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评审陈建林,王浩:报告要么造假,要么有人提供数据

第一百八十三章 评审陈建林,王浩:报告要么造假,要么有人提供数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招标的单位需要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方向。”

“横向资助经费,已经确定为七千三百万人民币,参与的机构分别是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研究实验室……”

彭辉站起来挥了挥手。

“以及东港大学的合金工程技术实验室。”

陈建林也朝着其他人挥了挥手。

“那么接下来项目会议就正式开始了,先请金属研究实验室的彭辉教授来做陈述。”

彭辉手里拿着资料,站起来介绍道,“我们金属实验室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去年在β钛合金研究上,有了重大成果。”

“针对现在的项目,我们有增强钢材强度的经验,在研究方面,我们主要考虑投入更多精力在于疲劳钢材的研制……”

他详细说了起来。

会议室的人都听着,王浩并没有认真的听,他仔细看着手里的两份申请报告。

丁宗权则在旁边帮忙做着解释,“金属实验室的优势主要在于,对于增强钢材强度上有经验。”

“其实他们这种经验就足够了,项目只是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有一定创新性就可以。”

“但是陈建林拿出的报告,优势实在太明显了,他们在疲劳载荷上有经验,而且有一定实验基础数据支持。”

“我们已经仔细论证过,那些数据都是真实的,这个研究主要就是增强钢材的高强度疲劳载荷。”

“陈建林的申请报告内容,更加贴近项目需求,正常来讲,肯定是和他们进行合作。”

“但主要是合金实验室的问题,数据也很难说,具体是不是他们做的实验也不清楚。”

王浩看着两份申请报告,再加上丁宗权的解释,也明白过来了。

强疲劳荷载环境用超强钢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是武钢研究院接到的国家重点项目,并不独属于武钢集团所有。

强疲劳荷载,也就是非常特殊的环境。

比如,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内部。

比如,大型飞机的支撑结构。

再比如,航母、潜艇等军用舰船的抗压机构。

等等。

这些部分的钢材结构,需要适应高强度的疲劳载荷,好多人说国内的战斗机,支持飞行的时间短,原因就在于内部材料结构,抗载荷能力差。

包括钛合金、钢材以及其他材料都一样。

如果抗疲劳载荷的能力差,材料部件长时间运作就会出现损坏。

所以项目的关键就在于‘增强疲劳载荷’,而不是‘增强钢材强度’。

在钢材强度上来说,现有的强度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继续进行提升。

当然,钢材强度上的提升研发经验,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某种钢材,抗疲劳载荷能力强,但强度相对差一些,也可以继续提升来增强。

但是相对增强疲劳载荷来说,增强钢材强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王浩正理解着项目以及申请报告的时候,彭辉已经完成了发言,下一个就轮到了陈建林。

陈建林开口也是介绍了合金实验室,随后道,“我们抗疲劳载荷的研究上很有经验。”

“一些基础的实验都和这项研究相关。”

“去年我们参与了超薄带项目研究,虽然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主要是因为方向有问题,而不是我们的研究有问题。”

现在他也知道了这件事。

“即便如此,我们也在研究上有了很大进展,这个项目上来说,我们会配合研究院,继续在抗疲劳载荷的关键技术上进行探索。”

“我们的优势在于……”

陈建林的话音铿锵有力,听起来都让人感觉信心十足。

王浩听着都不由得佩服起来,不说两份申请报告怎么样,陈建林说起话来确实更能让人相信。

相比来说,彭辉的话音也很有力,但只是大嗓门而已。

等陈建林做完了陈述以后,对外的正式会议就结束了。

陈建林和彭辉一起走了出去。

会议室里的人则开始了讨论,每个评审都会进行发言。

有人说支持陈建林,因为陈建林的报告更贴近于项目方向。

有人在支持彭辉,因为彭辉的实验室刚完成了大项目,而陈建林的实验室则截然相反,去年差点成为材料研究最大丑闻,竟然还出现了一个拿着实验资料要飞国外的研究员。

会议显得有些混乱。

参与评审的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包括副总经理吴林龙。

吴林龙是这么说道,“我们不能因为去年的事情,就影响今年的事情。合金实验室毕竟还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出了一个有问题的人,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这样。”

“在履历上来说,陈建林可不比彭辉差。”

“抛开其他因素,只谈项目申请,合金实验室明显更优势,我们这个项目,需要的就是研究抗疲劳荷载的共性关键技术。”

等吴林龙坐下来以后,主持会议的王基铭看向了王浩,“王教授,你也来说两句?”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申请报告,思考了一下说道,“我临时来当个评审,也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就像是吴经理刚才说的,很明显的,合金实验室的申请,更符合项目研究方向。”

听到王浩这么说,其他人都感觉很惊讶,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是偏向于支持彭辉的。

有人不由暗自琢磨,“难道王浩和陈建林还是老交情?”

“不可能吧?”

“如果有陈建林站出来帮他说话,当时他就不可能被东港大学解聘!”

王浩没理会其他人的想法,继续道,“但我觉得问题就在这里,他们的申请报告实在太完美了!”

“这个报告完美到找不出任何问题,完全符合项目研究方向,而且还有最基础的实验数据支持。”

“这个事情也太巧了,巧到了让人不敢相信。”

“从数学上来讲——”

王浩站了起来,他走到边侧一个白板上,拿起了笔写了一行列式。

其他人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全都认真的看了过去。

怎么说着话,就开始说数学了?

王浩指着刚才写的列式,解释道,“我不知道合金实验室,这么多年做过多少的项目,但是我们可以假定一个数据,一个偏高的数据。”

“我们把这个数据定义为S,但他的数值肯定是在一百以内的区间。”

“这个区间已经不小了吧,假定他们过去20年做过一百个项目,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其他人听着不由点头。

二十年做一百个项目,那怎么可能呢?别说是一百个,能有五十个就不错了,还要包括一些小的项目,甚至大部分都是小项目。

“我们还能知道一个数据,所有的和合金相关的研究中有多少,会和抗疲劳荷载有关呢?”

“其实这是可以调查的,但现在我只是用数据来说明。”

“你们都是专业的,如果我把这个几率定为百分之二十,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吧。”

“这个几率只能高不能低。”

其他人继续跟着点头。

王浩继续道,“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做多少实验呢,我们还可以定一个数据……”

他连续定义了好几个数据以后,就开始了详细的计算。

一边计算还一边讲解着。

其他人有些东西是听不懂的,但王浩讲解的非常细致,一些东西很容易理解,即便是不能理解,只要记下来也不妨碍继续听。

王浩连续讲解了十五分钟左右。

他的计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讲解上。

他随后做了个总结,“所以按照这个数据来说,合金实验室只有不超过百分之五的概率,可以拿出现有的这么多的实验数据基础资料。”

“我认为正常应该不超过百分之一,相信到现在,这个判断没有人能反驳吧?”

王浩说着眼神扫过吴林龙、张小弟、夏荣、谢克华几个人,他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异议。

其实他们也想说点什么,但是……

面对复杂的数学,而且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想反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还说自己听不懂吗?

到时候,台上的年轻人,大概率不介意再讲一遍,同时,也让大家清楚他们的数学水平很差。

那肯定不行。

“即便合金实验室做的研究,正巧在这百分之一以内。”

王浩继续道,“我们可以综合刚才的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这些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做计算却非常简单。”

他在白板上写了一行列式,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么他们最少需要12810小时以上,才能在过去的研究中,找出这么多精准到贴近项目方向的实验数据。”

“12810小时,是什么概念?哪怕是35个人从事这个工作,每个人也需要工作366个小时。”

“据我所知,合金实验室的数据办公室,只有一个研究员、两个副研究员,还有几个博士生。”

“另外,合金实验室上下所有人加在一起,还要包括那些博士生、研究生,也不超过五十人。”

“所以,很明显了……”

王浩朝着会议室的人,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计算成果,“这份申请报告,要么是编造的数据,要么就是有人专门提供数据。”

“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

“……”

(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