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兴唐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方来还有英杰(三)

第三百一十五章 方来还有英杰(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威一直沉默,父亲下了这份诏书,还是让他很惊诧的。想了很多,不仅仅是削弱自己权利,父亲对军事不懂,对吐蕃轻敌,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因此问道:“李相公,就是我进谏,父皇会不会听我的?不但不听,父皇心中会有什么感想?”

李敬玄在李治面前已经推辞过一回,再托太子求情,即使不到青海,凭这份怯弱之名,仕途也到头了。很有可能李威一求情,后面一份诏书下达,让他致仕。

“殿下,那臣该怎么办?”

李威很想说一句:“这是你自找的。”

刘仁轨在青海兵少,又面对着吐蕃大将论钦陵的冲击,说他是当世第一战神,那是夸张了。无论刘仁轨,还是裴行俭、薛仁贵,并不比他遑让多少,大食雄起,应当也有猛将,但在青海高原上,论钦陵就是无解之题!不是李敬玄,换作刘仁轨,如轻易出军,深入大非川乌海之地,同样凶多吉少。

其实刘仁轨做得还不错的,凭借着这些兵力,虽无战功,可自保了。那么大家打消耗战吧,我出兵需消耗,吐蕃出兵也需消耗,那个会笑到最后?这是上兵之道,伐谋!可这个李敬玄在后面掣肘,刘仁轨为了自保,只好这么做了。换作自己,也会想办法脱离青海。无有恶因,那来恶果?

这两个人……唉!李威长叹一口气,道:“李相公,想不去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说几条,你稍作注意。”

“请讲。”李敬玄皱着脸说。

“兵多将广是件好事,人多力量大。但换一句话来说,兵越多,指挥的难度越大,没有才能无法统管。相互的配合调动更繁琐,而且大军一多,少了灵活机动,特别是我朝军队,以步兵为主。”换作李威自己,来指挥十八万军队,心中同样会打退堂鼓。不过跟裴行俭学了很久的兵法,这一回讲起来更有条理,继续说道:“只能步步为营,不能轻军易进,让吐蕃人分而割之。”

“且慢,”李敬玄拿来一张纸将李威的话记下来。

“再有,才有所长有所短,进入军中,一旦开战,生死立分,千万不能以资历用将,而要以能力用将,文臣负责军纪物资,武将行军作战。”虽说,可知道很难。什么是文臣,什么是武将?武将不一定会统辖指挥,文臣未必没有裴行俭这样的人物。比如黑齿常之,用作一道副总管可,作为一道正总管,未必会有将士诚服。征高丽时也是分成一道一道的,一道一两万人,现在一道大的有三四万,四五万人,小的还有一万多人,也就是评书中说的前军、后军、左军、右路、中军等等。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不可能十几万人扎在一起,那准得完,得分成几路,每路又分成几小路,也就是一道一道的由来。

想到这里,李威摇了摇头,自己领过军队,甚至射杀过一人,还学了李靖的兵法,现在脑海里想像,都有些糊涂了。这个李敬玄率军……

“最后更切记了,吐谷浑已经一割为二,亲唐的吐谷浑皆迁居于我大唐领土。现在青海的吐谷浑皆是亲吐蕃的部族,上次薛仁贵正是没有注意,才导致大败的,论钦陵一共出了四十万军队,其中一半就是从吐谷浑抽调出来的。不能对他们抱以侥幸之心。但有一点,吐谷浑各个部族百姓生活不是很好,这可以利用。就是这也要注意,有的部族百姓生活苦,对酋长依然忠心耿耿,有的部族百姓对酋长不满。只有后者的才能利用。要么就是党项人,生活低下,吐蕃人又轻视之。这也可以拉拢。”

但以士大夫居之的李敬玄会不会愿意与这些低贱的蕃人交往?

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吩咐,朝廷得准备好战败后的抚恤吧!

还是嘱咐了一句:“缓进稳防,每进一步,立即扎营,修建城堡,只要防守妥当,火药投石机就能派上用场。这是我军之长。若躁兵轻进,必然大败。”

“但是殿下,朝廷发出大军,如何能做到缓进稳防?”

十几万大军,每天的消耗,将是惊人的数字。不仅是粮草,还有武器,以及其他物资,朝廷也不容许李敬玄象蜗牛一样行军。

李威有些急躁,就这样,未必不败,还想急着收复大非川与乌海?喝了一口茶,静了静心,说道:“不允许也要这样做,虽然朝廷会有人弹劾,但比大败而归强。战争未必非要杀许多敌人,才是胜利。那么也没有了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这句话的由来。若你真这样做了,那个论钦陵非得着急不可。不相信,你可以看一下斥候带回来的情报,吐蕃因为穷兵黜武,各部民心皆不稳定。消耗下去,吐蕃准会内乱。但是你战败了,挟大胜之势,朝廷布置许多的反间计也随之失败。至于朝廷,由孤来替你抵挡,等刘仁轨回来后,我向他劝说,再劝说裴侍郎,以及其他大臣,合力说服父皇。就是消耗,若你能做到牵制论钦陵大军两年,那么你会看到许多对我们大唐有利的变化。”

又喝了一口茶,对李敬玄讲这些很吃力的,必须讲得清楚明白,他才能听懂,不是他笨,是对军事一窃不通。又说道:“真不行,孤今年继续开工,明年秋天将两渠停下来,将海市的税务拨出来,对你支持。李相公,莫要忘记了,还有气疫,中原兵才到青海,无论怎么勇猛,皆不适应。拖得越长,越能适应青海的天气。但切记,不能大败,一旦大败,军心不稳,又成了师老兵疲之势。”

仅是师老兵疲,就够李敬玄逐磨很久。

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说道:“这个严格来说,不是气疫,也不是毒气,不是什么瘴气,冷瘴,南诏有瘴气,是因为人少,许多地方无人居住,各种植物动物尸体**,随着阳光照射蒸发,吸者中毒而亡。这是事实。可吐蕃那不是,是因为地势高,空中的‘气’里少了一种最要紧的东西,叫氧气,所以呼吸困难,伴随着各种疾病发生。这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能以为是其他疾病,胡乱治疗,派人寻找一种药材叫红景天的,在青海与剑南地势高寒冷之所,这种药材很常见,吐蕃最多,用来泡水或者泡酒喝。你去了青海询问一下便知。”

李威也没有去过青海高原,前世有一个朋友去了后,得了高原反应,开的药方就是以红景天为主,因为关心,通了电话,询问了一下,这才记在心中。

李敬玄又记下来,问道:“还有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