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自己从地里刨吃的,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带动整个村子的人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那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可是,这个张一凡,不但想着要让整个村子的人都过上好日子,甚至还说要让大明皇帝学他的法子,让整个大明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这可能么? 这绝对不可能啊! 一介草民,有这么高的眼界和胸怀么?就算是他,还有历史上的名人,也不可能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是圣人提倡的事情,也正因为难以做到,所以才会提倡!就他一个乡下小子,怎么可能? 这个张一凡,如果不把他打死了,还不知道他会作什么妖!李善长不介意趁这个机会,扣他帽子,就算不是真得造反,也要吓死他! 一般来说,被李善长以造反的帽子扣过去,就算是那些开国功臣,都会胆战心惊的。更不用说,只是一介草民,估计更是会被吓到。 然而,张一凡根本就不是一般人,或者干脆说,压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思想,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随便猜到,更不用说还是对他不了解的人了。 这不,张一凡听到李善长的话,然后又看到那些文武官员也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向他时,顿时就爆发了。 只听他立刻反驳道: 说到这里时,看到李善长的脸色巨变,他还继续在那说道: 有的时候,年龄小,就有一个好处,别人不会太介意你说得话没礼貌,或者说话太冲,因为这种才符合少年人的说话方式。 张一凡此时就用他的年龄装嫩, 叫李善长大爷,反击的话却非常毒辣。 要知道,朱元璋都忌惮李善长,结果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李善长自己想着造反,才会说别人也要造反,这绝对是一个暴击。 这不,李善长立刻向朱元璋跪了下去,连忙辩解道: 他知道,要是不解释清楚的话,今天的话,就会如同一根刺一样,扎在皇帝的心中,以后的日子,必然会非常难过的。 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李善长以后会怎么样,在洪武九年这个时候,他确实不可能有谋反之意的。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眼睛扫过其他文武大臣,吓得那些文武大臣纷纷跪倒。 好端端地,突然就扯上了造反的话题,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么? 这个时候,就是跟着李家的那些文武官员,心中都在埋怨李善长了。 谁都清楚,谋反这两个字,在皇帝面前绝对是禁忌。 朱元璋忽然大笑起来,随后上前,亲自把李善长从地上扶了起来道,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张一凡,冷着脸训斥道: 这个张一凡在刚才说他的丰功伟绩,让他心中很是舒服,又借着张一凡的口,敲打了李善长一次,他的心情就 更不错了。不过样子还是要装的,冷了脸,但是说出的话更像是长辈教训晚辈那种。 张一凡听了,见好就收,并没有继续攻击李善长。 因为他很清楚,虽然因为朱镜静,他和李家是结仇了,但是,他也不可能把李善长就这么轻易地扳倒的。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李善长都还活了好些年。直到朱标死了,朱元璋自己的身体也不大行了,他才开始收拾李善长的。 这边,朱元璋转身,又看向燕王说道: 张一凡所说得话中,同样夸了朱棣。 朱棣听得大喜,连忙回答道。 他其实知道张一凡是嘴皮子溜,但是报他这一功,在他看来也是事实,自然就不会否认了,心中不自觉的,对张一凡的好感又积累多了一些。 就在这个时候,近卫已经找来了田大壮和柳五等人。 于是,就在朱元璋的面前,水泥作坊里的人便立刻开工干活。 张一凡自然在边上解说,用得什么原料,成本怎么样,过程如何等等。 等到天色将近傍晚之时,朱元璋便看到了生产出来的水泥,以及怎么使用这个水泥。 也亏了是示范,小规模烧制,没有费太多时间,要不然,朱元璋是不可能在城外过夜的,事情就要拖到明天去了。 彻底了解水泥之后,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带着笑容问他身边的文武大臣道: 如果没有李善长那一出戏,估计这个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反对了。 但是,李善长都碰得灰头土脸,其他人就要掂量掂量了。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朱元璋笑呵呵地问话,明显是心中已经有定论了。这个时候要是站出来反对,难度其实也是相当大的。 更不用说,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和张一凡做对。 这不,朱棣看到别人不说话,他就站出来说道: 太子朱标也跟着发表了看法, 他们两人,都和这个水泥或多或少有关系,把水泥定为国宝,那他们也是受惠的。 他们一个是太子,一个燕王,都是皇帝的儿子,一个个都这么说了,其他文官武将就有动静了。 这不,朱标的小舅子郑国公常茂,就跟着附和起来了。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附和。 最终,朱元璋当即哈哈大笑道: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张一凡道: 其实,朱元璋知道张一凡要得是什么,但是,他对于那个事情,还是有些犹豫的。 如果张一凡能改变主意,选择当官或者想要钱,那都会容易办,不会和他原本的打算有冲突。 然而,他还是失望了。 就见张一凡跪下去,郑重地向朱元璋奏道: 他这个话一说出口,顿时,让听到的人,特别是那些不明底细的那些人,全都目瞪口呆。 献宝想要当官的,或者要荣华富 贵的,都是可以理解。结果没想到,这个柳家村的小子,竟然是想当陛下的女婿! 他们可都记得,就在今天,大殿上朝贺赐宴的时候,韩国公的儿子李琪就向陛下提亲,同样是想要娶大公主为妻的。 这个乡下小子这么一开口,岂不是和李家撞到一起了? 那陛下这是要答应哪一家呢? 按理来说,李家这边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陛下都称赞韩国公是汉之萧何,论关系,论对陛下的重要性,肯定是李家这边为重的。 可是,刚才陛下也已经承诺了,要重赏这个小子的。这个小子别的不要,就只想娶大公主! 杠上了! 这么想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由得立刻去看李家这边,他们就想知道,这个事情会怎么发展? 有点好奇啊!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李琪自然也听到了,顿时就急了。他从堂弟李佑那里知道大公主早就和这个小子眉来眼去,其中还有燕王参与其中,别是一个不小心,皇帝还真答应这个小子了吧? 想着自己休了妻,腾出了位置,就准备迎娶大公主的,要是半路被劫走了,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大明朝官场上的笑柄了! 心中一急,李琪就怕朱元璋答应,那就说什么都晚了,于是,他连忙冲过去,也在张一凡边上跪下,急忙向朱元璋奏道: 他这一动,大部分文武官员的表情顿时就变得精彩起来:开始抢亲了?名花落谁手? 于是,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坐等吃瓜! 当然了,uu看书如果就他们本身的意愿而言,估计大部分人都是站在李家这边的。谁让张一凡什么都不是,还怼了一大堆人呢! 朱元璋这边,不用说,也是为难啊! 如果考虑女儿的幸福来说,肯定是选张一凡的了。 但是,儿女情长对他这个开国皇帝来说,更是要往后挪的,让位于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只是拿张一凡和这个李琪比的话,那就不用考虑的。关键就是,在这门亲事上,张一凡的对手,其实是李善长,而不是李琪。 李善长不管是在军中还是朝堂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他的支持,朝政举措都会变得容易,特别是他已经开始考虑的一项非常重大的变革,更是离不开李善长的支持。 而这些,肯定是张一凡给不了的。 朱元璋想着这个,也是有些头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