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我的姐夫是太子小说到底讲的是什么 > 第一百零五章:太平盛世

第一百零五章:太平盛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有宦官来到了解缙的身边,道:“陛下摆驾武楼,有请。”

解缙收拾了自己的心情,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彬彬有礼地道:“请公公带路。”

随即至武楼。

只见朱棣已经在这高坐。

其他几个文渊阁的大学士却已到了,除此之外,还有风口浪尖上的国子监祭酒胡俨,以及各部的尚书、侍郎。

朱棣看了众人一眼后,便道:“姚师傅今日为何没有入朝?”

此时,礼部侍郎赵羾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姚公这今日身子有些不适,是以告假。”

赵羾是个实干的人,曾出任过地方官,剿过匪,出使过安南国,因此颇受朱棣赏识。

若是以往,听闻姚广孝生了病,朱棣一定要担心,派人去探病,甚至还可能亲自去拜望。

可这一次,朱棣听到这番话,居然无动于衷,心里只说,这个姚广孝,只要朝中出了争议,他便要生病。

朱棣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不过细细一想,姚广孝的分寸是拿捏的极好。

像这种纯粹的争议,他避而不见,可若是真涉及到了国计民生,姚广孝无论身体如何,都会及时地出现在朱棣的身边。

朱棣便颔首道:“赐一些药吧。”

随即,朱棣道:“今日百官所议,诸卿以为如何?”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百官廷议的时候,身居高位之人一般是不会吭声的,只有这样关起门来的小会,却是大家表态的时候。

杨荣想了想,上前道:“陛下,此事争议极大,尤其是读书人之中,也是群情汹汹,臣倒以为……张安世既想避嫌,上书请辞,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是非对错,议之无用,倒不如顺水推舟,准了张安世的请辞,敕他武职,使他能够为陛下分忧效命。”

朱棣颔首,杨荣的话看上去是和稀泥,可朱棣知道,这显然也是张安世的心思,同时也是眼下最无可厚非的做法。

朱棣旋即道:“朕所不能忍的,是群臣为攻讦张安世,分明他在任期间,功勋卓著,尔等嫉贤妒能至此吗?”

众臣便都不吭声。

朱棣则是看向解缙:“解卿为百官之首,难道没有话说?”

解缙慢悠悠地站出来,道:“陛下,臣等绝非嫉贤妒能,只是……臣以为……我大明要长治久安,势必需要各安其位,太祖高皇帝将天下的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人出身不同,就应当守着自己的本职。”

顿了顿,解缙继续道:“就如张安世,他为外戚,父亲曾为北平府武官,陛下爱惜他,就该让他安于武职,或命他专司祭祀,或负责陵寝的督造,张安世固然是有才能,可终究他对八股的理解,并不源自于圣人本意,颇有投机取巧之嫌,当然,这已足以震动天下,让人惊叹了。”

解缙这一番话,确实很厉害,他直接将太祖高皇帝给搬了出来。

这对于一直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己任的朱棣而言,绝对有巨大的说服力。

解缙又道:“臣听闻,君主若是宠幸一个人,就绝不会将他放在不合适的位置,而是让他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才是对人的保护。陛下深谋远虑,应当能够理解臣的良苦用心。”

朱棣绷着脸,死死地盯着解缙。

不过朱棣发现,自己好像除了入你娘之外,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反驳。

只见解缙又道:“何况,陛下已敕命张安世世镇栖霞渡口,这才是张安世的本职,可张安世心思没有放在这上头,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臣这里……有一份奏疏。”

“奏疏?”

解缙道:“乃上元县县令陈奏,说是上元县不少士绅,饱受张安世之苦,不惜至衙中去擂鼓鸣冤,说张安世在栖霞渡口滥杀无辜,凌辱百姓,自张安世镇栖霞之后,民生凋零,百姓莫不敢言。以至周遭的上元县百姓,也受无妄之灾,人人叫苦。”

“臣这里还有九十三名上元县百姓的讼状。只是张安世深受圣恩,又得陛下青睐,更是国戚,所以虽是状告,而上元县令有心为民做主,却也无可奈何,陛下,百姓乃是国家的根本,是社稷的梁柱,自太祖高皇帝至陛下,无不爱百姓如子侄,今栖霞渡口发生这样的事……臣……身为首辅,也难辞其咎,万死。”

朱棣听罢,面色古怪,他似乎想起上一次在茶肆中听到的路人的话。

朱棣道:“上元县令何时陈奏?”

“上月月末。”

“为何现在才报来?”

解缙道:“张安世……张安世毕竟是国戚,臣只能私下嘱咐上元县令,安抚县内百姓,实在不敢上奏,引来非议。”

朱棣背着手,来回踱步,口里却道:“这上元县县令未必说的是实言。”

解缙道:“上元县令官声极好,他所管理的上元县乃是京县,自他上任,百姓安居乐业,从未听闻过有什么非议,陛下连这样正直的人也不相信吗?”

朱棣随即目光落向了户部尚书夏原吉。

这夏原吉为人正直,朱棣是信任的,于是他道:“夏卿家对此人有印象吗?”

夏原吉道:“臣不知。”

朱棣:“……”

朱棣沉吟着,随即道:“知道了。张安世暂除博士之位吧,这也是他的意思,其他的事,从长计议。”

解缙等人行礼,一一散去。

朱棣低着头,端坐着,久久不做声。

亦失哈低声道:“陛下,是否让锦衣卫……”

朱棣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如果真查出一点什么来呢?”

亦失哈大惊,旋即明白了什么。

朱棣道:“终究是太年轻啊,年轻人气盛,不知轻重……”

亦失哈干笑道:“陛下说的是,等过两年,成了亲,生了娃,也就好了。”

朱棣手搭在御案上:“有理,难得这世上还有人惦记着他的婚事,他这一次也算是劳苦功高,挣了……不,教授出了一个好弟子,朕是不是要趁热打铁,赐他的婚,看他还如何躲。”

说罢,朱棣莞尔一笑。

不急……

“朕反正不急,朕看看那徐辉祖急不急,朕让他来求朕。”

说着,方才的沉闷消散了许多,朱棣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心里盘算着那大舅哥被他驭服的模样。

……

岁末时节,天气愈寒。

长江滚滚,奔流而下。

此时一艘乌篷船,显得格外的起眼。

倒不是这船如何出众,实在是现在江面上绝大多数都是挂着黑旗的舰船,只有此船,却没有张挂任何旗蟠。

此船抵达了栖霞渡口。

旋即,一个和尚穿着僧衣下来,他的左右,是几个精壮的汉子抱手拱卫。

这和尚便是大名鼎鼎的姚广孝。

姚广孝现在住在寺庙之中,上朝穿官服,平日里只穿僧衣,他已经‘病’了很久了,自打放榜,姚广孝立即开始生病,到了现在,也没见好。

不过他似乎清楚皇帝知道他的性子,也没有刻意地躲在病榻上成日叫苦,而是四处走亲访友,寄情于山林。

今日他抵达了渡口,在码头落地之后,便预备一路往栖霞寺去。

栖霞寺距离渡口,还有一段路程,而栖霞寺的方丈,和他也算有一些交情,今日趁此机会前去拜访,相互讨教一番。

“先生,车马已备好了,只是上山怕也需一个多时辰,先生不妨在此就近歇歇脚,待会儿再登山入寺。”

姚广孝听了护卫的话,含笑道:“这样最是妥当。”

说罢,四顾左右,口里道:“栖霞渡口,贫僧已有一年未来了,此处的码头……倒是比从前热闹了许多。”

姚广孝下了码头,见这儿不少的劳力在寒冬之中拖着石料,又见远处,商铺林立。

他恍然之间,似乎对这里有些陌生。

他忍不住道:“这里是栖霞渡口?”

护卫道:“是栖霞渡口,准没有错的。”

说着,便安排了姚广孝至一处客栈,教客栈的伙计预备素食。

又有护卫将伙计拉到一边去,低声吩咐道:“我家主人,可不是寻常人,他乃方外之人,不擅荤腥,待会儿……若有食客吃肉,教他们离远一些。”

那伙计还未应下。

谁料这些话,被姚广孝听了去,姚广孝脸色一沉,道:“他们吃他们的肉,有贫僧何干?小二,你不必听他饶舌,自管做你的买卖,贫僧乃和尚,不是强盗,强盗才管别人的事。”

小二应了,忙是去通知后厨预备斋饭。

姚广孝端坐,却发现这客栈里头,有些不同寻常,以往客栈里吃饭的,多是客商或者是读书人,可在这客栈里,竟有不少是泥脚汉子,有的只穿草鞋,有的也携家带口,不过肤色大多黝黑,一身短装。

可这里的生意居然出奇的好,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少,食客们倒是很计较食物的价格,掰掰扯扯的与小二一个个对账。

姚广孝依旧端坐,人似入定的状态,似乎不太管外头的吵闹。

护卫们在隔壁桌坐下,不过很快,姚广孝本是一人一桌,却见一个汉子牵着自家的女儿,因这里客满,竟直接坐在了姚广孝对面的空位上,与姚广孝同桌。

这一下子,护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观察姚广孝,见姚广孝无动于衷,悄悄松一口子,也就不敢做声了。

那粗汉显得很局促,他显然是带着自己的女儿来的,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汉子穿着草鞋,不过脚上的茧子,似乎有保暖的功能,这汉子也不觉得冷。

倒是他这女儿,似乎穿了一双新的绣花鞋,女孩儿好奇的打量这里的一切,不安又期待。

汉子对姚广孝似乎说了一声类似于道歉的话,随即便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女儿身上:“丫头,今日下馆子,带你吃一顿好的,你得慢着吃。”

“爹爹,这里叫啥?”女孩儿清脆的道。

“叫……叫客栈,也叫馆子,总之……听说这里的菜很好吃。”

“那爹爹从前为何不带我来吃?”

汉子咧嘴笑了,露出了他的黄牙。

“从前啊……从前……是爹糊涂。”

女孩儿便坐在长条凳上,她腿还短,便将腿悬在半空中,低头看着自己的绣花鞋吃吃地笑。

此时,汉子问:“鞋子喜欢吗?”

“喜欢。”

“待会儿回去,你别说这是二十文钱买的,不然你娘肯定要念叨,你说只花了十文钱。”

女孩儿歪头想了想:“好呢。”

这时有伙计来了,似乎这伙计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食客,依旧笑嘻嘻地道:“客官要吃点什么?”

汉子有些局促,居然紧张地道:“有肉吗?”

“有,有,有,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咱们这儿的招牌,是炉烤的鸭子,鲜嫩的很,除此之外……还有……”

“鸭子多少钱?”

伙计笑了笑:“一只鸭子,需二十七文。”

汉子道:“这样贵,半只鸭子呢?”

“哈哈,那得十四文。”

汉子低头,似乎觉得不对劲:“那买半只岂不亏了?”

“这……”伙计尴尬一笑:“这没办法。要不,吃点其他的……”

汉子道:“若是半只鸭子,再少一块肉,十三文如何?”

他极认真地讨价还价。

女儿似乎对陌生的小二有些害怕,身子便依偎在汉子的边上。

小二道:“好,烤鸭半只……客官要饭吗?”

汉子道:“要钱吗?”

小二苦笑道:“需两文钱。”

“这样贵。”汉子道:“俺自己地里的庄稼……”

他说到这里,便又将话戛然而止,他道:“不要了,有鸭子就成。”

伙计点头,转身去了。

这时……本是入定的姚广孝,闭上的眼睛微微阖着,借着一道眼缝里的余光,打量着眼前这一对父女。

似乎对于姚广孝而言,眼前所发生的事,显然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之中,是较为少见的。

姚广孝感觉自己的佛心有些乱了。

以至于他需深呼吸,才勉强抑制住了内心的不宁。

烤鸭比姚广孝的斋菜要上的早。

半只烤鸭送上来,伙计笑着道:“就是半只鸭子,一块肉没少,还是咱们约定的十三文钱,客官下次多照顾本店的生意吧。”

汉子一时感激起来,不断说好。

随即,汉子便对女孩儿道:“快吃,你还没吃过鸭子吧,这是大肥鸭……”

女孩儿还没到懂事的年纪,早已垂涎欲滴,于是忍不住伸手抓了一口就往嘴里塞。

随即边吃边惊叹着道:“世上还有这样好吃的东西,爹爹,你尝。”

汉子摸着女孩儿的脑袋,笑着道:“爹爹不是吃了赶集带来的馍?已吃饱了,你多吃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