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大汉列侯 > 第273章 不负重托

第273章 不负重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元五年十月初,新年交替之际,辞旧迎新之交,长安城内外张灯结彩,东西两市欢声笑语,最初的春节庆祝就来源于十月初的庆祝,既要举行祭祀庆祝新年,也是在庆祝丰收的一年.

至此时节,朝廷下达朔方设郡的诏命,设本来置新郡本不算稀奇,汉初开国近七十年每代皇帝都会再行政区划分上做文章,撤换更迭郡县每隔十年二十年就会来一次,涉及帝国中层的行政区域变化最多影响某个郡县的具体主官利益.

别说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微乎其微,从郡县到乡里各级基层官吏也没太大影响,撤换合并新增郡县并不影响他们的俸禄,直接受到影响的郡太守和县令,郡都尉,县尉之流也不会减少收入,朝廷不会因为撤换行政区减少俸禄,除非该官僚初犯刑律丢官免爵.

新增朔方郡带来的变化很小,唯一称得上影响的是边郡百姓的心思受到影响,政令的核心内容是增设一个全新的郡,而且并不是普通的边郡,而要在阴山阳山包围下的河套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区增加30万人口的大型边郡.

遍数天下各郡,边郡里就没有一家超过30万人口,雁门郡与陇西郡为代表的大郡约有25万人口左右,云中郡与上谷郡之流20万人口都比较勉强,边郡的农业环境远不如内郡是部分理由,面对匈奴入侵的威胁朝不保夕无心耕作是另一部分理由.

至于朝廷强行迁徙百姓,导致边郡百姓普遍缺乏耕作**,混日子得过且过等等理由是不便多谈的,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讨论类似话题.自己找不自在不说,还会被县尉踢到边郡当罪民,既然你那么同情去边郡的百姓,不如就去那里深切体验下边郡的苦寒生活.

"关中人要迁徙?"

南庄村民坐在墩子上发呆:"咱们过的挺好的,祖祖辈辈住在关中.凭什么要迁徙?"

"凭什么?凭的就是咱们是关中人!"

关中迁徙令张贴在闾里的门口,并不是南庄独一份享受特别待遇,关中七十五个县都张贴着相同的朝廷诏令,内容是号召关中百姓自发的充满责任感的迁徙到朔方郡居住,朝廷将给予迁徙者极大的关爱和照顾.

"五年内全家免税,每户户主按照爵位给予不同提升.低于大夫爵提升至大夫爵,高于等于大夫爵则擢升一级,最高不得超过公乘爵,公乘爵给予全家免徭役三年的补偿照顾,并补偿乡里官吏一人.五大夫爵以上可以选择担当郡县官僚作为补偿."

这道政令比最初的版本有大幅度修改,可以当做变相卖官鬻爵的行为,但是关中百姓并不认为朝廷的诏令有不对之处,迁徙到边郡可不是闹着玩,尤其是从关中迁徙到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差不多相当于一线大城市搬到偏远地区居住,交通不便的不毛之地到是小事,毗邻国境线对面就是凶残的匈奴人才更要命.

老实巴交的农民没几个人想去边关受苦受难.匈奴人逞凶北疆边境六七十年积威深重,纵然汉军一而再再而三的击败匈奴人,可普通百姓也很难沾得上几分光彩.万一来年匈奴人突然杀入边境报仇雪恨,死的不是汉军的黑甲羽林骑,而是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

怕死并不可耻,体内的基因告诉我们有时候必须要学会忍,遗传不怕死基因的人不是都死在野兽的口中,就死在竞争对手的屠刀之下.活下来的大部分选择明哲保身,所以活着的人类都是明智者的后代.怕死并不代表他们是懦夫,只是不愿意无谓的死亡罢了.

想让关中百姓去关东都没那么容易.只能挑那些闾左浮浪人口下手,连哄带吓的把他们赶到关东,另一边从关东强行迁徙四十万豪强地主到长安陵邑就闹出大岔子,少府曹时被关东豪强掳到南越差点没能逃出来,就因为这事朝廷差点把陵邑迁徙制度给废掉.

幸好曹时福大命大逃回来,并在朝廷里发表演说坚定的支持汉家祖制,并列举陵邑制度对调节贫富差距降低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才保住大汉帝国制度里为数不多的社会润滑剂.

南庄村民不高兴.

自家小日子过的挺好,突然号召关中百姓去草原大漠边缘的苦寒之地居住,哪怕给出优厚的条件也不乐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毕竟是少的,宁愿做大都市的小市民也不当穷乡僻壤的土豪劣绅的人终归是最多的.

袁种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