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杜雪巧和燕福生比段光耀还要早得到消息,早在让人送暗箭给段光耀之前,燕福生就猜到是这个结果。
洛正德当然不会冒着被人在他营中发现张玉娘的危险还固守在石苏府城外,何况,此时就算别人请他进石苏府他也不会进了。
当初急巴巴地追来,也是想趁燕福生还没占稳脚跟之前和他争上一争,结果耽误了这几日,看石苏府里官员们的反应,他早就猜到这些官员和百姓都被老五给收买了,他此时进石苏府就是拿自己的小命在玩。
若不是怕再颠簸下去对他的伤口恢复不利,他早就带人离开了,既然伤好的差不多,又多了张玉娘这个美人,再留下去也没意义,洛正德自然是要离开了。
别看张玉娘信誓旦旦地保证五皇子进城后就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洛正德却是不信,实在是老五自幼身子就好,几乎没有生过什么病,怎么他这边一到石苏府他就病了?他这病实在是太巧了,巧到将他拒在城外,连个来开城门的都没有,别人怎么说老五是真病了,他都不会信就是了。
终于,堵在城门外的一座大山走了,石苏府众官员都舒了口气,就是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欢欣雀跃,这么些日子,总算等到开城门的日子了,如今城里日子一天天眼看着好过了,他们开始担心城外的亲戚,谁家在城外还没几户亲人?
一时之间,城里城外分外热闹,同舟共济重建石苏府,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石苏府焕然一新,天气一日日转暖,春耕时节来到了。
因那场雪灾,地里的麦子大多都冻坏了,干脆就都改种别的作物,不说好吃不好吃不饿肚子才是关键。
燕福生的‘病’经过一个月的休养,也终于彻底好了,在燕福生‘病’重这段日子,杜雪巧每日都带着知府夫人,由侍卫们护着在城里到处体察民情,为五皇子分忧。
其中做的最得民心的一件事就是开办了一所爱民书院。
与别的书院不同之处在于,爱民书院里的学子们都是石苏府里的孤儿,不管是原本就没有亲人的,还是在雪灾之中失去亲人的,总之只要是孤儿,都可以在爱民书院入籍读书。
爱民书院隶属于石苏府知府衙门,掏钱的却是五皇子,书院派专人管理,这些人也都是五皇子的人,每日上午由先生教授各种课业,下午则是到那些由衙门安排的铺子里做工,将来无论这些孤儿们是否能学有所成,至少都会有个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只是,在这段期间这些孤儿们做工所得的工钱铺子是直接交给衙门的,毕竟开办书院也是需要开支,就他们这些工钱别说是读书,就是养活他们都难。
等到十五岁之后,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决定他们最后是能在书院里继续读书,还是离开书院到外面做工。
留在书院里能够继续读书的,都属于学问好,读书有前途的,这些人也就不必再到外面做工,每日就是认真读书,若是学有所成考上秀才、举人,书院还可以送他们进京赶考,只要考中功名便是鱼跃龙门,就算考不上,也还可以回到书院做先生。
就是那些到外面做工,有了在书院里学到的学问,他们只要不是太蠢笨的人,日子过的肯定是要比别人好的多。
一时之间,这些孤儿的待遇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有些家里穷,又想供孩子读书的人家甚至将孩子往书院门外一推,谎称也是孤儿,就为了有个进书院里读书的机会。
初时,杜雪巧也没想太多,只是不过几日时间,书院里的孤儿多了一倍,杜雪巧就觉得奇怪了,这些孩子虽说看着都黑瘦黑瘦的,挺苦的样子,可身上的衣服倒是干净不少,哪里像是独自在外受尽苦难的孤儿?
派了鸽子出去转了圈,果然发现这里面的猫腻。虽然想读书,求上进是好事,可这些孩子父母的做法让她无法苟同,好好的孩子就为了读书,就来冒充孤儿,占不占五皇子的便宜先不说,这孩子的心里得多难受啊?这种歪风若是不整治一下,将来说不定书院里还要多多少孤儿。
于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杜雪巧将书院里的孩子们都喊到了书院外的空地上,这么一看,好家伙,足有近千人,不说请先生、吃饭要花多少银子,光是房屋也够挤的了。
书院因开办的急促,如今共有十间授课室,睡觉的屋子也只有二十间,这样算来,每间授课室就要挤近百人,一个屋子就要睡二十人,就算都睡在地上也够挤的了。
就算把那些假孤儿都赶回家,书院的规模也是要扩大的,杜雪巧早就想过,最好是将这样的书院开到整个康兴国,不单是为了让孤儿们不至于沦落街头,冻饿而死,同样也可以为康兴国培养人才,说句不能对外人说的话:这些孩子真都成才了,在他们心里谁不对五皇子感恩?到时三皇子算个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