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大时代的梦 > 第七十四章 料器(2)

第七十四章 料器(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关键性的技术在于配料,也就是料棍的制作配方。总体上说,料器和琉璃、玻璃一样都是硅酸盐及其它金属氧化物,但对于不同的作品,添加的金属氧化物是不同的,有时甚至要添加一些贵金属,如金、银等。

料器厂的老艺人陈德海曾用料器材料仿制“唐三彩”、“青铜器”等文物,其生动的造型和古朴逼真的质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制作出这种作品的前提是其用料的配制。

世面上很难见到的“古月轩”外画料器品种,就是因为现从事料器制作的人不掌握其用料配方及加工工艺,做不出来了。使得早期料器行业的精品逐渐被人遗忘。

北京料器到了明、清两代可算是鼎盛时期,民间料器行多集中在花市一带,成为北京特有的手工艺品之一。有明确记载的的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北京有料器艺人张昆和徒弟贾福来用山东产的“广料”和日本产的“洋料”烧制戒面石、尖石及麻花针等送首饰楼出口。

北京民间艺人赵九皋1930年与人合伙在花市开设了“四义公号”化料作坊,专制料棍,结束了北京料器必须“广料”和“洋料”的历史。同年北京料器艺人蒋文亮(蒋二)在花市一带开设“志源号”料器作坊,汪福开设了“长丰号”料器作坊,并广收艺徒。

经几十年的发展竞争,在花市一带逐渐形成了蒋、汪、赵、岳四大门派。以蒋文亮、蒋文魁为代表的蒋家门以做工细、活全着称,特别以做料花更技高一筹,据说蒋文亮是前边提到的贾福来的徒弟;汪家门的创始人汪福长,以做鸟兽最有名;赵家门的掌门人是赵九皋,以生产料石的花瓣为特长;后起之秀岳家门的岳梓元,是集产销于一身的行家。在四大门派中,属蒋家门的徒弟最多。

料器行业中唯一被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艺人陈德海12岁起便随其姐夫,“蒋家门”出身的老艺人高延山学艺。20岁时便以“料器活儿精细”而在北京料器行中初露艺术才华,在东安市场自产自销十余种料器产品。北京料器厂成立以后,陈德海也进了厂,与他一起进厂的还有“蒋家门”出身的艺人胡瑞成、田文元等。

胡瑞成的技艺全面,以制作体态生动、气宇轩昂的“八骏图”着称,他首创制作的小油鸡,精神饱满,形象可爱,颇受欢迎。

田文元是“蒋家门”的高徒,他善做鸟兽,尤其以制作珊瑚料龙为特长,经他手做出的龙张口扬须,四爪挺劲、火翅飞展,一副“活龙活现”的雄姿。他带的徒弟很多,现入驻百工坊的邢兰香、还有原料器厂的技术骨干方天佐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料器厂的倒闭,原来料器厂的老艺人已所剩无几,且都不再从事料器制作。百工坊的邢兰香师傅可以说是料器行业里,集传统手工艺设计、制作技艺于一身的唯一人了。

邢师傅1945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到北京料器厂技术科工作,她从师于田文元,后又拜陈德海为师,从事料器行业43年,是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她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把人物造型运用于料器制作当中,具有造型新颖,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的艺术风格。

她把民间的传说故事中的人物用料器器作品表现出来,在料器的设计制作上是一个很大突破。她的作品“张果老倒骑驴”、“连年有余”、“弼马瘟当官”等就是这种技艺的突出代表。

料器厂倒闭以后,邢师傅曾应聘于一家美国公司作总设计师,此时她的的作品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的结合,如“寿带鸟烛台”、“抬关见喜烛台”等,在国外市场销售的非常好。

但当百工坊建立后,邢师傅毅然放弃了高薪,来到百工坊开了这间料器工作坊。她说:“我要利用百工坊这个平台,把我所掌握的料器制作技艺保留下来,展示出来。”邢兰香也带了两个徒弟,刘宇和刘星,但对于整个技艺来说,传承人太少了。

传承人邢兰香展示精湛的料器传统工艺。

近两年,台湾及大陆南方出现了琉璃市场热,传统料器手工艺更面临挑战,也可以说是更汲汲可危,亟待抢救与保护。

独立的家庭作坊式的料器制作不利于北京料器的传承与发展。从料器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最鼎盛、最能出新的时期,都是“官办”。

清朝因为设置御厂而出现了“宫料”和“御琉璃”;1960年北京料器厂建立后,在国家的扶持下,北京料器才以“国礼”的身份走出国门。

随着北京料器厂的倒闭,北京料器的关键技术——原料配制,也随之“倒闭”,配方失落。百工坊邢兰香师傅用料都是从通县农民手中购买,原料质量达不到设计制作者的要求,不能实现根据作品需要去配料。

北京料器的传承也是现在在师们最担心的问题,邢兰香带了两个徒弟,刘宇和刘星,但对于整个技艺来说,传承人太少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们对料器大师的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

收集散落的原料器厂研制的料用料配方,建立一个配料车间,解决制约北京料器出新品种的关键技术环节。

恢复曾经在北京料器发展史上辉煌过的品种,如:“古月轩”外画瓶;仿制“唐三彩”、“青铜器”等。

对指定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利于北京料器。

料器又称“玻璃器”,是中国明清两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材料。琉璃石产于西域,因其五彩晶莹,为中原人喜爱而仿造。料器何时从国外流传到中国,在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博山的料器制作已十分繁荣兴盛,并流传到北京。

清康熙三十五年,北京出现大规模的“琉璃厂”,生产皇宫享用的料器,颇受皇室人员欣赏,明代以山东博山所制的料器最佳,透明度高,光泽晶莹。

《青州府志》(今山东博山)中介绍:“琉璃器,出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剪成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百镀一下“大时代的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