负其一路之神勇。

但吕布的决定也可理解。

他若继续留在别部,终归还是一介武人,而若能借此战功得五原郡太守举为孝廉,或被辟为幕僚,那便能迅速摆脱武人出身,进入世家团体。

等酒喝完,其他人陆续回去,屋内只剩杨明与徐晃。

徐晃此时直接对杨明单膝下跪,双手抱拳道:“主公!”

这一声主公也把杨明叫的心花怒放。

与史册未载的张义,又或是尚在黄口的张辽不同,徐晃已经及冠,且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即战力。

所以这算是他正儿八经收入麾下的第一员大将。

而且还是五子良将之一,这怎能不让人喜!

而徐晃,此时也是心悦诚服。

且不说他作为寒门子弟,能被杨明在军中一视同仁,单说在弹汗山杨明去而复返救他,就足以让他感恩戴德。

更何况,如今杨明更是把他提到了别部司马之位。

这可是千石之职!

以他背景,若无变故,上限也就为一郡吏。

在如今年代,能力与职位从不对等,像他这般的寒门子弟,九成机会在出生时便已没了。

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声主公发自肺腑,亦心甘情愿。

杨明赶忙把徐晃扶起,握着他的手又重新坐下,旋即开口道:“公明之才,我最知晓,然这主公之称,却也不必着急,我如今不过一介白身,你称我少君即可。”

杨明这话极有必要,主公一词有多处可用,一是客人拜访时对主人的称呼;二是奴仆对主人之尊重;三便是高官开府之后,其下缘属对其的尊称。

如今张义、张辽的情况当属第二种,而徐晃显然不合适,所以只能是第三种,但杨明此时还未获得开府权利。

“谨遵少君之命,他日少君一旦征召,晃必昼夜星驰而至。”徐晃再表忠心。

杨明闻言不由开怀大笑。

穿越者的好处,便是知道一个人的品性如何,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要知道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的都非泛泛之辈,只不过很多时候无法看穿别人。

比如丁原,若是穿越,他又怎么还敢重用吕布?

而徐晃,素有忠义,满宠劝其杀旧主杨奉却不从之人。

这其实也是杨明收揽人才的前提,要忠。

徐晃如此,张辽如此,即便那张义也是如此。

“公明,此番你再去并州,也要招揽并州本地士卒,并州多骁勇之士,能为之一用。”杨明接着聊起正事。

“若再有三河骑士投军当如何?”徐晃接着问道。

此一战火烧王庭,别部声名大振,如今别部得以保留,三河骑士必然接踵而至。

“自然择优录取,鲜卑经此一役实力大损,近几年应当无大的战事,但他们困于补给,小的袭边反而会愈发频繁,先前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边军皆损失惨重,别部需四处转战,扩军是必然。”杨明回道。

徐晃点了点头。

“还有一事,张辽母亲解氏尚在马邑,待你回了雁门,便遣人送她来雒阳。”杨明接着说道。

“唯。”徐晃拱手道。

……

送别了徐晃,杨明便带着张辽坐上马车一起回家。

王异他已安排张义送到内城的闾里中,那里有杨氏事先购置的房产。

他怕不安全,让张义带两人在旁保护。

回家刚下马车,他便看到杨亮在门口等候。

“兄长。”杨亮看见杨明后开心地唤道。

杨明笑着上前,上前摸了摸其脑袋。

他这弟弟生得肤白脸圆,自小便乖巧可爱,加上杨琦时常忙于政务,差不多是由他带大,二人自是亲密。

“父亲已在书房等候你有半日。”杨亮接着说道。

杨明点点头,接着示意张辽过来后说道:“这是我新收的义从,你去为他安排一住处。”

言罢,便径直往里走去。

杨亮此时才发现杨明身后有人,望着与他一般高,但却只有八九岁模样的张辽,他满脸好奇。

兄长,怎收了个黄口小儿为义从?

“父亲。”杨明走到书房门口,看到里面杨琦闭眼在休憩,似是已经睡着,便开口唤了一声。

杨琦睁开眼来,看到杨明已经回来,当即起身大笑着过来,免不了又是一阵嘘寒问暖。

等坐下后,他忽然眼圈泛红。

“父亲?”杨明见状轻唤了一声。

“以前阿父忙于政事,疏于照顾,以至于你……没想到如今你诛王甫,火烧鲜卑王庭,十九岁便封侯,阿父只觉得恍如梦中,情不自已。”

杨明闻言也很是感慨。

对杨琦而言,他对杨明的溺爱是之前的补偿,只不过他应该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换了人。

对杨明而言,这八年他也变了很多。

最明显的一点,在八年来见了太多,他的心已经冷了不少。

无论是杀王甫,或是杀那些鲜卑人,那种波澜不惊的心态,是前世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

“儿与父亲讲一讲如何火烧那鲜卑王庭。”杨明笑着说道。

杨琦瞬间收起情绪,好奇又耐心地听起来。

霎时间,杨明秒变杨田芳,一通抑扬顿挫的说书说的杨琦开怀大笑。

等说完了,杨琦意犹未尽回味,杨明则起身告退。

出了书房,杨明长呼一口气。

本来他是计划和杨琦说曹节那些布局,以及商量如何应对的。

要知道曹节城府极深、精于算计,政治水平远非王甫之流可比。

抱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的原则,他自然是要集思广益。

可杨琦方才的态度,倒是让他想起弘农杨氏虽和汝南袁氏不相上下,但终非袁氏那样擅于权谋的家族。

这事,还是只能靠他一人,倒是让人忧愁。

他从书房往正堂走,正好遇上了母亲邓氏。

“母亲。”杨明躬身行礼。

“我烧了些苦羹,你喝了酒,我让人盛一些你解酒。”邓氏还是观察得细致入微。

“多谢母亲。”杨明并未拒绝,随邓氏到了正堂。

不一会儿就有婢女端来了热着的苦羹和一盘牛rou干。

所谓苦羹,是加了一些苦菜的羹。

他正吃着,邓氏忽然与他聊起了他离开雒阳后家中发生的事情。

说到最为重要一件事情时,杨明不自觉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因为刚才邓氏说杨亮已经定亲了!

杨亮,今年才十三岁。

男子二十及冠才能行婚礼,十三便行纳采,这即便在汉代也略早。

“可是三河之地之人?”杨明好奇地问道。

邓氏摇了摇头,接着说了一个让杨明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回答:“颍川荀氏。”

荀氏,素以婚宦闻名,他们联姻王族、一流世家,甚至宦官,无所不拒。

比如荀彧,早已与中常侍唐衡之女定下姻亲。

荀氏先前联姻杨明不成,转而寻了杨亮,这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对杨琦这一脉而言,能与荀氏这般地方大族联姻,也是互为助力,杨琦很难拒绝。

“再有三日,荀氏那边便要差人携雁过来报喜,成纳吉之礼。”邓氏笑着说道,她也颇为开心。

因为杨亮仍年少,这婚前准备纳吉其实便已是结束。

杨明此时却忽然想起一人来,不知这次来的会不会还是他。

若是他的话,他现在所忧愁之事,或许就有了破解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