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拒绝履行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和毁约之事,暴露了项羽不受控制的思想性格和称王称霸的心里欲望。除了毁约,项羽还废黜怀王,降尊怀王为义帝,而且还强制迁徙怀王到长沙郴县(秦属长沙郡,今是湖南省郴州市),跟后来的皇帝流放大臣的性质一样,可悲的是臣子流放君主,这可是开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先河,后来朱元璋也模仿项羽的所做作为,废小明王为义帝,然后迁徙途中遭遇不测而客死他乡。 项羽毁约,迁徙义帝之前,就是自称西楚霸王,大肆分封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各路诸侯,其实所分封的诸侯,除了刘邦被分封到荒蛮之地的南郑(秦属汉中郡,今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之外,其他诸侯都被分封在关中及山东,即原山东六国统辖之地。 公元前二零六年正月,项羽完全控制关中之后,就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梁地、楚地等九个郡占为己有,其他郡县之地分别分封给各路诸侯,欲东归建都彭城。 如果按怀王的约定,刘邦应该被立为关中王,可是项羽不承认怀王的约定而毁约,还挂空了怀王的权力,把一切权力收归自己由自己来分割统治天下。 项羽虽然不履行怀王当初的约定,但是也给刘邦封了一个汉中王的头衔,还把巴、蜀的广袤之地一并赐予刘邦所有,巴蜀之地是秦国当时东出的的后勤补给之地和粮仓之地,素有天府之国美称,这为刘邦后来东出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项羽和范增为了更好地牵制和阻止刘邦日后的东出之路,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之地一分为三,分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 章邯被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管上秦三十八县;封司马欣为塞王,建都在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管下秦十八县;封董翳为翟王,建都在高奴(城址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管中秦三十县。所以人们把项羽分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的统辖之地称为三秦之地。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便着手分封各路诸侯,一口气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而这些诸侯王的分封几乎以战功大小、亲疏远近、牵制平衡等来确定封国和领地。项羽分封的各路诸侯,皆是在赵地与项羽的楚军并肩作战和跟随项羽西进的诸侯,除了刘邦外。 比如将三秦之地,分别赐封给三个秦降将是为了起到牵制刘邦的作用;比如封司马欣为塞王,建都在栎阳,原因“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有情感层面的意味;比如封楚将英布为九江王,在楚将当中英布的战功最突出,在楚军和楚将当中有“常冠军”的美名。 比如燕将臧荼为燕王,除了从楚救赵和因从入关的战功多少考虑外,还有远近之地的意味,因为臧荼的势力范围就在燕地一带,与臧荼有同样战功多少和远近之地的类型的被封为诸侯王的,还有衡山王的鄱君吴芮;比如把魏地一分为三和把齐地一分为三,都是根据战功的大小和互相牵制平衡的作用进行安排和分封的…… 而项羽为什么不分封项氏族人(如项伯、项庄)为王和身边的近臣猛将(如陈婴、吕青吕臣、龙且、季布、钟离昧、桓楚)为王,这点可能是项羽为了拉拢人心和加强他在楚地彭城的中央集权,如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任人唯亲的霸王,而是通过全盘考虑、精心规划而进行的分封。 项羽分封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考虑到田荣和陈馀日后会造反,而且缺乏一旦田荣与陈馀造反如何进行镇压和控制战火的措施。所以霸王项羽学周武王分封各路诸侯进而统治天下,却才智和能力远远跟不上。而项羽采取的分封制进行统治天下,从而又让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和新兴的诸侯势力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违背了秦朝一统天下以来采取的郡县制,所以霸王项羽的统治注定不长远或是短暂的。 到了四月,诸侯纷纷离开戏下(实指鸿门,今指陕西省临潼县东的鸿门堡)到了各自的封国和领地,项羽也举兵东归彭城。 而身为武安君又先入咸阳的刘邦,从原来执掌十几万兵马仅次于项羽的大诸侯,一下成了被剥夺大权的只剩下三万兵马跟随与其他诸侯无异的汉中王。而跟随刘邦一起从楚地打拼过来的汉军将士,十之八九内心有怨气,皆说巴蜀乃秦之罪地,我主公先入咸阳,却反左迁于汉中,一定是范增的柜计,不如会聚众将纠集人马,与霸王拼个你死我活,总比老死汉中为好…… 汉军将士个个为刘邦鸣不平想举兵反抗,都不想去又穷又冷又偏僻的巴蜀之地生活。刘邦对被削减兵马和项羽的分封,自己被左迁汉中也尤为不满。 丞相萧何劝刘邦说:“大王,汉中虽恶,却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伸于万人之上,可为汤武之功,臣愿追随大王入汉中,收用巴蜀之地养其民,辅佐大王伺机还定三秦,而后天下可图也!” 张良也谏说:“汉王,巴蜀虽为秦之罪地,内有重山之固,外有峻岩之险,进可连并天下,退可距险而守。项羽纵有百万之兵,岂能寇乎?巴蜀正是修养生息储备力量的兴汉之地,养武之国,大王当欢然领命,且尽快入主南郑,以免范增怀疑项羽怪罪!” 郦食其也劝刘邦说:“大王,居汉中有三利。” 刘邦兴奋地问:“愿先生赐教于本王!” 郦食其看了看大家说:“巴蜀之地道路险阻,且外人不知虚实,此为一利;cao练军卒,惯于登踄,此为二利;大王入咸阳安抚百姓,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秦地之民翘首以盼,此为三利。有此三利足可抵御所有风险,再以高官厚禄允诺将士,一切问题皆不是问题,都会克服或迎刃而解!” 汉王刘邦听了萧何、张良、郦食其等文臣劝谏之后,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内心暗自发问,如果听武将之所言,可能前功尽碎,因为鸿门宴已经选择隐忍妥协了,如今已被缩减兵马实力锐减,打起来一点胜算都没有,何必意气用事白白去送死,好死不如赖活着,就先忍下这口气,去南郑闷声发展,然后再图东出,才是上策。 刘邦犹豫了一下,就说:“如今天下初定,汉军将士将随我入南郑远离家乡。我们自丰沛起兵以来出生入死,早就置生死于事外了,也早已习惯四处奔波的生活,如今被霸王无情封到巴蜀、汉中之地,此地虽为山东六国不耻之地,秦人之罪地,但有沃野千里和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我声明,凡是愿意跟随我进入汉中的将士,一律论功行赏和妥善安排,亦可带家属随行,而我刘邦也会首先拖家带口随行,以身作则,不能带家属随行的,我会派人好生抚恤和安顿!” 汉军文武大臣听了汉王刘邦的一番肺腑之言,便下定决心,不管是拖家带口,还是只身前往,誓死追随刘邦到南郑,汉军将士知道汉王的心声之后,不愿前往南郑的怨言也随之消散。至此,汉军上下同心同德,前往南郑也势在必行,但是霸王与范增就那么轻易地让刘邦前往封地都城南郑吗? 刘邦前往封地都城南郑之前,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下章将为各位读者揭晓和分解,敬请留意观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