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诗酒趁年华 > 70抄书与回京

70抄书与回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过,颜神佑已经想好了对策。

刷声望这种事情,她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最通常的做法呢,不过是展现孝悌忠义廉信,还要会炒作,这才能成名。次一等的呢,就是刷文化界的声望。比如你研究某项经义,又或者治史,水平很高,那也是相当好的名声了。

举个相当极端的例子,李后主,其实是个丑货,但是写得一手好词,所以连偷小姨子这种事情,都能被后人美化了。亡国也被很多人惋惜。

颜神佑要走的,却是第三条路。榜样是大名鼎鼎的宦官——蔡伦,他一朝改良了造纸,参与宫斗诬陷人的黑历史就被人为地淡化了。

研究印刷术什么,不是颜神佑现在要做的。原因很简单,做出来也是束之高阁。本来读书人就少,流传得广的,不过是些个通用的经籍史书,经籍不是能够随便刊印的,它耗资巨大。

哪怕搞个活字印刷成本低,颜神佑还有一个顾虑,印刷了,你得校对吧?

历来是都由国家校勘经籍,勒石公布,立于国子监、太学,供天下士子去观摩学习的。上次校勘经籍,是在百多年前了,近百年来,不管朝廷是哪家开的,它都忙到顾不上这个事儿。

颜家要私下做了,这工程就太大了,找得不是工人,得是鸿儒学霸,还不一定请得来,不划算。除非将这项技术上缴,让朝廷领头来做,可以朝廷这个穷样,拿了也做不出来。

其他的书籍,受众又少,定制印刷一本起印还差不多。尤其现在人读书,用的还是卷轴。卷轴你怎么印啊?!一卷十几米的都有啊!

颜神佑想要做的,是先改变书籍的形态,做最简单的改变——做书。做出穿越前常见的那种翻页的书。然后要将这个功劳,放到她爹头上!

等书籍的新形式为大家接受了,再徐图印刷术。

新的书籍样式还有一个最方便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页码!每页编码,前置目录页,有了目录页和编码,查阅起来十分方便。

颜神佑做的第一本书,却是先编码、最后做目录页。当然,首先,她得先抄一本书……

抄书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正反面的问题。成熟的书籍形态,是正反面都有字迹的。抄书抄出来的却有些困难——写完了得晾干了,才能写反面。并且,如果纸张质量不好的话,墨迹会洇渍到反面,再书写的话,就要写成一团糊糊了。

颜神佑不得不采取了比较不成熟的做法——经折装,就是折页装钉。取一张纸,只写正面,然后将字迹向外,对折,一页折成两页。有些像是将古装剧里常见的奏折一端钉起。

这样跟单页只写一面的字是一样的,只是装钉起来会更好看些。

做这书籍最坑爹的地方就在于,想看效果,得先抄!如果一种方法失败,先前抄的那些,就算作废了。

终于,到得颜肃之生日这天,颜神佑将一本新式的书籍当做礼物,送给了颜肃之。

休说颜肃之,便是姜氏,看了之后也颇觉惊奇。颜神佑承认,她的家族意识还不太强,她是悄悄地在自己家院子里送给颜肃之的。并且解释:“这里这里,左下角上都有编码。前面这个是目录,每一章节开头是第几页都标明了,翻阅起来就方便啦。”为了配合此时的读写习惯,这书也是自右往左的格式,装钉了右边。

颜肃之的心跳得很快,忽喇喇地翻着书页,又对比了几章的页码。听颜神佑说:“这样携带也比卷轴方便呢,堆叠起来,也不似卷轴那般麻烦了。阿爹看,这样如何?”

颜肃之道:“很好。”

颜神佑这才慢吞吞地说了她的本意:“阿爹守孝,乡居读书,苦于翻阅不便。忽然灵光一闪,就做出这个来。为方便师友,回京后,以此书籍馈赠。如何?”

颜肃之脑筋一时没转过弯儿来:“这不是你做的吗?”

颜神佑不好意思地道:“我在京里刚惹过事儿呢,还是老实些的好。”红着脸,还对了对手指头。

颜肃之又不蠢,惊讶过后越想越觉得惊疑,连姜氏都怀疑地看着颜神佑——不会吧?不会是我想的那个样子吧?

颜神佑却抬起头来,甜甜一笑:“阿爹觉得有用就行,我找六郎玩去啦~”

然后她就跑掉了。

颜肃之手一松,书掉到了地上,他也顾不上拣。将脸埋在手掌里,呜呜地哭了出来。

姜氏哽咽道:“你这又难过得甚么?这样对大家都好。”

颜肃之的声音含糊地从掌后传了出来:“我要静一静。”

姜氏捂着脸跑掉了。

————————————————————————————————

新书的事儿,一家三口对谁都没说。颜神佑和姜氏双双勒令服侍她的侍女们封口,只待到京后,一鸣惊人。颜肃之更是发愤,每日都要抄书。

随着时间的临近,楚氏将颜肃之、颜渊之唤了过去。颜肃之到时,见颜孝之已经在了。

见礼毕,楚氏道:“你们出孝早,先回京去。郁大将军已奏请圣上另赐新宅,便在安乐坊里,与清远侯府隔得不远。你们先回京去安置,我与大郎迟两个月再回。到京后,万毋生事。”

两人都答应了下来。

颜肃之复问:“部曲当如何安置?我等皆返京,这练了差不多的人,恐是带不了多少的?”

楚氏眯了眯眼睛,道:“只带三百精锐吧,再多,怕有人要说闲话了。都安置在京郊那里。”其实颜家在京郊不是没有住的地方,只是一不如坞堡宽敞,二则颜启葬在那里太讨厌,三也是为了到坞堡修整势力而已。

兄弟俩都答应了下来。

楚氏乃说:“二郎将兵即可。”又止视颜孝之。

颜孝之道:“原本阿舅主持各领部曲,便有考较之意,如今你们练兵小有所成,所领之部曲便是你们的了。”

颜渊之道:“这又如何使得?”

楚氏道:“废话休言。”

颜渊之哑火。

楚氏道:“若无异议,便各去准备罢。将希贤也带去,他的年纪,该入国子监交些朋友了。”不是钟先生不够好,而是颜希贤需要人脉。若是世家子弟,国子监里挂个名就行了,他们生来便有一个圈子。颜希贤却不行,他得另拓交际。

楚氏看得颇为明白,颜家,不是世家。所以颜神佑当土匪,她点赞。所以颜希贤必须去国子监。颜孝之兄弟,实自国子监得益良多。似颜肃之这样,误打误撞跟唐仪成了好朋友的情况,毕竟太少。颜肃之后来洗白名声,他在国子监的师友,实是功不可没。

这些人或许不是世家,但是能入国子监的,家里都有些势力,这便代表着有一定的话语权。

颜孝之又问:“宅子究竟在何处呢?”

楚氏道:“叫阿金随你们一同前往。”

————————————————————————————————

颜神佑要先回京,颜希真颇为不舍:“才住了不久,你又要先走了。”她依旧对颜静姝感觉不太妙,虽然颜静姝现在老实了很多,但是颜希真还是觉得她有些个阴沉。另两个年纪又小,实不如颜神佑这个共患难过的妹妹亲近。

颜神佑笑道:“也就早这一点点时间,咱们还是京里见。”又与颜静姝姐妹三个告别。颜静姝也说:“保重。”

颜静媛小声道了珍重,颜静娴则好奇地问:“二姐姐,京里好吗?”

颜神佑道:“没这里宽敞,可是比这里热闹。”

又说几句话,便只有不舍之情,再无新鲜之词了。颜神佑即去收拾打包了。

京中亲友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得到消息都在琢磨着或发帖相邀,或登门拜访了。

内里也有一些有小心思的人,也都有了计较。譬如郁夫人,已与郁陶说了:“等他们安顿下来了,我便托唐虎贲的娘子做媒,如何?”

郁陶道:“好。”

而姜家更是实在,蒋氏决定在女儿女婿过来问安的时候,就把事儿给说了。当然,在那之前,得跟姜云说一声,让他也欢喜一下。

于是,姜云就听到他娘问他:“我要把神佑求来给你做新妇,你欢喜不欢喜?”

姜云:=囗=!啥?那个小变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