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别走啊,你那水库,不会就这么多鱼吧?”刘厂长又把李卫国二人领回办公室。 李卫国脸上也露出微笑,他当然能明白,对方这是又给他介绍生意,还真是意外之喜。 刘厂长打了个电话出去,开始叫人,在等人的工夫,他这才道出原委。 原来他和油料厂的张厂长是老朋友,上回李卫国送来的鱼,他拿到家里,就叫老张一起过来吃鱼。 张厂长也吃得赞不绝口,听说生产资料站这边要给职工分鱼,就也想到这项福利。 “小李啊,老张他们单位,职工比我们这边多,而且他们是富得流油啊。”刘厂长笑着说道。 油料厂,主要是出产各种油脂,什么黄豆榨出来的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等,单位确实比较肥。 李卫国也不由心里一动:要是能从油料厂弄点豆饼之类的饲料,那就更好了。 不大一会,张厂长就骑着自行车来了,这位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瞧着都感觉油汪汪的。 刘厂长给介绍一番,老张又瞧瞧李卫国拉来的鱼,当场就表示,他那边也要两千斤,问李卫国啥时候能送来。 果然是财大气粗,根本都不问价,李卫国于是就约定好明天,老张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临走的时候,还从刘厂长这顺了两条鳌花。 等李卫国离开生产资料站的时候,兜里就多出来五百多块的现金,而且明天还能收得更多。 “国子,开门红啊!”郑先农也替李卫国高兴,心里也羡慕不已:瞧着国子赚钱,咋就这么容易呢? 来县城转一圈,一年的承包费就赚出来了。 关键是,人家那大水库里,指不定还有多少鱼呢! “郑大哥,这只是开始,等来年咱们的水稻丰收了,你也就等着数钱吧。”李卫国乐呵呵地回道。 他的心里,其实更加兴奋,因为这是承包水库以来,真正的第一笔收入,意义非同凡响。 像是挖老山参这些,那都是碰运气,属于天上掉馅饼这种,一锤子买卖。 天上不可能天天都掉馅饼,所以还是养鱼这种最好,细水长流。 而且这也是他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换来的,能够以此改善家庭的状况,这种强烈的自豪感,更叫他心里满是欢喜。 正好车斗里边有地方,李卫国就买了半麻袋冻梨冻柿子拉回去。 冻梨蛋子一个个表面都黑湖湖的,瞧着不起眼,但是里面的梨rou雪白,用凉水缓透了,咬一口那叫一个水灵,是这边冬天主要的水果。 没法子,这年头新鲜的水果运输不方便,顶多也就是有点苹果橘子啥的,苹果还都是小国光,瞧着不起眼,吃起来酸酸甜甜,果味倒是挺浓。 不像后来的苹果,个头大,外表瞅着也漂亮,吃着却没啥味道。 郑先农也去了一趟百货商店,出来的时候,李卫国还想问他买啥了,这老哥支支吾吾的也不说,背着的挎包倒是捂得严实。 不过李卫国还是发现,挎包里面还是露出一抹红色,于是先开车回罐头厂这边等着,正好李卫国也想在厂子里走走。 看到李卫国来了,王军和张星也都挺兴奋,领着李卫国转了一圈。 给李卫国的感觉,这地方占地真不小,以后厂子扩建,也完全够用。 新厂房的地基已经打完了,原有的旧库房也收拾利索,就等着进设备。 至于田大贵,则回岛国那边进设备去了,制作罐头,起码也得先有一套生产线不是。 留守在这的高大林和王军他们也没闲着,要联系其他配套设施,比如生产罐头瓶子的厂家,包装厂等等,都要打交道,还要负责招收工人,进行培训等等。 说起这个,王军显得格外兴奋:“李哥,每天报名来咱们厂的人都不少!” 他当然有理由高兴,以前他们就是小街熘子,人见人厌的那种。 现在可受人尊敬了,那些来报名的人,都又是递烟又是拉关系的。 以前那些大姑娘瞧见他们,都是扔白眼,现在不说抛媚眼吧,反正都是笑脸。 这也叫王军感受到什么叫尊重,这种感觉,令他的精神十分享受。 “李哥,主要还是咱们这里工资待遇好。”张星的娃娃脸上也喜气洋洋,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李卫国点点头,看来给他们五十块的工资没白开,效果还是不错的。 毕竟小县城就这么大,有什么消息,都传得很快。 不过他也提点了一下这两位,要管好手下,千万不能翘尾巴,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形象。 公司形象,这个一听就挺厉害呀。 王军和张星等人使劲点点头,望向李卫国的目光都带上几分崇拜。 不大一会,高大林也骑着自行车回来,他是去商业局注册商标去了,县里现在还没有工商局呢,这个要到明年,松江县才会成立。 “国子,咱们得先研究个商标,我们也不知道用啥,还是你拿主意吧。”高大林倒是干脆,直接把这事推给李卫国。 张星想起来一个事:“大贵叔走的时候还念叨呢,说能不能用‘大贵’做商标。” 说完他也嘿嘿两声,抓抓后脑勺:“好像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高大林笑道:“不行不行,人家顾客一瞧,你这啥商标啊,大贵,这么贵呀,不买不买。” 哈哈,大伙也都忍不住笑,看来田大贵想用自己名字做商标的愿望,估计要落空喽。 李卫国朝高大林要来纸笔,在纸上简单勾勒几笔:“咱们这里是白山黑土,就注册白山这个商标吧。” 大伙看看纸上简笔勾勒的山形,还有下面写的白山二字,一起点点头。 山里物产丰富,用这个做商标,而且简洁明了,最是恰当不过。 李卫国放下笔:“不仅仅是罐头,以后咱们还会发展出更多的品种,到时候,都统一用白山这个商标。” 更多产品?高大林和王军等人不由瞪大眼睛,一股豪情,陡然而生。 他们现在的目光,就只能看到罐头厂,对未来还没有什么规划。 但是从李卫国的话语中,他们能够感觉到,李卫国显然有着更加长远的计划,有这样的领路人,他们的信心也变得更足。 接下来,李卫国又重点跟他们说了说招工的事情,现在的一些工厂,有些工人四十多岁就退休了。 为的就是叫孩子早点接班,孩子有了工作,找对象啥的才更方便。 像这种年龄的退休工人,有经验有技术,而且正值壮年,是他们罐头厂最为需要的。 另外就是可以适当招少量德高望重的老工人,这个年代的工人,凭手艺吃饭,大多有一手绝活,关键时刻,可以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最后就是招一些青工,最好是高中毕业的,这年头大学不好考,想招大学生,那根本就是做梦,所以高中生就比较抢手。 老中青三代,搞好梯队建设,也可以为以后扩大其它工厂储备人才。 听李卫国讲完,高大林他们脑子里的思路也终于捋顺,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这一点很重要,李卫国几十年的阅历和见识,指导他们几个小生荒子,不要太轻松。 最后李卫国还从挎包里面拿出来一沓稿纸,交给高大林:“这是我琢磨出来的厂规和生产制度,咱们好歹是外资企业,跟国营工厂还是有区别的。” 这也是李卫国参照后世的一些规章,花了几个晚上鼓捣出来的。 国营厂的职工,身上多多少少,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气,这一点,必须转变。 “开饭啦。”食堂那边有人过来招呼,他们这边吃三顿饭。 李卫国也跟着去了食堂,还有不少买完东西的村民,也都回来了,一起叫到食堂,吃口热乎的。 “大贵是真出息了,整了这么大的厂子。”一位婶子也忍不住夸赞起来。 旁边有知道老底儿的一个大娘说:“秀芝,你还说呢,当年有人把你介绍给大贵当媳妇,你还死活不乐意。” 那位婶子也不在乎,嘴里还哈哈笑着:“谁知道马粪蛋子也能发烧啊。” 大伙到了食堂,也没啥好吃的,就是白菜条炖冻豆腐和粉条子,高粱米饭,再有一碗酱缸腌的咸菜。 能吃饱就行,大伙自然也都没挑,菜汤上面飘着一层油珠儿,在家里还吃不到油水这么大的呢。 农村人来县城,没亲没故的,还能有地方吃口热乎的,大伙都知足,心里对田大贵的罐头厂,都感觉是个依仗。 在了解了一下伙食之后,李卫国表示:明天送鱼的时候,给这边也顺道拉一麻袋过来,可以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吃完饭,大伙热热乎乎上车,突突突地往家里奔。 坐车的村民嘴里也闲不住,聊着在县城的见闻。 在这个年代,进一次县城,那是回家能说一个月的。 聊着聊着,就有人问前面开车的李卫国:“国子,鱼都卖了,卖多少钱啊?” “五百。”这点钱,李卫国当然也没有打埋伏。 大伙自然是好一阵羡慕,李卫国也知道,肯定有人眼热,于是又说道:“没啥,等来年大家都自个种地,到时候就等着坐炕头数钱吧。” 对,咱们也玩命干,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路过公社收购站的时候,看到有不少人,用马车或者牛车拉着鸡笼子,来出售鸡鸭鹅这些家禽,村民立刻又张罗起来,明天也要来卖。 今年各家养的鸡鸭都比往年多,以前是不敢养,今年上面下了文件,鼓励农村发展养殖,所以每家最少都抱了一窝小鸡崽。 留十只八只自家养着下蛋,剩下的,也没有别的销售渠道,自然是卖给收购站了。 日后红火的农村大集,这边现在还没开始呢。 在李卫国的记忆中,要到八三年之后,他们这边才有集市。 李卫国听了大伙的谈论,倒是心中一动,觉得有必要回家跟大家商量商量。 天黑之前,四轮子开进大馒头屯,各回各家。 李卫国把车在自家大门外停好,车头盖上大棉被,这才进屋。 “三哥回来啦,快点上炕暖和暖和!”李小梅拉着李卫国的手,感觉有点凉,连忙就推着三哥上炕。 “哥买了冻梨冻柿子,在外屋地呢,小梅你用盆子缓点儿。”李卫国还真有点冷。 小当家嘻嘻一笑:“哥,留着过年吃吧。” 这年头,有点啥好东西,都得留着过年吃。 “买不少呢,以后想吃啥,哥就给你买。”李卫国从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大团结。 “哇,这么多钱!”小当家欢呼一声,俩眼睛都眯成月牙,人家是见钱眼开,到她这反了。 李金梅也从外屋地进来,拿起钱开数:“五百多呢,哈哈,国子,水库终于见钱啦!” 自从承包水库之后,李金梅嘴上不说,心里一直有着很大的压力。 一千二百块的承包费,对这时候的一个家庭来说,那真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今拿着厚厚的钞票,她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喜滋滋地瞥了炕上的李卫国一眼,李金梅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还是我弟最能! 屋门一开,李卫军也回来吃饭,李金梅朝他晃晃手里的钱:“大军,你想承包养奶牛的钱有了!” 李卫军也立刻欢喜起来:“国子,我还一直担心呢,担心赚不出来承包费,还是你胆子大,有本事!” “三哥当然厉害啦。”李小梅又进入到夸三哥的模式。 李卫国脸上也露出微笑:“咱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等到明年,咱们也盖几间大瓦房!” 兄弟姐妹四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吃饭的时候,李卫国说了收购站开始收家禽的事,李金梅也张罗着,把他们家的公鸡和公鸭卖一部分。 差不多有将近一百只的公鸭和五十只小公鸡,就算留几只做种,剩下大部分都得出售。 “多留几只,留着过年吃。”李卫国乐呵呵地说着。 以前过年,顶多杀个一只两只的,就算不错了,多了可舍不得。 李金梅刚要说不行,想想今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过个肥年也挺好。 然后就听李卫国又说:“姐,我看咱们最好再补充一批当年的母鸡和母鸭,等到明年开春就能下蛋了。” “就怕饲料不够。”李金梅倒是不担心别的,这回也不用去生产队上工,她伺候这些鸡鸭简直太轻松。 其它季节,鸡鸭需要的饲料并不多,主要是冬天,光吃不下蛋,消耗比较大。 李卫国就说了明天油料厂要两千斤冻鱼的事情,最好能换一部分饲料回来。 这个消息,又叫家人高兴不已,想不到第一次打上来三千多斤鱼,一下子就全都卖出去,看来水库是真承包对了。 李卫军在欢喜之余,心里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奶牛好好养着,也多给家里赚钱。 而李金梅则出去,到各家串门,联系购买鸡鸭的事情。 等她回来的时候,小当家眼尖:“哇,大姐你的红围巾可真漂亮,以前没看你扎过,哪来的?” 李小梅正在炕上,就站到炕沿,伸手把大姐的围巾摘下来,戴到自己的脖子上。 围巾挺长,最下端的穗子,都耷拉到脚面子,小当家还晃着脑袋臭美呢。 “以前买的,一直没扎。”李金梅的脸有点红,可能是外面冷,冻的吧。 小当家可不好湖弄,家里有啥没啥,她都门儿清,于是摇晃几下小脑瓜,刚要说点什么,就被李卫国给拽进怀里:“把这围巾给大姐,明天三哥给你买个小点的。” 李卫国好像有点想明白了,在县城的时候,郑先农去百货商店的时候,就遮遮掩掩的。 不过眼尖的李卫国看到,老郑的挎包边上,露出几绺红色的穗子,这回对上号了。 李卫国倒是乐见其成,老郑这人,老成本分,而且有本事,对大姐来说,还真是良配。 唯一的问题是,等到来年,郑先农肯定要考大学,这个有点麻烦。 其实同样麻烦的还有他自己,因为吴小玉也是要上大学的。 第二天,李卫国在大姐和二哥的帮忙下,把剩下的鱼都装进四轮子,好家伙,车斗都装满了,冻鱼支愣巴翘的,比较占地方。 还有不少村民想要搭顺风车,去公社卖鸡鸭鹅啥的,肯定是坐不下了。 “等明天吧,叫老板叔开车送大伙去。”李卫国倒是不介意跑跑腿儿,毕竟他家还要从大伙手里购买一些鸡鸭呢。 等到晚上快要天黑的时候,李卫国这才开着四轮子回来,车上同样还是满满当当的。 车子开到家,把李金梅给吓了一跳,她还以为,鱼没卖成呢。 李卫国掀开车斗上面压着的麻袋,好家伙,里面都是一块块金灿灿的大豆饼。 豆饼是黄豆榨油之后剩下的残渣,压制成圆饼的形状,大小跟自行车轱辘那么大。 “这么多豆饼,国子,看来咱们还真得多养点鸡鸭。”李金梅二话不说,直接就开搬。 李卫军也闻讯出来,他力气大,一次能搬好几块。 李小梅就惨了,一块她都扛不动,只能在那过数,要不怎么叫小当家呢。 她一边数着,手里一边还拿着一块豆饼渣儿塞进嘴里,嚼得还挺香。 在困难时期,能吃上豆饼就算不错了,而且这玩意嚼起来确实挺香的。 入冬以来,李卫国陆陆续续的,已经从粮库那边,购买了不少杂粮,现在又来了一批精饲料,这也叫李金梅信心大增。 第二天,她就开始去联系好的那些家里抓鸡逮鸭,准备扩大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