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赶紧还礼。
这是西李的那个女儿,天启的小妹妹,这时候也已经十四岁,长得倒是颇有几分她妈模样,当然,现在还只是大萝莉,跟小草关系很好。
“陛下,您的热气球做好了。”
杨信紧接着对天启说道。
“快,拿出来试一试!”
天启立刻兴奋地说道。
杨信身后孙云鹤等人赶紧从马车里面把一样样东西抬出,在杨信的指导下迅速把热气球的球体铺开,这个就堪称巨大了,另一辆马车上则是一个吊篮,用竹子编起来的,而且使用了铁制骨架。上面的炉子也是单独的,三部分由杨信带着他们亲自组装起来,很快一个巨大的热气球完成,然后杨信点燃炉子,随着鲸油的火焰熊熊燃烧,巨大的热气球逐渐鼓了起来。
天启迫不及待要进去。
“陛下,得先试一试。”
杨信赶紧拦住他。
然后他朝孙云鹤使了个眼色,后者毫不犹豫地进去,杨信随即也进了篮子。
热气球冉冉升起。
不过这还是系留气球。
热气球下面有绳子,一直栓到旋磨台的石头栏杆上,要不然弄回来太麻烦了。
在下面一片仰望的目光中,杨信和孙云鹤乘坐的吊篮越升越高,很快就已经升到了十几丈,然后被下面的绳子拉住,在半空中随风飘向城墙方向,不过因为风力小,很快就稳在了半空中。
“拉下去!”
杨信在上面喊道。
同时他关上了炉子。
下面的锦衣卫和侍卫拽着绳子,迅速把他们拉回到了地面。
“陛下,没什么问题,可以乘坐。”
杨信说道。
天启毫不犹豫地进了吊篮。
“你们,带着侍卫跟随。”
杨信对孙云鹤说道。
后者至今还在哆嗦着。
皇帝陛下的胆量明显比他强,随着杨信重新点燃火炉,下面割断绳索,热气球再次冉冉剩下,天空中立刻响起皇帝陛下兴奋地吼声,而下面恢复过来的孙云鹤带着锦衣卫和侍卫,连同天启的专用马车迅速出门,这时候热气球已经开始随风飘出了城墙。
“陛下,用这个!”
吊篮里的杨信说道。
天启这才发现,吊篮边上还有一架望远镜,而且还是双筒的。
他立刻趴在望远镜上,紧接着将视野调整向下,这时候他们已经升到超过两百米高,而这早已经超过了整个京城的制高点,也就是兔儿山的高度,后者说是高五十丈,但实际也就百米左右,古代没有技术测量这样的山体垂直高度。可以说天启第一次在这样高度欣赏自己的都城,因为风很小,热气球飘动很慢,位置才刚刚越过城墙,下面整个京城在他眼前铺展,从东到西一览无余。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
甚至连城墙外的旷野,他都能够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见。
“这就是朕的如画江山啊!”
他感慨地说道。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这时候是正月,整个京城一片灰色,就连外面的旷野都是灰色的,尤其是望远镜所对的西城区,绝大多数都是平民,京城豪门集中在北城区和东城区,尤其是紧挨着皇宫的几个坊,西城区尤其是从杨信的咸宜坊向南的西南部分,就完全属于低端人口居住区。
要不然怎么会把火药库放在这一带。
“百姓日子并不好啊!”
天启说道。
他的望远镜正对着街道上,老百姓的衣着看得很清楚。
必须得明白,大明的北方一直很穷,南北有着本质的区别,北方粮食亩产一石算是上等田,普遍就在六七斗,这样的亩产指望丰衣足食几乎不可能,京城就是靠漕运养活,离开漕运根本活不下去。元末因为南方供应断绝,这座城市饿死数十万,靠着张士诚送了一批粮食才苟延残喘下去,没有张士诚的粮食,元顺帝早就弃城跑路了。
这样的城市富裕不了,就是勉强维持。
尤其是城内多数都是军户,而这些军户生活更差,可以说此刻展现在天启面前的绝对不是清明上河图,他看不到他的如画江山,也就比清末那些老照片略微强一些罢了。
他眼前看不到明亮鲜艳的色彩。
他的视野只有灰色。
奄奄垂暮的灰色。
“陛下,不如您找一户人家,看看他们家中日常如何?”
杨信扶着望远镜,在吊篮的晃动中,悄然将天启的视野对准了下面一片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