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天黑啊!”
杨丰看着天边的那轮红日说道。
实际进攻过程也就花了一个时辰,主要也就是轰塌城墙花的时间。
而冯梦龙黯然地看着身旁,在他身旁是无数汹涌向前的民兵,杨丰甚至都没有动用京营,后者正在追击常胜军,这时候无论常胜军还是吴淞镇兵,全都已经彻底被赶了鸭子,为了尽可能多抓俘虏,或者说为杨大帅尽可能多收获新兵,京营就根本没参与攻城。
进攻丹阳的其实是民兵。
无数的民兵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高举着一面面红旗,就像山洪般喊杀着冲上丹阳城墙的缺口,然后涌入这座城市。
至于守卫这座城市的官军……
当然都跑了!
守卫丹阳的目的是等待援军,现在援军都已经被赶鸭子了,那还不跑岂不是傻子了。
守卫这里的可是官军。
好吧,在大明这个词基本上与不战而逃画等号了。
丹阳守军是董承祺的狼山镇兵。
其中主力骑兵是盐商在山西招募的边军老兵,这些相当于董承祺的亲兵,而步兵是在南通一带就近招募的募兵。
主要是周围卫所军户子弟。
他们当兵的唯一目的就是那每个月二两的军饷。
省军和官军骑兵的军饷是三两,官军步兵是二两,就这还得看长官良心,不克扣军饷是不可能的,狼山镇总兵董承祺那是边镇老将,玩寇,克扣军饷什么的都是刻在骨子里。弘光朝的镇将都差不多,不为银子谁跟他,本来就都是万历提拔起来的,他们和杨丰又没有必须拼命的利益冲突,之所以跟着弘光还不就是舍得给银子收买?
而士绅们本来也不指望他们,各地士绅真正寄予希望的就是省军,至于这些官军又不是他们发饷,官军的军饷是朝廷税收体系供应的。
当然,是就近调用。
本质上还是苏松常镇这些府的税收。
但弘光朝不会承认万历的圣旨,所以这些地方士绅还是不交税的。
也就是说这些税收还是和过去一样,主要由那些自耕农承担,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官军是这些自耕农交税养活,好在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大明赋税重地,而且不需要再解京,所以倒是军饷充足。
毕竟苏州一个府的税收就高达两百多万石。
苏松常镇加起来每年相当于近三百万两银子的税收,这时候这一带已经是折银征收了,通常是每石折银六钱,苏州府一个府就是一百多万,但过去这些税收多半是要输送到京城的。现在他们是肯定不会给弘光送去,这些税收直接留在本地供应官军和各地官员,那绝对是绰绰有余,哪怕还要拿出一部分凑份子给杜松那些人也依然还有余。
实际上各地官员最近这几个月都很快乐,有余钱的意思是他们可以捞钱啊。
但和那些省军还是没法比的。
省军才是士绅的亲儿子。
虽然理论上省军是巡抚主持组建,但实际上是由各县士绅公推一个代表,基本上都是地方世家大族的族长们,然后在府城组成一个什么堂,至于堂号这个自己随便起,毕竟属于民间组织,不能搞的太正式。这不是士绅议会,这就是各地耆老乡贤在府城聚会,搞个喝茶听戏吟诗作赋的地方,可不是什么议政,巡抚去找他们咨询属于巡抚贤德。
就是这样的。
然后省军的军费,由这些人商议之后确定各地的份额,再摊派到各地以募捐方式解决,省军的统领之类主要将领也是由这些人公推。
然后交给巡抚任命。
当然,就是象征性的走个程序而已,毕竟朝廷的颜面还是要照顾一下。
这种某种意义上说是朝廷和地方互相妥协的制度,倒是满足了目前各方的需要。
士绅们有了军权。
这一点可以说是他们始终都在梦寐以求的。
至于需要供养省军,这点钱真的不值一提,虽然是士绅募捐,但傻子也知道他们是不可能自己出钱的,巧立名目逼迫穷鬼们交钱而已,这种小事他们还不懂那就夸张了,然后他们反而通过供应军需把这笔钱转到了自己的口袋。
当然,象征性还是要捐一些的。
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手中掌握了直属自己的军队,再也不用担心朝廷敢找他们收税了。
什么?
敢收税?
看看这边的大炮,我们准许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美洲那些刁民逆贼的好日子不是梦啊!
旧的卫所将领也得到了安抚,官军还是有的,他们还是可以继续捞钱的。
甚至可以比过去捞的更多,过去他们领军饷还得打点太监,现在这里是不会有太监需要他们打点了,总之不用解京,直接本地使用的税款,保证了旧的军政体系上下皆大欢喜,人人有钱捞,大家都有钱,不得不说这种快乐的日子真的就像有毒一样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