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迷途在1643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归化民宋应星

第一百七十一章 归化民宋应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像宋应星这样的人物,目前来说,太原的傅山、南京的李天经,正在到处走访中传播福音汤若望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痴迷。

显然宋应星的知识面是最广的一位,他什么都想着要了解记录下来,所以对什么都感兴趣,正因为宋应星能写会算,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然年纪大,却很好学,慢慢地在船厂出名了,一般船厂师傅带一帮徒弟,按要求做事就可以了,有了前期制造郑和级、南京级、宁波级这些造船的经验,这艘舰船就是一款放大版的郑和级,就是在动力舱中,额外增加了二台发动机,变成有四台螺旋桨驱动的大船。

宋应星的出名就是能解说整体船上的这些用途,还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造,比如舰船前面的“大鼻子”,它叫球鼻艏,为了很好减少水得阻力,提高航速,这也是宋应星仔细观察后得出的见解,所以说,有些事,造了一辈子船的老船匠都不明白,而宋应星一看就秒懂,这就是宋应星博学广闻分不开。

慢慢地,宋应星在那些刚从南京船舶学校毕业出来的几位“工程师”结识,在相互聊天中,又得到了许多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宋应星的博学也让这几位船舶“工程师”们大吃一惊,上报给了潘卫业,一听是宋应星在船厂,立马亲自前往,看到的是一位花白胡子的精瘦老头,你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回道:“然也,不过某有许多的事情不解,这个蒸汽机怎么带动汽轮机的。”

潘卫业一听就明白了,又是一位痴人,这就好办了,只要有人学,就会有人去研究,其结果就是带动更多感兴趣的人加入,目前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材啊。

潘卫业全是从电脑上拷贝出来的图纸,让南京船舶学校里面的学生画出来,标记好寸尺,而明代的工匠认识的度量真的很要命,需要换算出来才能去做,光这样的工作量,就是巨大的,后然只能把这些工匠手中的工具改掉,使用米、公分、毫米制,采用新的量具才慢慢好转。

要造出一艘战舰出来,需要各种工厂的配合,使用到的材料不是这个时代所理解的。比如各种配件,各种长短不一的螺栓,各种规格的铆钉,各种密封的胶材,各种管线,大大小小的钢索铁链,直到生活用品,门把手、合页、挂钩、玻璃、陶瓷洁具等,光木工就有一个很大的厂区。

现代造船跟古代造船最大的区别就是配套的设施多,在船的布局上,生活舱跟弹药舱、动力舱、货物舱做了很好的划分,而古代造船基本上船下层装货,上面住人,而且生活舱很简单,没有什么设施,更没有卫生设施,作为战船,最重要的就是通讯系统,每个房间都装有广播系统,此船外形上有点像后世的战列舰的雏形,又有点像护卫舰的味道,妥妥地一个“四不象”因为前甲板上,将装有新出的四联动105毫米加农炮,

全重4.87吨,长4.52米,宽2.43米,高2.3米。火炮方向射界52°,高低射界-4°~38°,左右可回旋180度。可以发射榴弹和穿 甲弹等弹种,发射时炮口初速度1420米每秒,弹道平直,直射距离约米,最大射速3~5发每分钟,这炮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95式野战炮,改成上舰后,除了射速达不到后世的每分钟8–10发外,基本参数相近。仿制的还算成功的一款。

还在船头部位甲板上装有二具大杀器81式107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8.5公里,有12个发射管,并联二具一个齐射就是24枚火箭 弹,战斗部重8.33公斤,杀伤半径12.5米,分为弹片杀伤及火油燃烧二种弹药。

后甲板安装郑和级双联动75毫米加农炮,除了前后甲板在船的两侧也装上了四门双联动75毫米加农炮,可谓火力强大到没边,

在前甲板上两侧还有仿制苏联的SG-43重机枪,用于近战时对敌杀伤,SG-43重机枪一共七挺,分别位于前后甲板,两侧及船楼指挥舱外左右两侧。全舰作战人员116人,后勤保障及船员轮机员共计277人。

别以为这样的战舰火力很强大了,再过200年后,巡洋舰能超过万吨,火炮达到8英寸,也就是205毫米,船速全在18节以上。而此时这艘“四不象”战舰,除了没有雷达,也不需要防空外,无疑是这个时空中火力强大,最先进的。

而海图的绘制,在南京的船舶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张天乐亲自主抓,目前船上没有雷达,对海图的依赖还要使用百年,好在基地中有全世界的航海图,特别是中国近海直到马六甲海域,特别详细,各处暗礁标的清楚。

造船能知国力的强大,科技的进步,所有的科研成果,全可以在船上利用到,对黎城来说,把最好的,凡是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全部在造船中体现。下一步就是要制造铁甲全钢结构的船体,因为铆接,焊接技术已经克服,已应用到了各工矿单位中,而目前正在攻克防锈防腐蚀油漆涂料。往往一个不起眼的技术,拖累整个大科研的发展及应用,好在这些不用研发,都有据可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