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幽州剥皮案 > 第37章 牛大壮的昔日仇人

第37章 牛大壮的昔日仇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次日下午,关于麻油巷连环凶杀案,总算是有了一点眉目了。江天智和陆之青回到了警局。

江天智在警局见到我的时候他深感意外,我由于更加关心麻油巷的凶杀案,因为这牵涉到我的好朋友白猫的死。所以我先不告诉他关于我涉嫌杀人的事情。反倒是很认真地跟听他们把得到的信息跟我分享。

原来追查自行车轮胎印的第三行动小组没有料到,他们的工作量比预期的要小得多。

在幽州这一带经济不太发达的地界,自行车可是较为贵重的物品。购买了自行车的人必然会到车辆管理所去上牌登记,让管理所的人在车头上打上车牌号钢印。所以警方只需去车管所走一趟,便轻易获得了小区所有自行车的有关资料。

而麻油巷子一带的人,因为这里的巷子七拐八拐,骑自行车相当不方便,所以这里的自行车并不多,整个麻油巷子总共只有一百一十九辆车子,自行车拥有率不足百分之一点五。这让民警们大大松了口气。

根据市公安局技术科的鉴定,杏湖塘小区保卫处拍摄的那些疑似凶手使用的自行车的轮胎印痕,与上海自行车三厂生产的凤凰牌二十八英寸前杆车子的轮胎花纹一致。尽管印痕受到其它因素干扰显得模糊且不连续,但还是可以辨识出几个特点。

其一,轮胎上的花纹很清晰,表明这是辆新车,或者是刚换的外胎。其二,花纹中有一些附着特点,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小斑点或间断点,像是轮胎中嵌进了一颗小石子,或者沾上了一块沥青之类的粘性物体造成的。

这两个特点,是民警们进行比对、甄别的重要依据。

民警们在一个水泥面的篮球场摆开了战场。

他们把全小区的自行车全部集中到了那里,在篮球场的一侧倒上一、两公分厚的粉煤灰,让一辆辆自行车从那上面碾过。

全巷子区登记在册的一百一十九辆自行车中,只有十一辆是杂牌的二手车,其余一百零八辆全是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永久……”牌和“凤凰……”牌车,其中“永久……”五十八辆,“凤凰……”五十辆。这两个牌子的车在那个年代都属于高档车,没有人会舍得不上牌、不登记的。

这些车全是二十八英寸车,购买年限均在三年之内,其中有十五辆是当年才买的,全是“凤凰……”牌二十八英寸车。

民警们不管是杂牌车还是名牌车,一律让它们在煤灰上碾过,再将印在上面的花纹与小区保卫处拍摄的照片进行比对,然后拍照、记录。当然,他们对“凤凰……”二十八英寸车特别留意。

可想而知他们的举动自然是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围观的人群站在篮球场的另一侧,隔着一个篮球场伸长脖子远远地向这边打量,其中还有不少女住户。

一向人来疯的马三也出现在那个球场上,不过他没有跻身于围观的人群中,而是大摇大摆地走到远离人群的空地上,煞有介事地亮了个相后,便乒乒砰砰地练开了手脚、一招一式地练起拳脚来。

围观者乐呵呵地一会儿望望警察们所干的活儿,一会儿瞅瞅腾挪飞跃的马三,还不时对他报以掌声;他施展的一些高难度动作,不时引来女生们的尖叫。

其实那小子的那些功夫我早就见识过不计其数次,这会儿不过是瞎起哄,大概是想籍此掩饰自己公然窥视警方的行为。

在众人的掌声和尖叫声的激励下,马三像服了兴奋剂一般精神异常亢奋,目光灼灼,拿出看家本领,把拳法一个套路一个套路地反复演练下去,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跟喝彩声。

那边厢正聚精会神干活儿、却始终无所发现的民警们,被这边厢的阵阵喧嚣弄得不胜其烦,抬眼望去,正看到那家伙腾身而起,凌空向下击出一拳,口中还发声呼喝。

组长陆之青命令他的两名手下和协助他们的保卫处干事去驱散围观的人群,特别是那个不停鬼叫的家伙。

气冲冲的民警直奔马三而去,要他立刻离开,不要干扰警方办案。

正在兴头上的马三让人这么一打岔,一下子乱了阵脚,顿时怒从心起,梗着脖子嗷嗷叫道:“我在这练功碍着你们什么事了,怎么就干扰你们办案了?”

“练功你鬼叫什么?”民警质问道。

“怎么是鬼叫呢?这叫吐气催力,增大发拳的爆发力,是南拳的特点。这都不懂。哼!”马三理直气壮地顶撞道。

“你要练武到别的地方练去,今天这里被警方征用了。”

“那我就站到那条白线外,那里你们总没有征用吧?”说着,马三扎着马步晃着肩,一闪身就到了球场边线之外,继续在那里挥拳、劈掌、踢腿,鬼叫连天。

两位民警怒不可遏,正想扑上前去拿人,被陆之青制止住了。

他扬了扬脖子道:“把围观的人群驱散了,他就没劲了。”说着带头朝围观人群走去。

那群人倒没那么难缠,经过一番劝说,他们逐渐散去。

随着人群的散去,马三果然没了劲头。先是没了声音,接着便没了身影。

喧嚣声消停后,干警们确实感到心平气静,心明眼亮,轮胎花纹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异常,都没有逃过他们锐利的目光。

他们让人一趟又一趟地从远处运来粉煤灰,补充被狂风吹得四散的煤灰,一次次地往球场倾倒、扫平,让一副副车轮一遍又一遍地从扫平的煤灰上滚过,目光如炬地反复在轮胎印和照片之间扫来扫去,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那些浮动在煤灰中的花纹,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一次次地按下快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