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读书 > 东唐再续 > 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

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河中医学院?”王笉微微一怔,沉吟道:“正阳兄可是对军中检校病儿官有所不满?”

检校病儿官,是唐时设置军医的正式官名,在唐初名将李靖的《李卫公兵法》中曾有提及,因此李曜一提要建一所河中医学院,王笉因李曜身为节帅,所虑者泰半为军中之事,是以立刻想到,是不是开山军中的检校病儿官们让李曜不满意,于是有此一问。<-》

谁料李曜听完,眉头就慢慢皱了起来,沉吟片刻,道:“不瞒燕然,某并非对检校病儿官们具体哪一位不满,而是觉得,我大唐的军医制度,甚至包括培养军医的制度……皆待完善。”

王笉微微一怔,便听李曜继续道:“只是,某也知晓,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都必然有其轨迹,若是不知前事,乱改一气,或许目的是好的,但却很可能因考虑不够全面,最终事败。某对历代军医制度不甚了解,是以目前也只有个大概想法,断不能即刻施行,王相公与燕然出身王氏名门,家学渊源,不知可有良策教我?”

王抟看了王笉一眼,又看李曜面色严肃,不似玩笑,想了想,点头道:“某自幼读书,立志从政,是以若论医道,只是略有涉猎,未得家中真传,不过嫣……燕然却是自小从吾兄学医,前些年关中战乱,多出疫情之时,还曾与其父一道走访民间、悬壶济世,此事还当由她与蒲帅说起。”首发东唐再续210

李曜便望向王笉。

王笉却未立刻答话,反而思索了一会儿,才问:“方才兄长是说,你真正不满的,是我大唐军医制度?”

李曜点头。

王笉沉吟道:“兄长方才提到,一个制度的发展必有其轨迹,却不知兄长对军医制度的发展轨迹,究竟有多少了解?”

李曜苦笑道:“某只知晓,《六韬》中曾言:军中应有‘方士二人,立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这是否可以认为,商周时期,便有方士主持军中之医药……莫非那时节我中华便有军医之职?”

王笉闻言哑然失笑,摇头道:“这却不然,商周时期,军中或许有随军巫师,那时节巫者以神术为药,也许可算得上随军巫医,但其与后来的军中医师,未必一样。再者,《六韬》虽托言姜太公所著,实则成书战国之末,实不可为凭。”

李曜见自己这方面委实水平有限,不免尴尬一笑,拱手道:“还请燕然指点。”

王笉客气两句,便道:“某闻齐景公之将军司马穰苴,对士卒‘次舍并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疾,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他所著《司马法》中曾说:‘敌若伤之,医药归之’,可见当时部队中已设有掌管医药的人员。《墨子》也说:‘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养之,及有方技者,若工第之。’此处所谓‘长具药’,我意乃是‘医之长掌具药备用’。有鉴于此,某以为最早的军医的确是由巫医和方士担任,但其出现时期,只能定在春秋战国之时。”

李曜“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王笉点点头,又接着说了军医制度在秦汉时期的一些发展,然后转到医术上,道:“秦汉时代,由于铁兵器逐渐精良,金创折疡成为战时常见伤害,止血包扎法随之有所发展。汉时普遍使用地黄治内出血和接续断骨,《本草拾遗》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用‘斫合子’以治堕伤和内出血。《神农本草经》则记载了王不留行、续断、泽兰、地榆、扁青等二十余种药名。用于伤科内服或外敷,可见当时伤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如《治百病方》已用药物功能命名为方,其处方目的不限于止血止痛,还有消散溃脓,生肌收口的功效,开拓了此后理气活血化瘀的治伤理论。医圣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理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建立了既对症用药(止血止痛),又审因论治(活血化瘀)的配方原则。正阳兄若为军旅需求而欲设立河中医学院,这些方面,当属要务。”

李曜连忙应了,将王笉的话牢牢记住,便又听她继续道:“而后魏晋南北朝时,事关军医之记载,便渐渐多了,太医校尉、太医司马、金疮医和折伤医等,不绝于史。帝王及将帅出征,也多派遣太医,或有侍医跟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